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源农场的低价倾销仍在持续,超市货架上,他们 18 元一瓶的草莓酱与林家 25 元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不少消费者驻足犹豫,偶尔有人拿起林家的产品,又在绿源的低价海报前放下。负责销售的员工看着这一幕,急得直跺脚,当天的销售报表显示,林家的日销售额仍比危机前低 35%。苏晚拿着报表走进危机应对小组会议,语气凝重:“光靠生产恢复还不够,绿源的低价策略像块巨石压在咱们头上,必须主动出击,才能化解市场危机。”
林建国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在场的成员:“苏晚说得对,应对恶性竞争,不能只防守,要攻防结合。一方面要靠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让消费者觉得咱们的产品值这个价;另一方面要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澄清谣言,稳住客户。从今天起,市场应对组要联合生产、法务、销售团队,拿出一套完整的反击方案。”
产品与服务的升级,是林家应对低价竞争的核心武器。苏晚联合生产团队,首先从产品质量入手,制定了 “有机品质再升级” 计划。在种植环节,增加土壤检测频率,从之前的每月一次改为每周一次,确保土壤肥力和安全性始终达标;在加工环节,引入更精密的糖分检测仪器,将草莓酱的含糖量误差控制在 ±0.5% 以内,同时减少防腐剂添加量,改用天然果胶作为稳定剂,让产品更符合健康消费趋势。“绿源靠低价吸引消费者,但他们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咱们要靠‘更优品质’形成差异化,让消费者明白‘一分钱一分货’。” 苏晚在产品升级会议上强调。
为了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品质差异,苏晚团队还设计了 “产品对比体验活动”,在合作超市设置专门的体验区,邀请消费者免费品尝林家与绿源的草莓酱。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两家产品的配料表和检测报告,林家产品 “有机认证标识”“低防腐剂”“高精度含糖量控制” 等优势一目了然。“您尝尝这款,咱们的草莓酱用的是成熟度 85% 以上的草莓,果肉含量更高,口感更醇厚,而且没有明显的甜腻感。” 工作人员耐心地向消费者介绍,不少人品尝后,都露出了认可的表情,当场拿起林家的产品走向收银台。
除了提升现有产品品质,林家还加快了新产品研发速度。生产团队结合市场调研数据,推出了两款针对性产品:一款是 “低糖有机草莓酱”,含糖量比普通款低 30%,专门面向注重健康的中老年和健身人群;另一款是 “草莓蓝莓混合酱”,采用两种有机水果调配,口感更丰富,瞄准年轻家庭消费者。新产品上市时,苏晚团队还设计了 “买一赠一” 的体验活动,购买新品可赠送定制的玻璃果酱勺,既提升了产品吸引力,又强化了 “精致生活” 的品牌形象。
服务升级则聚焦 “客户体验”。在超市终端,林家安排了专门的导购员,不仅负责介绍产品,还会为消费者提供 “果酱食用指南”,比如搭配面包的最佳方式、制作甜点的简易食谱等;针对线上客户,推出 “24 小时售后响应” 服务,客户有任何问题,客服人员都会在 24 小时内给出解决方案,若因产品质量问题退货,还会额外赠送一张 10 元优惠券。“之前有个客户反映收到的果酱漏了,我们不仅立刻补发了新货,还送了她一瓶新品,她后来成了咱们的忠实客户,还推荐了身边的朋友购买。” 销售主管兴奋地分享案例,“好的服务能弥补价格差异,甚至比低价更能留住客户。”
法律维权与谣言澄清,是林家扭转品牌形象的关键一步。法务专员张磊在收集了绿源农场散布谣言、恶意诋毁的证据后,正式向当地市场监管局提交了投诉材料。材料中,不仅包含绿源员工在超市散布 “林家产品受污染” 的录音、匿名邮件截图,还有绿源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的截图,以及林家的产品检测报告作为佐证。“绿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他们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磊在向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说明情况时,语气坚定。
市场监管局很快介入调查,工作人员前往绿源农场和各大超市进行取证,约谈了绿源的负责人。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绿源不得不承认散布谣言的事实,按照要求删除了社交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并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 “澄清声明”,承认之前的言论不实,向林家道歉。这份声明虽然篇幅不长,却在市场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少之前被谣言误导的消费者,开始重新关注林家的产品。
与此同时,林家还通过官方渠道持续发声,进一步澄清谣言。苏晚团队制作了 “谣言澄清专题页”,放在官方网站和社交账号首页,详细列举了绿源散布的谣言内容、对应的事实依据和检测报告,还附上了市场监管局的调查结果链接。专题页中,还穿插了员工修复基地、检测产品的短视频,用真实场景证明林家产品的安全性。“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到,咱们不仅敢澄清,还敢把生产过程透明化,这才是负责任的品牌该做的事。” 苏晚说,专题页上线一周内,点击量就突破了 5 万次,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 “支持诚信企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