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沪上银窟龙虎斗 > 第99章 银元的“民生温度”

沪上银窟龙虎斗 第99章 银元的“民生温度”

作者:凌尘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2:42:28

华北的秋阳裹着稻谷香,晒得人后背发暖。

沈逸风蹲在河北保定府的打谷场上,指尖捻起一粒金黄的稻谷——颗粒饱满,带着阳光晒过的脆香。不远处,几十个农民扛着粮袋排成长队,最前面的老周头攥着张“粮银券”,嗓门亮得像敲铜锣:“沈先生!我这袋稻子,能换五块真银元不?”

“能!”沈逸风笑着点头,接过粮袋过秤,“老规矩,市价折银,一分不少。”

老周头是附近村庄的种粮大户,上个月还愁得睡不着——伪政权收粮给“掺假银”,他卖了十亩地的稻子,只换回几枚能划破手的“毒银”。直到卫国钱庄的“粮银挂钩”传过来:农民交粮给合作社,按市价换“卫国粮券”,凭券能买平价米;钱庄用真银元收粮,再平价卖给缺粮的人家。老周头试着交了半袋稻子,居然换回三块亮闪闪的真银元——当天就去集市买了半袋白面,给卧病的老伴熬了碗热汤。

“沈先生,您尝尝俺家的红薯!”

小丫头二丫举着个烤得焦糊的红薯跑过来,小手上沾着草屑。小豆子正蹲在她旁边,用树枝在地上画银元——画得歪歪扭扭,却执着得很。沈逸风接过红薯,热气透过纸包渗出来,甜丝丝的香气钻进鼻子。他咬了一口,薯肉绵软,带着泥土的腥甜:“比上海的西点甜。”

“那是!”二丫仰着头,脸上沾着红薯渣,“俺家今年多收了二十斤稻子,俺娘说要给你做个新棉鞋!”

旁边的大嫂笑着接话:“沈先生是咱们的活菩萨!以前银元能买命,现在能买粮、买衣裳、买娃子的笔墨!”

傍晚,沈逸风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翻着合作社送来的账本。

纸页上的墨字还带着田间的露水:“本月收购稻谷八万斤,发放粮券三千张;钱庄用真银元兑付粮款十二万元,平抑集市粮价三成……”阿福在旁边算着数,笔尖戳着账本:“东家,三个月下来,华北六个县的粮价都稳了——伪政权的‘粮银兑换’没人信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沈逸风合上账本,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是老周头们的信任,是二丫的红薯,是小豆子的银元画——银元的温度,从来不是金属的冷,是人心攒的暖。”

小豆子跑过来,脸上沾着红薯渣,手里举着个陶罐:“先生!二丫娘给熬了红薯粥!”

粥碗递到手里,热气模糊了视线。沈逸风喝了一口,甜粥裹着红薯的绵软,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胃里。他摸着小豆子的头,黑娃子的头发扎着小辫子,像株刚抽芽的狗尾巴草:“等明年,咱们在卫国钱庄开‘助农窗口’,让全中国的小孩,都能喝上热粥,都能用真银元买粮。”

回到上海时,已是深冬。

卫国钱庄的账本上,“粮银交易”栏目下的数字,已经跳到了“百万斤”“十万银元”。沈逸风站在柜台前,看着百姓捧着粮券换米,看着小豆子帮着登记名字,忽然想起林婉清在延安寄来的信——信里说,延安的银行发了新货币,叫“边币”,上面印着宝塔山,老百姓都说“这钱,比金子还亲”。

他掏出怀表,指针指向六点。窗外的雪下得正密,街道上的“卫国钱庄”匾额,在雪地里泛着红光。

“先生!”阿福拿着份电报进来,“秦先生说,华北伪政权要反扑,想破坏咱们的合作社!”

沈逸风把电报放在桌上,望着窗外的雪。

他想起老周头的红薯,想起二丫的红薯粥,想起小豆子的银元画——那些温暖的细节,比任何武器都锋利。

“告诉秦先生,”他沉声道,“咱们守的不是钱庄,是老百姓的饭锅,是土地里的希望。反扑?来一个,打一个——用银元的温度,烧穿他们的算盘。”

深夜,沈逸风坐在书桌前,给林婉清写回信。

信纸上,他画了枚银元——不是伪币的狰狞,是卫国钱庄的“粮银券”,上面印着稻穗和红薯藤。他写:“这里的百姓,用银元买粮,用粮换笑。银元的温度,是他们手心的暖,是娃子的笑,是土地的香。等春天来了,我带小豆子去延安,看你种的宝塔山,看你们的边币,看我们一起守的家国。”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卫国钱庄”的匾额上,积成薄薄的白。

沈逸风摸着桌上的银元样品,忽然笑了——

金融的战场,

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

是热乎的红薯粥,

是孩子的银元画,

是老百姓

攥着真银元时,

眼里的,

光。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沪上银窟龙虎斗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