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阳如火,炙烤着省城的街道,蝉鸣声里,“全球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总部”的庭院里,凤凰木开得正盛,火红的花瓣落在“健康丝绸之路”的青铜浮雕上,像燃着的一簇簇星火。李念宝穿着挺括的白大褂,胸前的“全球基层医疗协作联盟主席”徽章与“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勋章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她正站在总部的露天广场上,迎接第二期“全球基层医疗精英培训班”的学员——来自20多个国家的120名基层医生,肤色各异,眼神里却都装着同样的求知与渴望。
“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念宝的声音清亮有力,盖过了蝉鸣,“基层医疗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我们医者初心最坚实的落脚点。接下来的三个月,我们不仅要教你们诊疗技术,更要和你们一起,找到适合各自国家的基层医疗之路。”她抬手示意,身后的大屏幕亮起,上面是一幅动态的全球医疗地图,“去年我们在东南亚新增的8个示范站,已经让3万名百姓受益;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让这团火,烧得更旺,蔓延得更远。”
开班仪式结束后,念宝带着学员们走进“全球基层医疗模拟实训中心”。这里比去年又新增了中美洲雨林诊疗点、非洲沙漠医疗站的模拟场景,桌上摆满了便携式超声仪、太阳能心电图机、“冠心宁胶囊”的国际版包装,还有刚研发的“基层急救智能手环”。“基层医疗最关键的是‘因地制宜’,”她拿起手环,轻轻一按,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多语种的急救流程,“比如在电力匮乏的地区,太阳能设备能救命;在语言不通的地方,这个手环能当‘翻译官’;面对贫困患者,‘冠心宁胶囊’这样的低成本特效药,就是最实用的武器。”
来自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学员安娜,一直攥着笔记本,时不时低头记录。当念宝讲到儿童先心病筛查时,她猛地举起手,眼里满是焦虑:“李老师,我们家乡的孩子,很多都患有先心病,但筛查率还不到5%,很多家庭连路费都付不起,更别说手术了。我们该怎么办?”
念宝走到她身边,从包里拿出一本双语版《儿童先心病基层筛查手册》,封面是一个危地马拉小女孩的笑脸——那是去年“童心无界”一期项目中康复的孩子。“这是我们专门编写的手册,里面有简易筛查工具的制作方法,用矿泉水瓶和橡胶管就能做。”她翻开手册,指着里面的漫画,“我们还会启动‘童心无界’二期项目,在你们国家建立5个流动筛查点,免费筛查,对重症患儿,我们会协调全球公益基金,承担手术费用。”
安娜接过手册,指尖划过封面的笑脸,泪水落了下来:“谢谢您,李老师,您给我们的不是一本手册,是孩子们的希望。”
培训进行到第四周,念宝的手机突然急促地响起,是非洲加纳示范站的紧急来电。“李老师,不好了!一位患有严重扩张型心肌病的患儿,突然出现心力衰竭,我们的‘冠心宁颗粒’已经用完了,患儿的心率降到了每分钟40次!”电话里,当地医生科菲的声音带着哭腔,背景里能听到患儿微弱的喘息。
念宝的心瞬间揪紧,立刻冲进远程会诊室,打开“全球基层医疗智能协作平台”。屏幕上,患儿躺在床上,脸色青紫,嘴唇发绀。“科菲,别慌!”她的声音沉稳如铁,“立即给患儿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稀释多巴胺,按每公斤5微克的剂量输注,我已经联系了国内的公益组织,第一批药品会通过国际快递加急送达,预计48小时内到!”
她一边说,一边快速敲击键盘,将详细的急救方案推送过去,同时接入国内的儿科心血管专家团队。接下来的两天两夜,念宝几乎没合眼,每隔一小时就和科菲视频连线,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当药品送达,患儿的心率逐渐回升到每分钟80次时,科菲在屏幕那头对着念宝深深鞠躬:“李老师,您救了他的命,也救了我们整个诊所的信心!”
念宝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记住,不管多远,我们都是你们的后盾。”挂了电话,她才发现,白大褂的袖口已经被汗水浸湿,桌上的盒饭早已凉透。
八月初,肖冬玲带着一份厚厚的报告来找念宝:“念宝,‘童心无界’一期项目已经救治了800名先心病患儿,但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付不起手术费,我们得想个长久的办法。”报告里夹着一张照片:危地马拉的一个小女孩,胸前贴着听诊器,眼里满是对健康的渴望,照片背面写着她的名字——莉娜。
念宝看着照片,心里一紧。“我们发起‘童心援救’全球行动,”她立刻拍板,“联合全球20家顶尖心脏专科医院,募集公益基金,不仅要给孩子免费手术,还要培训当地医生,让他们能独立开展简单的先心病手术。”
行动迅速启动,短短半个月,就募集到了8000万元公益基金,组建了由50名专家组成的“童心援救”医疗队。八月中旬,念宝带着医疗队奔赴危地马拉,第一站就来到了安娜的家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