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沪上银窟龙虎斗 > 第160章 体系的“初步成型”

沪上银窟龙虎斗 第160章 体系的“初步成型”

作者:凌尘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2:42:28

1947年冬的上海,联合银行总行的暖气烧得正旺,融化了玻璃窗上的薄霜。沈逸风站在整面墙的《全国金融体系分布图》前,指尖顺着墨线缓缓划过——从上海外滩总行大楼的鎏金招牌,到延安窑洞旁刷着红漆的支行木牌;从陇海铁路沿线嵌在民房里的储蓄所窗口,到河北阜平村口挂着玉米串的农村信用社,密密麻麻的网点像一张铺开的网,罩住了大半个中国的城乡。

“沈行长,周副主任来了。”秘书的声音打断他的凝视。

转身时,周副主任正捧着茶盏站在门口,眼镜片上蒙着层热气,他摘下眼镜擦了擦:“刚从华北回来——阜平的信用社给农户放了三百笔耕牛贷款,李老根带着全村人送了块‘金融入乡,日子兴旺’的匾额,说‘你们把账算进咱心窝里了’。”

沈逸风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笑了:“那不算什么。”他抬手点向地图上华北地区的密集网点,“你看,从‘打假钞、凑资金’到‘织网络、通血脉’,这张网才算刚织出个模样。”

下午的汇报会上,投影幕布亮起三组数据,红色的柱状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 机构覆盖:全国已设联合银行分行12家、地方银行23家、农村信用社412家,连滇西的山寨都有了挎着帆布包的流动信贷员;

- 资金流动:建国国债累计认购1800万两黄金,60%流向铁路、电站等基建,20%注入农业合作社,20%扶持工商业恢复生产;

- 人才梯队:金融学院两期学员600人毕业,一半扎进基层银行,三分之一投身国债项目,剩下的成了走村串户的信贷辅导员。

陈部长指着“农村信用社覆盖率”的折线图,声音洪亮:“最难得的是‘下沉’!以前农民存钱要跑几十里县城,现在村口就能办;以前贷块银元买耕牛得求遍地主,现在信用社上门算利息。这才是‘人民的金融’——贴着地皮长出来的。”

镜头切回上海街头。

南京东路的联合银行网点前,穿工装的纺织女工攥着工资袋排队,搪瓷缸子在手里晃出叮当声:“我存五块,给娃攒学费!”旁边戴瓜皮帽的老掌柜捧着布包,里面是裹了三层油纸的银元:“兑换点在哪?我把压箱底的袁大头换成存折,给孙辈交学堂钱。”

郊区的田埂上,信贷员骑着二八自行车,车后座绑着账本和算盘,车铃叮铃铃响过麦田:“张大爷,您家的棉花贷款批了,明天带印章去信用社签字,就能买化肥了!”

连延安的窑洞前,都挂起了“联合银行延安支行”的木牌。穿灰布衫的农民捧着刚领的救济粮款,对着木牌深深鞠了一躬:“谢党,谢银行!开春就能买籽种了!”

深夜,沈逸风坐在办公室里,台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地图上。各地的汇报信堆了半桌,有的信纸边缘沾着泥土,有的字里行间带着柴火味——阜平的信用社主任说“农户还款率100%”,陇海线的分行经理提“铁路贷款提前还清”,上海分行的电报写“市民储蓄额突破千万”。

小豆子捧着刚到的电报进来,声音带着雀跃:“先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来贺电,说咱们的‘城乡联动金融体系’是‘发展中国家的样本’!”

沈逸风放下钢笔,接过电报,指尖划过“样本”二字,抬头望向窗外的夜色。黄浦江的汽笛声隐约传来,地图上的网点在他眼前闪闪发亮——那是陇海铁路的钢轨温度,是阜平信用社的玉米香气,是上海街头的排队人影,是所有为新中国金融拼过命的人,共同织就的网。

“小豆子,”他轻声道,“通知各地分行,下周开‘金融服务下乡’总结会。把信用社的经验写成手册,让每个县都能养出自己的‘金融明白人’。”

小豆子点头要走,又被沈逸风喊住:“再给金融学院发封电报——下一期加开‘国际金融’课程。这张网,不光要扎在土里,还得能扛住外面的风浪。”

台灯的光晕里,他的目光落回地图最边缘的海岸线,那里标注着即将开设的“外汇结算中心”。窗外的雪落了下来,轻轻敲打着玻璃,像在为这张初生的金融网络,添上一层温润的底色。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沪上银窟龙虎斗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