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日子一天紧似一天,眼看离过年只剩下七八日光景。
林家的屋檐下挂满了腊味,米缸面缸也装的满满的,过年的新衣也备好了,小院里弥漫着一种忙碌而富足的祥和气氛。
然而,林小薇的心底,却随着年味的渐浓,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酸楚。
窗外是异世界的寒冬,屋里是温暖的灶火,可她的思绪却飘回了另一个时空。
她想起了在现代,每年春节前,奶奶总会从老家寄来的、她最爱吃的——米豆腐。
那用独特米浆制成的、金黄喷香的米豆腐,切片后用油煎得两面焦黄,外酥里嫩,是年夜饭桌上她必抢的一道菜。
奶奶慈祥的笑容、电话里絮絮的叮嘱、还有父母忙碌准备年货的身影……往昔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遥远得隔着无法逾越的时空鸿沟。
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视线,她慌忙用手背擦去,却止不住心底那阵空落落的思念。
伤心了一阵,她深吸一口气,抹干眼泪,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既然回不去,那就自己把它做出来!”一种强烈的冲动在她心中升起,她要在这个世界,复刻出奶奶的米豆腐,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为了寄托那份深沉的思念,仿佛这样做,就能与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产生一丝微弱的连接。
说干就干!她振作精神,把正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的小乔和子杰叫到跟前,像个小小指挥官般分配任务:“小乔,子杰,二姐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去村长家,借几捆干稻草回来,就说咱们家用完了,要引火用,明年还。
两小只一听有任务,立刻来了精神,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不一会儿,他们就吭哧吭哧地拖回了好几捆金黄的稻草。林小薇在院子角落找了个安全的地方,点燃稻草,火焰跳跃着,很快将稻草化为一片带着余温的灰烬。
“二姐,你要这草灰干嘛呀?黑乎乎的。”小乔好奇地问。
“等下你们就知道啦,这是是秘密武器——用来做好吃的东西!”林小薇神秘地笑笑,将冷却的草灰收集起来,放进一个装满清水的大木盆里浸泡,用木棍轻轻搅拌。
过了一会儿,她用细纱布仔细地将灰渣过滤掉,得到了一盆颜色微黄、澄清的碱水。
接着,她量出家里珍贵的精米,倒入碱水中浸泡。“要泡上两个时辰呢,”她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好奇围观的两小只解释,“得让米好好吸收这碱水的味道。”
小乔皱着鼻子,一脸嫌弃:“二姐,这米在灰水里泡过,脏兮兮的,还能吃吗?我才不吃呢!”
子杰也赶紧附和:“对!我也不吃!”
林小薇看着两个“嘴硬”的小家伙,心里好笑,想起了那句网络名言:美食会惩治每一个嘴硬的人。
她也不争辩,只是笑眯眯地说:“现在说不吃,等会儿可别流口水哦!”
等待米粒泡发的时光漫长而又充满期待。
林小薇不禁想起奶奶用的是一种叫做“贵成2号”的糙米,那种米口感粗糙,平时并不好吃,却是制作米豆腐成功的关键。
她仔细感受着家里这种精米的质地,感觉和记忆中的“贵成2号”有几分相似,心里祈祷着能够成功。
两个时辰后,米粒已经微微发黄,胀大了不少。林小薇请来了力气大的大哥林子轩帮忙。
院子里的小石磨“咕噜咕噜”地响了起来,泡好的米连同适量的碱水,被慢慢磨成了细腻乳白的米浆。
将米浆倒入洗净的大铁锅,灶膛里燃起小火,林小薇站在锅边,手持锅铲,开始不停地搅拌。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火大了容易糊底,火小了难以凝结。
她专注地盯着锅里的变化,米浆从稀薄渐渐变得浓稠,颜色也从乳白转向诱人的浅金黄色,空气中开始弥漫开一股独特的米香和淡淡的碱香(稻草灰香)。
直到米浆变得十分粘稠,在锅铲上形成不易滴落的状态,她才小心地撤了火。
紧接着是最考验手艺的一步——趁热塑形。
她提前备好了一盆凉水,将手浸湿降温,然后快速地从滚烫的米糊中揪出一团,在手心里反复揉搓,塑成一个光滑的圆柱形长条。
高温烫得她手指发红,但她咬牙坚持着,动作麻利,仿佛看到了奶奶当年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不一会儿,一锅米浆就变成了几十根半生不熟的、金黄色的米豆腐长条,整齐地码放在刷了层薄油的案板上,让它们“收收汗”,定型。
另一口锅里,水已经烧开,蒸格上铺好了干净的笼布。林小薇将米豆腐条小心地摆进去,盖上锅盖,大火蒸制。
就在她忙活得额头见汗时,爹爹林大山和母亲苏荷扛着锄头从麦地除草回来了。天色已然擦黑。
“小薇,你在厨房鼓捣啥呢?这么香?”苏荷一进院门就闻到了那股独特的香气,好奇地走进厨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