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云山庄园在晨曦中苏醒。
昨夜的喧嚣已然沉淀,化为一种弥漫在灵雾之中的、静谧而满足的暖意。阳光透过薄雾,洒下金辉,将屋檐下的红灯笼、窗棂上的剪纸映照得愈发鲜活。空气中残留着淡淡的宁神香和年夜饭的余味,与清冽的灵气混合,形成一种独属于新年的芬芳。
最先打破这片宁静的,是孩子们兴奋的叽喳声。壮壮穿着一身崭新的红色唐装,从房间里冲出来,手里紧紧攥着昨晚得到的玉佩和红包。
“爸爸!妈妈!新年好!”他扑进刚刚走出房门的张一凡和王娟怀里,小脸因为兴奋而红扑扑的。
苗苗和可欣也穿着漂亮的新衣,文静地跟在后面,笑着拜年:“舅舅,舅妈,新年好!” “爸爸,妈妈,新年好!”
张一凡和王娟笑着回应,将准备好的、额外的小惊喜,一些用灵果蜜饯和温和灵草制作的小零嘴分给孩子们。
很快,张启和张昀修也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了出来。他们显然还没完全从昨夜的震撼和兴奋中平复,看到张一凡,立刻精神一振,恭恭敬敬地喊道:“一凡哥,新年好!” 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新年好。”张一凡微笑着点头,“昨晚休息得如何?”
“太好了!”张启抢着说,“感觉从来没睡得这么沉,这么舒服过!早上起来浑身是劲!”
张昀修也用力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都知道,这绝非普通的睡眠质量好,而是这方天地和那玉佩带来的神奇效果。
大人们也陆续起床。张建国和李秀英容光焕发,丝毫看不出熬夜的疲惫。张建军、张爱民等人亦是精神饱满,连连感叹这地方真是养人。
按照习俗,新年的第一餐是汤圆。李秀英和王娟早已将昨夜包好的饺子煮好,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象征团团圆圆的吉祥食物,谈论着新年的计划,气氛轻松而愉快。
饭后,张一凡兑现了昨晚的承诺。他将张启和张昀修叫到一旁相对安静的偏厅,墨小七也跟在一旁。
“修行之初,首重静心。”张一凡看着两个略显紧张的堂弟,语气平和,
“《引气导元诀》虽是基础,却也是根本。今日我先传你们‘静坐凝神’之法,此法不涉力量运转,只教你们如何调息、如何收敛心神,感知自身与周遭的宁静。”
他让两人在蒲团上盘膝坐下,放松身体。
然后,他以一种极其舒缓、清晰的语调,讲解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将纷乱的思绪如同尘埃般轻轻拂去,如何将注意力专注于一呼一吸之间,感受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和周围环境的静。
张启和张昀修依言尝试。起初,他们还有些心浮气躁,难以入境。
但在这灵气充盈、环境静谧的云山庄园,加之张一凡言语中似乎带着某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他们渐渐沉静下来。
呼吸变得绵长,脸上的躁动慢慢平复,竟真的初步进入了那种空灵宁静的状态。
张一凡微微颔首,两人的悟性还算不错。他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看着。墨小七在一旁低声道:“师父,这两位弟弟心性还算纯良,是可造之材。”
“且看他们自己的坚持吧。”张一凡淡淡道。他给予机会,但路终究要自己走。
与此同时,张凌峰和罗奕则找到了张一凡,有些不好意思地拿出了用密封袋装着的、来自他们老家山地的土壤样本,以及手机里拍摄的果树和鸡鸭的照片。
看来,大哥早就准备好了呀。
“一凡,你看,就是这种土,总觉得没什么劲儿。果树叶子也总是黄不拉几的,挂果少。鸡鸭也容易生病。”张凌峰指着照片,眉头又习惯性地皱了起来。
张一凡接过土壤样本,神识微动,便已将其中的成分、肥力、活性了然于胸。又看了看照片中作物的状态。
“土壤偏酸,有机质匮乏,板结严重。”张一凡一针见血,“你们用的肥料可能不对路,或者过度使用了某种单一化肥。至于鸡鸭,”他指着照片里略显拥挤的圈舍,“密度太高,通风和日照都不足,自然易生疫病。”
他没有给出什么神奇的灵丹妙药,而是从最根本的农业知识入手。
“我可以给你们写几个改良土壤的方子,用一些常见的草木灰、腐熟有机肥搭配,调整酸碱度。果树方面,修剪和病虫害预防是关键,我认识农科院的朋友,可以帮你们引荐一下,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养殖方面,首先得降低密度,改善环境。”
他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方法。张凌峰和罗奕听得连连点头,仿佛拨云见日。他们之前只顾着埋头苦干,确实缺少科学指导。
“太好了,一凡!太谢谢你了!”张凌峰激动地说,“我们回去就按你说的试试!”
张一凡又看向在一旁旁听的周伟和张婷:“大姐,姐夫,销路方面,可能真要麻烦你们帮忙留意一下。”
周伟沉稳地点点头:“放心,我回头就联系几个做绿色农产品和生鲜供应链的朋友。只要品质能提上来,销路不是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