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安平县。
时近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柏油路都泛着一股热气。
县城东郊的批发市场里,经销商刘卫国,人称老刘,正光着膀子,拿着一把破蒲扇,有气无力地扇着风。
他面前的仓库里,码放着一箱箱各种品牌的饮料,但最显眼的位置,永远留给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标志性的红色与蓝色。
“刘哥,又有人找。”一个小工从外面跑进来,满头是汗。
老刘眼皮都没抬一下,懒洋洋地问:“哪个厂的?”
“说是沪市来的,叫什么……华夏味道。”
老刘“嗤”的一声笑了,蒲扇摇得更慢了。
“告诉他,我这庙小,供不起大佛。让他去别家吧。”
又是这种。
每年夏天,总有那么几拨人,揣着几页不知道从哪复印来的宣传单,嘴里喊着“支持国货,打倒洋品牌”的口号,想让他进货。
前年是“天府可乐”,去年是“幸福可乐”。
结果呢?
老刘往仓库角落里瞥了一眼,那里还堆着几箱落满灰尘,包装都褪了色的“幸福可乐”,现在白送都没人要,占地方都嫌烦。
他做了十年饮料批发,早就看透了。在这小县城,乃至下面的乡镇,老百姓认的就是那两个“洋玩意儿”。
你跟他们谈情怀?没用。
人家办喜事,桌上摆一排可口可乐,那叫有面子。你摆一排国产可乐,人家觉得你主人家小气。
“刘哥,他说……他不是来让您进货的。”小工挠挠头,有点不确定地复述着。
“不进货?”老刘这才睁开眼,坐直了身子,“那他来干嘛?找我唠嗑?”
话音刚落,一个穿着白色短袖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笑,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但眼神很稳。
“刘老板,您好,我叫孙建,华夏味道的业务代表。”
老刘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没吱声,端起桌上一个豁了口的搪瓷缸子,喝了一大口凉白茶。
孙建也不在意,自顾自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装帧精美的册子,放在老刘面前的破桌子上。
“刘老板,我们不是来让您进货的。我们是来邀请您,加入我们的‘乡镇之星’合作计划。”
“乡镇之星?”老刘乐了,“嘛玩意儿?还给我发奖状啊?”
“比奖状实在。”孙建说。
他翻开册子的第一页。
上面是一张照片,一辆崭新的,红色涂装的电动三轮车,车厢上印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非常可乐”。
“只要您成为我们的‘乡镇之星’,这辆车,公司免费送给您,专门用于给下面的村镇小卖部送货。”
老刘扇扇子的手停住了。
他现在送货用的,是一辆蹬起来链条咔咔响的破“二八大杠”,后面焊了个大铁筐。每天跑几个村下来,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
一辆电动的?免费送?
他心里嘀咕,这手笔不小啊。
“然后呢?”他不动声色地问。
孙建翻到第二页。
“我们知道,刘老板您在安平县深耕多年,下面的村镇渠道非常扎实。但这个仓库……是不是有点跟不上您的生意发展了?”
老刘的老脸一红。
这破仓库一下雨就漏水,夏天闷得像蒸笼,他早就想翻新了,可手头资金一直紧张。
“我们华夏味道,可以为您提供一笔五万元的免息贷款,专门用于仓库的翻新和扩建。”
“免息?”老刘的声音有点变调了。
在这个年代,别说免息,就是能从银行贷出款来,都得烧高香。这华夏味道,是开银行的吗?
“对,免息。一年内还清本金就行。”孙建点头。
老刘感觉自己的心跳有点快。
他咽了口唾沫,指着册子:“还有吗?”
“有。”
孙建翻到第三页,上面是各种小卖部、小饭馆的门头照片。
“我们公司会出钱,为您下面所有合作的村镇零售点,统一制作新的招牌。就像这样。”
他指着一张效果图,红底白字,上面写着“华夏味道特约零售点”,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老板推荐:非常可乐”。
“您手下有多少个村镇零售点?”孙建问。
“……大大小小,差不多一百二十个。”老刘下意识地回答。
“一百二十块招牌,加上安装费,这笔钱,也由我们公司承担。”孙建的语气平静,却像一颗重磅炸弹。
老刘彻底坐不住了。
他站起来,在仓库里来回踱步,光着的脚板踩在水泥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送电动车,给免息贷款,还免费给下面一百多家小卖部换招牌?
这他娘的是什么神仙操作?
他猛地停住脚步,死死盯着孙建:“你们图什么?”
他不信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这帮人投入这么大,肯定有更大的图谋。
“刘老板,您是聪明人。”孙建终于露出了笑容,“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