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瑾瑜入学
太学归来的霏霏依偎在母亲怀里,叽叽喳喳地说着宫里的见闻,公主赏了什么点心,太学的先生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虽有些童言稚语,倒也条理清晰。罗晴含笑听着,目光温柔。腻歪了好一阵,霏霏才像是想起了什么,从母亲怀里抬起头,左右张望:“哥哥呢?我要去找哥哥,告诉他今天太学里学的射箭!”
“你哥哥在自己房里温书呢。”罗晴柔声道,“先去给祖父祖母请安吧,他们念叨你一天了。”
“好!”霏霏应得爽快,又像一阵风似的,跑去小书房,拉起瑾瑜,朝着祖父母院落的方向跑去。
看着女儿活泼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罗晴脸上的笑意渐渐沉淀下来,化为一丝不易察觉的思虑。院子里安静下来,只余夏末的晚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她扶着腰,缓缓走向院中的凉亭坐下,开始认真思量起长子瑾瑜入学的事情。
年前,凭借侯府的脸面,以及瑾瑜自身展露的聪慧,入林家府学之事本已敲定,只待年后便可直接入学。谁能料到,年后局势几番变动,先是霏霏被选为公主伴读,需入太学,紧接着,为了避开三皇子欲选瑾瑜为伴读的意图,公婆当机立断,带着瑾瑜离京出游,这一来二去,竟是生生错过了林家府学开学的时机。
如今再想重提旧事,让瑾瑜插班入学,怕是有些难度了。林家府学规矩严谨,并非想来就来之地。
罗晴指尖轻轻敲着石桌,脑中闪过几个念头。通过好姐妹李嫣然去向林尚书求情?嫣然姐姐是林尚书的儿媳,在内宅说话确有分量。但转念一想,自己和嫣然姐姐的交往多在闺阁私谊,若以此事相托,难免有利用友情之嫌,且涉及外院学堂事务,让儿媳去求公公,于礼数上也有些不便,恐怕会让嫣然姐姐为难。
那么,最稳妥、也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得由萧凛出面。萧凛如今与林尚书同在东宫为太子授课,算是同僚,有公务上的往来,说起话来也便宜。由他亲自去恳求林尚书,陈说情由,展现诚意,成功的几率应当会大上许多。
想通了这一节,罗晴心中稍定。她决定,今晚等萧凛下职回来,便与他仔细分说此事。
夜色渐浓,府内各处点起了灯笼。罗晴命人在凉亭四周挂上纱幔,既可防蚊虫,又添了几分朦胧意境。她坐在亭中,一边缓缓摇着团扇纳凉,一边仔细听着院门口的动静。孕至八月,她的身子愈发沉重,行动不便,但为了儿子的事,她愿意多等一等。
终于,熟悉的、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踏入了院门。罗晴心中一喜,立刻扶着石桌边缘,有些吃力地站起身来,欲要迎上去。
萧凛刚踏进院子,抬眼便看见妻子挺着硕大的孕肚,步履略显笨拙地从凉亭中走出,向他迎来。这一看,直让他心惊胆战!罗晴因遵医嘱控制饮食,身形并不算丰腴,唯独那腹部隆起得惊人,萧凛每每看着,都生怕她重心不稳有个闪失。
他几乎是脚下生风,几个大步就冲到了罗晴面前,一把稳稳扶住了她的手臂,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与责备:“夫人!你坐在那里等着就好,怎么还迎了过来?这黑灯瞎火的,要是脚下绊着了,可如何是好?”他的手掌温热而有力,透着急切。
罗晴被他扶住,脸上泛起一丝赧然,也知道自己是心急了,有些鲁莽。她借着萧凛的力道,慢慢挪回凉亭坐下,略带歉意地笑了笑:“是我心急了,夫君莫怪。”
两人在石凳上坐定,罗晴便迫不及待地抓住萧凛的手,切入正题:“夫君,有一件事,恐怕需要你出面去办一办。”
萧凛见她神色认真,不由疑惑:“何事让你如此心急,竟不顾身子安危也要迎我?”
罗晴嘿嘿一笑,带着点讨好的意味:“夫君,你明日能否抽空去尚书府走一趟,再为瑾瑜求个入他家家学的机会?”
萧凛闻言,眉头微挑:“为何如此急切?瑾瑜的学业在家中不也未曾耽搁么?”
罗晴便将今日午后与瑾瑜辩论,以及后来那番深入交谈,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萧凛。她尤其着重描述了瑾瑜选择尚书府家学时那番远超年龄的考量——对林家正派家风的向往,对务实治学理念的认同,对太学奢靡之风的警惕,以及对过早接触皇亲贵胄的规避。
萧凛静静听着,面上虽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是波澜起伏。他知道儿子聪慧,却也没想到,一个八岁的孩童,竟能有如此清晰深刻的见解,将求学与家风、学风、乃至未来的仕途风险都联系了起来。这已不仅仅是聪慧,更像是一种天生的政治敏锐和审慎。
待罗晴说完,萧凛沉默片刻,方才伸手,轻轻刮了一下妻子的鼻尖,脸上露出了混合着骄傲与欣慰的笑容:“我当是什么大事,原来如此。这有何难?”
他语气笃定地分析道:“先不说我与林尚书如今同在太子面前讲学,有同僚之谊。单说瑾瑜的才智,年前就已入了林尚书的眼,否则当初也不会轻易答应他入学。此番波折,事出有因,并非我们有意出尔反尔。唯一的麻烦,就是我们放弃了机会,如今又想重入,面子上须得做得周到些。明日我亲自备上厚礼,去拜访林尚书,姿态放低些,言辞诚恳些,陈明缘由,再夸一夸瑾瑜的志向与考量,想必林尚书爱才心切,应当不会拒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