季度经营分析会结束后,高祖林鹤年在家族会议上提议:“文博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新基地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是时候举办一场正式的代际交接仪式了。一来让家族上下、合作伙伴都知道交接的事,二来也借着仪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凝聚人心。” 他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一场承载着家族传承意义的仪式筹备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筹备工作的第一步,是组建 “交接仪式筹备小组”。林文博担任组长,苏晚负责流程设计与嘉宾邀请,林文浩统筹现场布置与宣传,张颖对接财务与物资保障,林守业和几位长辈则负责梳理家族发展史料 —— 每个人都带着对家族的感情,全身心投入到筹备中。第一次筹备会议上,苏晚拿出初步的流程框架:“仪式分为‘回顾历程’‘正式交接’‘展望未来’三个环节,时长控制在两个小时,既要有庄重感,又不能太冗长。”
“回顾历程” 环节的筹备,成了最触动人心的部分。林守业带着年轻成员翻出了家族珍藏的老物件:高祖年轻时使用的锄头、曾祖记录客户名单的泛黄账本、林建国创业初期的生产照片、危机时员工共同签名的 “攻坚承诺书”…… 每一件物品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林守业拿着那把锄头,对围坐的年轻人说:“你高祖当年就是靠这把锄头,在青石镇种出了第一片草莓园,那时候没有机器,全靠人力,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家,靠的就是‘勤’字。”
为了让历程回顾更生动,筹备小组决定制作一部 15 分钟的纪录片。林文浩带着团队走访了家族长辈、退休老员工、合作多年的老客户,拍摄了从最初的草莓园到如今智慧农业基地的变迁,还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影像。采访县农业局原局长时,老人动情地说:“林家从一个小作坊做到现在的规模,不容易啊!当年林建国为了申请有机认证,带着样品跑了十几趟省城,那种较真的劲头,现在文博身上也有。” 这些真实的故事,让纪录片充满了温度,也让筹备成员更加理解家族传承的意义。
嘉宾邀请环节,则体现了家族对各方支持的感恩。苏晚根据林建国和林文博提供的名单,梳理出三类邀请对象:家族成员(包括远在外地的分支亲属)、员工代表(涵盖老员工、年轻骨干、外部招聘人才)、外部嘉宾(政府官员、长期合作伙伴、行业协会代表)。为了表达诚意,筹备小组决定手写邀请函,由家族长辈和年轻成员共同书写 —— 高祖林鹤年虽然手抖,但仍坚持写下对老客户的邀请语;林文博则为绿森超市的马克、泰国的宋卡等海外合作伙伴,附上了新基地草莓的照片和手写祝福。
“每一份邀请函都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苏晚在分发邀请函时强调,“比如邀请老员工,要注明‘感谢您 XX 年的陪伴与付出’;邀请政府官员,要简要说明交接仪式对企业和地方农业发展的意义。” 这种细致的考量,让不少嘉宾在收到邀请函后,第一时间回复确认参加,宋卡还特意表示:“我会提前一周来中国,不仅是参加仪式,还想再看看新基地,和文博聊聊明年的合作计划。”
现场布置则兼顾了 “庄重” 与 “温馨”。仪式地点选在新基地的观景广场,背靠整齐的温室大棚,面向开阔的田野,既有自然的生机,又不失仪式感。舞台背景板以 “传承?创新?共未来” 为主题,左侧印着家族 “勤、诚、善” 的家训,右侧展示着新基地的航拍图和未来发展规划;舞台两侧摆放着从家族老宅移来的两盆石榴树 —— 这是林建国创业时种下的,如今枝繁叶茂,象征着家族事业的生生不息。
观众席的安排也颇有深意:第一排是家族长辈和核心合作伙伴,第二排是政府官员和行业代表,后面是员工代表和年轻家族成员,体现了 “尊重长辈、感恩伙伴、凝聚员工” 的理念。筹备小组还在现场设置了 “家族记忆展区”,摆放老物件、纪录片播放屏、企业发展 timeline(时间轴),让嘉宾在仪式前能自由参观,感受林家的发展历程。林文浩还特意在展区旁设置了 “心愿墙”,邀请嘉宾写下对林家未来的祝福,这些祝福将被整理成册,作为家族传承的纪念。
流程细节的打磨,则让仪式更具感染力。筹备小组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仪式的核心环节:开场由高祖林鹤年致辞,讲述家族创业史与家训传承;随后播放纪录片《林家之路》,回顾企业发展历程;接着是正式交接环节 —— 林建国将象征企业管理权的 “金钥匙”(由老员工打造的纯铜钥匙,刻有家族标志)交给林文博,同时移交企业核心客户名单、供应商资源手册、家训传承笔记本;之后由政府官员、合作伙伴代表致辞,表达祝福与期待;最后由林文博发言,阐述未来发展规划,全体成员共同宣读家训,仪式在合唱《明天会更好》中结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