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张一凡将心神沉入了符箓的炼制之中。有之前炼制玉符的经验,此后绘制符篆倒是没有遇到多少难度。
他铺开龙虎山正宗的明黄符纸,其材质特殊,对灵力有着极佳的传导性和包容性。以灵石粉末、陈年朱砂混合细细研磨调制的符墨,呈现出一种暗红色,其中闪烁着无数微小的星辰光点。
石室之内,他宁心静气,指尖星辉流转,在特制的符纸之上缓缓勾勒。完整的符篆,需蕴含三重精妙结构:
内胆则是能量来源,灵络则是和天地沟通同时架起内胆和道箍的桥梁。道箍也叫封装,它最主要的作用便是封装符篆,以及获得激发指令,激发符篆。
首先是凝练 “内胆” 。此乃符箓之“神”,需将所需的星辰之力高度压缩,在符纸中央形成一个稳定而内敛的能量核心,如同为整个术法注入了灵魂。
随后,则是勾勒 “灵络” 。一道道繁复而玄妙的轨迹,以“内胆”为源点延伸开来,构成能量的运转通道。此乃符箓之“脉”,它不仅连接内外,更在成型的瞬间,隐隐与天地间相应的法则建立了微弱的联系,赋予了符箓真正的“神通”。
最后绘画 “道箍” 。这是最外层的封装结构,笔走龙蛇,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将内胆与灵络的所有气机牢牢锁住,令得符箓神光内敛,看去朴实无华。此箍一成,便如同为符箓设下了唯一的“锁”与“钥”。
至于激发方式,则分两种。一为神念激发,心念一动,神识便如钥匙插入锁孔;二为口令激发,以特定音律引动天地灵气共鸣,开启门户。于张一凡而言,神念不过是将那“口令”以更高明、更迅疾的方式送达罢了,二者本质并无不同。
绘制“星火爆燃符”,关键在于将“星火术”那瞬间爆发、焚尽一切的法术模型,拆解、简化,并以特定的符文轨迹,将其完美封装于方寸黄纸之上。要求对法术结构的理解达到本质层面,笔触、灵力输送、神识引导必须三位一体,不能有丝毫偏差。
最初的尝试,堪称灾难。笔尖落下,星辰之力透过符墨,刚在黄纸上勾勒出起手式,就因为灵力输出不均匀,导致符文结构不稳,符纸嗤的一声,无火自燃,瞬间化为灰烬。
他不以为意,换纸再试。第二张,因笔速过快,符文衔接出现断点,灵光溃散,符纸变得黯淡无光,成了一张废纸。第三张,第四张……连续失败了十几次,不是自燃就是灵效全无,浪费了厚厚一叠黄纸。
“不对,不是这样。”他停下笔,闭目沉思,“绘制此符,并非简单照搬图案。而是在描绘‘星火’诞生与爆发的‘道’,每一笔,都需蕴含其意。起笔如星核初凝,转笔如烈焰奔流,收笔如爆炎归寂……”
他不再急于落笔,而是在脑海中反复观想星火术的施展过程,感受其能量从凝聚到爆发的每一个细节。直到第二十二天,他才再次提起狼毫笔。
这一次,笔尖落下,沉稳而流畅。神识引导着星辰之力,均匀而持续地透过笔锋,融入墨迹。朱红色的线条在明黄符纸上蜿蜒延伸,不再是死板的图案,而仿佛有了生命,在自行呼吸,在吞吐着力量。当最后一笔落下,所有符文线条灵光一闪,完美连接成一个整体,光芒内敛,符纸恢复了平静,但其中蕴含的爆裂力量,却让周围的空气都微微扭曲。
他全神贯注,失败十数次后,终在一声轻微的嗡鸣中,第一张“微光守护符”大功告成。符纸之上,光华一闪而逝,复归古朴,唯有他能感知到其内蕴的坚实力量。
第一张“星火爆燃符”,成功!
有了成功的经验,后续虽然仍有失败,成功率开始稳步提升。然而,危险也随之而来。在尝试绘制一张注入更多星辰之力的“强化版”爆燃符时,在最后一道强化封印符文落笔的瞬间,他为了追求威力,心神激荡,注入的力量超出了符纸结构能承载的极限!
符纸上的朱红纹路骤然亮起刺目的红光,整张符纸剧烈震颤,发出令人心悸的“嗡嗡”声,边缘甚至开始卷曲、焦黑!
张一凡头皮发麻,想也不想,御风术瞬间催动到极致,一股无形的旋风卷起那张即将爆炸的符箓,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抛了出去!
符箓刚飞出石室,尚在空中——
“轰!!!”
一声巨响震彻山谷!一团比之前成功符箓猛烈数倍的淡紫色火球当空炸开,狂暴的气浪冲击着石壁,滚烫的热风倒灌进石室,灼得人皮肤发痛。飞溅的星火如同暴雨,将峭壁映照得一片通明,久久不散。
张一凡站在石室口,望着空中那团尚未完全消散的烈焰与浓烟,脸色苍白,心脏狂跳。刚才若是慢上一瞬,后果不堪设想。
“威力是够了,但这失控的风险……”他深吸几口带着焦糊味的空气,压下心中的后怕,“看来,以我目前的境界和对符道的理解,绘制这种程度的爆燃符,已是极限。不可再贪功冒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