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在山中发现白蜡虫的踪迹后,林小薇一直在琢磨如何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
这天清晨,她兴冲冲地找到正在院子里劈柴的林大山。
爹!我又在山里发现了好东西!林小薇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后,露出一块乳白色的蜡块。
林大山好奇地接过来,在手中翻来覆去地打量。这白色块状物带着油脂的光泽,摸起来滑腻腻的,他怎么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小薇,这是个啥?
爹,这是白蜡虫分泌的蜡块!
啥?虫......虫子!林大山像是被烫到一般,猛地将蜡块丢开,脸上写满了抗拒,小薇,我怕这些密密麻麻的小东西......
林小薇无奈地扶额,看来爹爹这个密集恐惧症的毛病是改不了了。她拾起蜡块,耐心解释道:爹,这可是好东西,能制作蜡烛,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用的那种蜡烛。
啥?这玩意能产蜡烛?林大山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对呀!林小薇顿时来了精神,这种白蜡是由雄性白蜡虫分泌的。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用蜡丝把自己包裹起来,形成这样的蜡块。人们就是通过培育白蜡虫和寄主树木,来收获这种珍贵的天然资源。
林大山听得目瞪口呆:原来蜡烛是这么来的......这要是能大规模生产,咱们村岂不是又多了一条财路?
爹!您真是我亲爹!咱们想到一块去了。林小薇兴奋地拍手,不过要量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足够多的白蜡树,以及充足的白蜡虫种。
这......这要求还挺多。林大山挠了挠头,那咱们该怎么办?
明天我们再去山里仔细找找,应该还有更多白蜡树。林小薇信心满满,至于虫种,只要找到白蜡树,应该就能找到。
她继续详细解释:白蜡虫种其实就是雌虫。每年秋天,受精后的雌虫会在树枝上过冬,身体会慢慢膨大,像个小豆荚。等到来年四五月,它们会产下成千上万的卵,然后死去,但坚硬的外壳会保护这些卵,有虫孵化后就会咬破外壳,爬出来啃食白蜡树嫩叶。
第二天一大早,父女二人带着干粮和水,再次进山。他们沿着上次的路线,仔细搜寻每一片树林。林大山的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任何一株可能的白蜡树。
小薇,快看!
快到正午时分,林大山突然激动地指着山背面的一片树林。只见那里生长着数十株枝干特殊的树木,树皮上隐约可见白色的斑点。
父女俩快步走近,确认这确实是一片白蜡树林。林大山兴奋得像个孩子:这么大一片,得收多少蜡啊!
爹,这一片其实收不了多少。林小薇给他泼了盆冷水,白蜡虫的产蜡量本来就不高,而且现在已经错过了最佳采收期。我估计顶多能收个百来斤蜡,里面还混着很多虫尸,卖不上好价钱。等明年按时来收,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啊?那不是白忙活了?林大山顿时泄了气。
也不能这么说。也不算白忙活,至少我们找到了白蜡的产地,为以后的白蜡养殖打好基础。而且……林小薇笑着指向四周,您看,这片白蜡树周围长满了杂树。我们可以把杂树砍了,全部改种白蜡树苗。要不了一年,产量就能翻几番!而且白蜡的产量虽然不高,但比起用乌桕树籽制蜡,已经高出很多倍了。
说得对!林大山重拾信心,还是小薇你想得周到。
回家后,林大山立即召集村民开会。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中心的空地上就聚满了人。当林大山讲述白蜡的经济价值时,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声。
林小薇站在众人面前,详细讲解采收要领:采收白蜡要选在晴天的早晨,这时蜡块比较脆,容易采收。大家要带上竹刀和竹篓,小心地从树枝上刮取蜡块,注意不要伤到树皮。
她举起一块蜡块示范:采收时要选择颜色纯白、质地坚硬的蜡块,这些品质最好。如果发现蜡块发黄或松软,说明已经变质,就不要收了。
至于虫种,她取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些褐色的小豆荚状物体,这些就是白蜡虫的虫种。大家采收时要特别留意,发现这种要小心收集,这都是来年的希望。
她特别强调:采收时一定要注意保护树木。每次采收后要让树木休养一段时间,不能涸泽而渔。
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有人提出问题。林小薇都一一耐心解答。
相亲们记得带上柴刀,我们要将白蜡树林附近的杂树全部砍掉,明年种上白蜡树苗子。要不了几年,白蜡的产量就能翻几番。银子滚滚而来……
村名们激动的手都在抖。
“小薇!真的能行?”桂花婶子问道。
“可以的!”
得到林小薇肯定的答复。
很快,一支由村民组成的采收队浩浩荡荡地向白蜡树林进发。
孩子们负责在树林外围巡逻,防止小动物捣乱;大人们则分成几个小组,按照林小薇教导的方法开始采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