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阳如火,炙烤着省城的街道,却丝毫挡不住“健康丝绸之路”基层医疗成果展的热潮。省城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展厅里,来自2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医疗专家和基层医生代表齐聚一堂,目光聚焦在一张张充满温度的照片和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上——“健康丝绸之路”项目启动两年来,已在全球15个国家建立32个基层医疗示范站,培训当地医生2100名,免费筛查患者86万人次,救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2万名,其中儿童先心病患者3200名。
李念宝穿着白大褂,胸前别着“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和“国际基层医疗贡献奖”两枚徽章,正为前来参观的嘉宾讲解。“这是我们在非洲坦桑尼亚建立的示范站,通过‘智能监测 远程会诊’模式,让当地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中国专家的诊疗服务。”她指着屏幕上的远程会诊画面,声音清晰而自豪,“这位患儿患有严重的法洛四联症,通过我们的‘童心援非’项目,在国内专家的远程指导下,当地医生成功为他完成了手术。”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握着念宝的手,眼里满是感激:“李医生,中国的基层医疗模式为我们国家带来了希望,很多孩子因为你们的帮助重获健康,坦桑尼亚人民永远感谢你们!”
成果展刚结束,念宝就接到了联合国卫生组织的电话。“李医生,‘健康丝绸之路’项目的成效显着,我们希望能和你们合作,将该模式纳入全球基层医疗推广计划,由你担任全球基层医疗推广大使。”电话里,联合国卫生组织官员的声音充满期待。
念宝心里一振,这是对中国基层医疗模式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她多年坚守的肯定。“我非常荣幸!”她坚定地说,“我会全力以赴,让中国的基层医疗经验,为全球基层医疗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挂了电话,肖冬玲拿着一份《全球儿童心血管健康筛查计划》走进来,脸上满是兴奋:“念宝,我们的‘童心援非’项目已经在非洲8个国家落地,现在联合国卫生组织想和我们合作,把这个计划推广到全球,覆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她翻开计划,里面夹着一张照片: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手里拿着中国结,笑得格外灿烂。
念宝看着照片,心里满是温暖。“太好了!”她笑着说,“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健康的童年,我们要让全球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八月初,“全球儿童心血管健康筛查计划”正式启动。念宝带领由心血管科、儿科、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团队,奔赴南美洲的秘鲁。刚下飞机,就感受到了当地严峻的医疗形势——医疗设备匮乏,基层医生短缺,很多孩子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小小年纪就被心血管疾病困扰。
在秘鲁的第一个筛查点,念宝和团队立刻投入工作。他们为当地医生做培训,从最基础的血压测量、心电图解读,到儿童先心病的筛查和初步治疗,手把手地教;还带来了便携式心电图机、血压计和“冠心宁颗粒”,免费发放给当地患者。
有一天,一位母亲抱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小女孩赶来,小女孩只有三岁,患有严重的室间隔缺损,已经出现了心力衰竭的症状。念宝立刻为她做检查,发现孩子的病情非常危急,必须尽快手术。但当地没有开展复杂心脏手术的条件,念宝当机立断,联系国内的心脏外科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制定手术方案,同时协调救护车,将孩子送往秘鲁首都的合作医院。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念宝每天都通过远程平台指导当地医生进行术前护理,调整治疗方案。当孩子成功完成手术,脱离危险时,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用当地的语言反复说着“谢谢”,泪水浸湿了衣襟。念宝扶起她,笑着说:“孩子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在秘鲁的一个月里,念宝和团队共培训当地医生300名,为5000多名儿童做了免费筛查,确诊先心病患儿120名,全部安排了后续治疗;建立了2个基层医疗示范站,留下了足够的药品和设备。离开那天,当地的百姓自发地排成长队,为他们送行,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画的画,大声喊着:“中国医生,再见!”
回到国内,念宝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健康丝绸之路”项目的深化工作中。她组织团队研发了“全球基层医疗智能协作平台”,该平台支持多语言实时翻译,集远程会诊、在线培训、健康管理、应急救援于一体,能让全球的基层医生随时获取中国专家的指导,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九月初,该平台在全球20个国家的基层医疗点试点运行。来自印度的基层医生拉吉夫,通过平台成功诊断出一位疑似心梗的患者,并及时转诊,避免了病情恶化。“这个平台太神奇了!就像有中国专家时刻在身边指导一样!”拉吉夫在视频里高兴地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