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商议回京
日头渐渐升起,光影晃动,二人缓步前行。
回到家中,罗晴执起案上的青瓷荷叶茶壶,为两人各斟了一杯新沏的龙井。翠绿的茶叶在素白瓷杯中缓缓舒展,茶烟袅袅,在静谧的室内织成一张朦胧的网。萧凛接过茶盏时,指尖不经意触到她的手指,两人俱是一怔。
今早接到京城加急送来的书信。萧凛凝视着茶汤中沉浮的叶片,声音低沉,父亲母亲希望我们早日回京,尽快完婚。
罗晴执盏的手微微一顿,茶面泛起细微的涟漪,一如她此刻的心绪。她早知这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向来注重门第的侯爷和侯夫人,竟会如此爽快地应允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她垂眸轻啜一口茶,清苦的茶香在唇齿间弥漫,语气平静得听不出丝毫波澜:知道了。五日后回京可好?应当够快了。
萧凛细细端详着她平静的侧脸,烛光在她纤长的睫毛上跳跃,投下一小片阴影。这丫头分明是没把这桩婚事放在心上,不过是碍于形势不得不接受。七年光阴,终究还是没能让她全然信任他。想到这里,他心头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酸涩。
大婚事宜母亲已经着手安排了。他放下茶盏,白玉扳指在杯沿轻轻叩响,到时你和孩子先入住我在京郊的别院听雪轩,那里清静,适合休养。大婚后入住侯府,我已经命人将晴岚院重新修葺,那里离主院稍远,但景致最好,也最清静。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温和,两个孩子和你会在大婚第二日一起入族谱,这是父亲亲口允诺的。
他凝视着她的眼睛,继续道:至于你的嫁妆,我已经去信叫管家从我私产里出。城东的两处绸缎庄,西市的一间银楼,还有京郊的百亩良田,都会记在你名下。定要给你一个风风光光的大婚,让京城那些惯会看人下菜碟的都知道,你是我萧凛明媒正娶的妻子。
罗晴抬眸,眼中闪过一丝讥诮:嫁妆从简就好。我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没什么好讲究的。再说,一个拥有大量嫁妆的孤女,你要如何向众人解释她的身世?莫非要说我是哪个隐世大族的千金?
萧凛一时语塞。他记得七年前她离开时,可是当掉了他送的祖传玉佩换了一千两银子,分明是个精打细算的。如今白给的嫁妆,怎么反倒推拒了?他不由得想起暗卫回报的这些年来她如何精打细算地经营食肆,如何一分一厘地积攒家业,心中更是疑惑。
嫁妆是我私下补给你的,往后就是你自己的私产。他语气坚定,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算是我补偿这些年来你和孩子受的苦。我知道你不看重这些,但这是你应得的。
罗晴心中暗忖:既然你执意要给,我也没必要推辞。最好都是银票,轻便易携,万一将来有什么变故,也好随时抽身。她面上却只是淡淡点头:那就从简即可。太过招摇反倒引人猜疑。
萧凛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罗晴打断:两三日的时间,九芽应该能办完府城的事宜。明日我给两个孩子办理退学,简单收拾一下,便可随你回京了。她抬眼望向窗外,目光悠远,瑾瑜在学堂课业很好,突然退学,还得想个妥当的说辞。
需要带哪些人随行?我好安排马车。萧凛问道。
就我们母子三人,再加玲珑。罗晴答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其他人都留在这里照看生意。张全一家忠心可靠,九芽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玲珑...她顿了顿,是被拐到这里的,她隐约记得自己是京城人氏,此次回京,也是想帮她寻亲。
萧凛有些意外:你们的生活起居,她一个人照看得过来吗?需要再安排些丫鬟婆子吗?
罗晴摇头,唇边泛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不必。孩子和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你也看到了,家里的人都各有活计,没有专门伺候的下人。瑾瑜自三岁起就会自己穿衣束发,霏霏虽然娇气些,但梳头洗脸这些小事也从不要人帮忙。她顿了顿,语气淡然,回京后的事,到时再说。侯府的规矩,我虽不熟悉,但总会慢慢习惯。
萧凛会意点头,想起这些时日看到的种种:罗晴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做点心,瑾瑜睡前自己整理书袋,霏霏摔倒后自己爬起来拍拍尘土...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平常事,在侯门世家中却是难得一见。
可还需要准备些什么?他又问道,语气愈发温和。
罗晴沉吟片刻,眉间掠过一丝忧虑:叫你的人多备些常用药品,尤其是治水土不服的。两个孩子从未离开过这里,我担心路上会不适。瑾瑜前年夏天贪凉多吃了几块冰,就腹泻了整整三日;霏霏更是对杨絮过敏,每到春日都要格外小心...
这些我已经安排过了。萧凛温声打断她的担忧,随行的会有太医署退下来的王太医,他最擅长小儿病症。路上我们不会赶得太急,每日最多行六十里,遇到城镇就歇下。需要什么随时采买便是。
这个回答让罗晴有些意外。她没想到,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世子,竟能想到这些细枝末节。她不由得抬眼仔细打量他,烛光下,他棱角分明的面容似乎比七年前更加沉稳,那双总是锐利如鹰的眼眸,此刻却盛着罕见的温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