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封赏
持续了半月有余、搅得整个朝堂人心惶惶的大清洗,终是以郭弘的人头落地和郝胜上交虎符、自请卸任回京颐养天年为标志,勉强划上了一个仓促而又血腥的句号。空气中弥漫着的硝烟与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尽,那股子深入骨髓的寒意仍盘踞在每个幸存者的心头。然而,所有人都深知,清洗过后,必会跟来封赏,这是帝王心术,亦是维系朝堂平衡的不二法门。那些在这场风暴中侥幸安然无恙、或是立场坚定站在了胜利者一边的朝臣们,此刻虽强作镇定,分列于金銮殿两侧,却无一不是眼观鼻、鼻观心,屏息凝神,暗自揣度着即将到来的恩典,静待着那道能决定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朝局走向的封赏圣旨。
今日的早朝,无疑是这半个多月以来,气氛最为微妙,也最显“轻松”的一次。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端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的圣上,一扫前些时日的阴鸷与雷霆之怒,眉宇间竟难得地透出几分和煦之色。他目光缓缓扫过底下鸦雀无声的群臣,声音平和,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开口说道:“这半月来,京城不宁,朝堂动荡,诸位爱卿随朕忧心国事,亦是辛苦了。今日早早来上朝,朕心甚慰。若有紧急政务,爱卿们可及早奏来;若官署无事……”,他略作停顿,目光在几位重臣脸上掠过,“便可早些退朝,回家好生休息休息,安抚家小。”
此言一出,底下分列两侧的大臣们更是心中打鼓,面面相觑之下,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圣上何时变得如此体恤臣下了?这反常的温和,比之前的震怒更让人心底发毛。一时间,偌大的金殿之内,落针可闻,竟无一人敢出列奏事,生怕这难得的平静之下,隐藏着新的陷阱与风波。
圣上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牵动了一下,似是了然,又似是嘲讽。他并未催促,只是耐心地等待了片刻,方才确认般地开口道:“既然众卿无事启奏,那便是最好。动荡方息,天下思安,朕亦盼着能与诸位爱卿共享太平。”他话锋随之一转,语气沉稳而有力,“朕这里,已备好几道圣旨。待宣读完毕,众爱卿便可退朝回家,好生歇息。”
说完,他抬手轻轻一摆。侍立在一旁的首领太监立刻会意,尖细的嗓音高高扬起:“皇上有旨,宣诏——”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余音未落,便见四名身着绛紫色宫袍、手捧明黄绫绸圣旨的宣旨太监,低眉顺目,步履沉稳地自殿后鱼贯而出,依次排列于御阶之下。那四道明黄的卷轴,在透过高窗照射进来的晨曦映照下,闪烁着柔和却不容忽视的光芒,瞬间攫取了大殿之内所有的目光。每一道圣旨,都代表着天恩浩荡,也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与前程。
殿中气氛陡然变得更加凝重,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第一位宣旨太监稳步上前,双手极其恭敬地展开手中圣旨,尖声唱喏:“禁军统领萧凛,上前听旨——”
被点到的萧凛,心中并无太多意外。他神色肃穆,自武官班列中沉稳迈步而出,行至御阶正前方,撩起官袍前摆,双膝跪地,背脊挺得笔直,高声应道:“臣萧凛,恭聆圣谕!”
太监深吸一口气,运足了中气,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定北侯府,世代忠良,累受国恩。先有萧门,家主萧镇山镇守北疆,拒敌于国门之外,其子萧凛拱卫京畿,平叛于宫阙之内,父子二人,皆忠勇可嘉,功在社稷!侯府上下,皆秉忠君爱国之志,实为朝堂典范。府中女眷,主持中馈,教养子弟,德行兼备,堪为天下女子之表率。特此,恩封定北侯萧镇山之结发妻子林氏为超品镇国夫人,享朝廷一品俸禄,赐丹书铁券,除朕与皇后亲临,余者皆可免行跪拜之礼。另,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东海明珠一斛,蜀锦五十匹,以彰其德,以慰其劳。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余音绕梁。萧凛心中激荡,面上却依旧沉静如水,深深叩首,朗声道:“臣萧凛,代母亲林氏,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双手高高举起,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
这道封赏,虽未直接加官进爵于萧凛或其父,但将殊荣归于内宅女眷,尤其“超品镇国夫人”之号,地位尊崇无比,更享“免跪”特权,此等恩遇,在本朝实属罕见。足见圣上对定北侯府在此次平叛中的功劳,是何等铭记于心,酬功之意,已是淋漓尽致。底下朝臣心中皆是一凛,暗自掂量着这道圣旨的分量。
然而,就在萧凛接过圣旨,准备起身谢恩退下之际,第二位宣旨太监竟紧跟着上前一步,再次展开手中明黄卷轴,唱声道:“禁军统领萧凛,接旨——”
这一下,不仅萧凛本人微微一愣,迅速重新跪端正,连满朝文武都感到意外。一日之内,连续两道圣旨针对同一人,这可是极为少见的。
萧凛压下心中疑惑,再次朗声应道:“臣萧凛,接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