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黄土高原上,给光秃秃的山坡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李家窑院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炊烟,混合着早饭的香气,飘散在安静的村庄上空。
念宝今天起得格外早。她穿着李桂英送的那件新花布棉袄,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时不时地朝村口的方向张望。两只小手放在嘴边呵着气,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
“念宝,在看什么呢?快进来吃饭,粥都要凉了。”张秀兰端着一碗小米粥,从灶房里走出来,笑着喊道。
“娘,我在等大哥和二哥。”念宝回过头,眼里满是期待,“他们说今天会来看我的。”
昨天下午,村里的送信人带来了一封信,是念宝的亲生大哥肖建国写来的。信上说,他和二哥肖建军今天会从城里回来,顺便来看望念宝。
这个消息让念宝兴奋了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已经有好几个月没见过大哥和二哥了,心里早就想念得不行。
“快了快了,他们肯定在路上了。”张秀兰摸了摸念宝的头,把粥递给她,“先把粥喝了,不然一会儿大哥二哥来了,看到你没吃饭,该心疼了。”
念宝接过粥碗,小口小口地喝着。但她的心思根本不在粥上,眼睛还是时不时地瞟向村口。
李向阳也已经吃完了早饭,背着书包准备去学校。他看着念宝着急的样子,笑着说:“念宝,别着急,大哥二哥肯定会来的。我放学回来就能见到他们了。”
“嗯!”念宝用力点头,“哥哥,你放学早点回来。”
“知道了。”李向阳挥了挥手,转身走出了院子。
李兴荣也吃完了饭,扛着锄头准备去地里。他看着念宝期待的眼神,笑着说:“念宝,爹去地里了,等你大哥二哥来了,就让你娘去地里叫我。”
“好的,爹。”念宝点了点头。
院子里只剩下念宝和张秀兰了。张秀兰收拾着碗筷,念宝则继续坐在小板凳上,望着村口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期盼。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念宝终于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从村口的拐角处走了出来。
“大哥!二哥!”念宝兴奋地大叫一声,扔下手里的粥碗,朝着村口的方向跑去。
跑在前面的那个高大魁梧的年轻人,是念宝的大哥肖建国。他穿着一身蓝色的工装,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但看到念宝跑过来,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跟在后面的那个稍微瘦一些的年轻人,是念宝的二哥肖建军。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看到念宝,也笑着加快了脚步。
“念宝!”肖建国张开双臂,一把将跑过来的念宝抱了起来,高高地举过头顶,“想不想大哥?”
“想!我好想大哥和二哥!”念宝搂着肖建国的脖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哥,你怎么才来呀?”
“大哥最近工作忙,没时间来看你。”肖建国放下念宝,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你看,大哥给你带什么好东西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塑料发卡,上面还镶着一颗小小的假宝石。“喜欢吗?这是大哥在城里的商店买的。”
“喜欢!太喜欢了!”念宝接过发卡,高兴得合不拢嘴,“谢谢大哥!”
肖建军也走了过来,把手里的布包递给念宝:“念宝,这是二哥给你带的糖和点心,都是城里最好吃的。”
念宝打开布包一看,里面有水果糖、奶糖,还有桃酥和饼干。这些都是她平时很少能吃到的好东西。
“谢谢二哥!”念宝仰着小脸,看着肖建军,眼里满是感激。
“跟二哥还客气什么。”肖建军笑着说,刮了刮念宝的小鼻子,“念宝又长高了,也长漂亮了。”
这时,张秀兰也听到了声音,从院子里走了出来。看到肖建国和肖建军,她笑着迎上去:“建国,建军,你们可算来了。快进屋坐,外面冷。”
“妗子,我们来看您和念宝了。”肖建国笑着说,“给您添麻烦了。”(西北局部地区管舅妈叫妗子)
“看你说的,都是一家人,还这么客气。”张秀兰笑着说,“快进屋,我去给你们倒点热水。”
肖建国和肖建军跟着张秀兰走进了窑洞。窑洞里很暖和,炕上铺着干净的褥子,墙角的火盆里,木炭正在燃烧,发出温暖的光芒。
张秀兰给他们倒了热水,又拿出家里的红枣和核桃,放在桌子上:“建国,建军,快吃点东西,暖暖身子。”
“谢谢妗子。”肖建国和肖建军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热水,感觉浑身都暖和了起来。
念宝坐在肖建国的身边,拿着那个红色的塑料发卡,爱不释手。她一会儿把发卡戴在头上,一会儿又取下来,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念宝,最近过得好不好?”肖建国看着念宝,关切地问道,“向阳有没有欺负你?”
“没有没有,”念宝摇了摇头,“娘和爹还有哥哥都对我很好。娘给我做新衣服,爹给我买糖吃,哥哥教我读书写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