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震惊朝野
辰时已过,巳时初临,冬日难得的暖阳透过高窗上的明瓦,在定北侯府主院厅堂的青石地面上投下几块明亮的光斑。光斑随着日头缓慢移动,悄然爬上了端坐在紫檀木大师椅上的侯爷萧远山的膝头。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润的玉石扶手,目光沉静,却久久未发一言。身旁的林氏,手中虽捧着一盏早已温凉的雨前龙井,眼神却不自觉地频频望向厅外那条通往府门的花径,眉宇间凝着一抹难以化开的忧色。
每年开朝首日,陛下往往会颁布重大决策,牵动朝野神经,亦关乎各家勋贵府邸的下一步动向。今日早朝,时间似乎格外的长。
罗晴领着萧瑾瑜和萧霏霏进来时,看到的便是二老这般静默等待的情景。她心中了然,轻轻拍了拍两个孩子的手背,示意他们安静。瑾瑜已初具少年挺拔之姿,霏霏也出落得愈发灵秀,两个孩子此刻都收敛了平日的活泼,乖巧地走到下首位置坐下,小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甚相符的郑重。
厅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却驱不散那份弥漫在空气中的无形压力。罗晴亲自走到桌边,提起红泥小炉上一直温着的热水,为二老重新沏了热茶,又为孩子们准备了暖手的甜汤。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侯爷抬眸看了她一眼,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祖父,祖母,母亲,”瑾瑜忽然开口,声音清朗,“可是朝中会有大事发生?”
林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忍,看向罗晴:“晴儿,孩子们还小,这些……”
罗晴走到林母身边,轻声却坚定地道:“父亲,母亲,正因他们是我侯府未来,有些风雨,便不能永远将他们护在羽翼之下。无知的天真,在这京都之中,有时反而是最大的危险。让他们知晓厉害,懂得分寸,学会察言观色,明哲保身,才是真正的保护。”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双儿女,语气转为严肃:“瑾瑜,霏霏,你们需记住,今日起,在这厅内所闻之事,关乎家族兴衰,甚至身家性命。出了此门,便须守口如瓶,纵是至交好友,亦不可透露半分。可能做到?”
瑾瑜立刻起身,拱手肃容道:“母亲教诲,孩儿谨记于心。家中之事,必深藏心底,绝不外传,以家族安危为重。”
霏霏也紧跟着站起来,小脸绷得紧紧的,用力点头:“霏霏也记住了,一定不乱说话,不给家里惹麻烦。”
看着孙儿孙女如此懂事,侯爷眼中掠过一丝欣慰,又带着些许复杂,最终化为一声轻叹:“既如此,便一起听着吧。我定北侯府的子孙,终究要面对这些。”
巳时过半,廊下终于传来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下人的通传:“世子下朝回府了!”
厅内众人精神一振,目光齐刷刷投向门口。帘栊一掀,一身紫色朝服、头戴梁冠的萧凛大步走了进来。他身姿依旧挺拔,但眉宇间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凝重,连带着周身都携着一股从外面带进来的、料峭春寒般的气息。
他目光快速扫过厅内,见父母妻儿皆在,显然已等候多时,那紧绷的下颌线条似乎柔和了少许,沉声唤道:“父亲,母亲。”又看向罗晴和孩子们,“晴儿,瑾瑜,霏霏。”
罗晴迎上前,接过他脱下的朝冠递给侍女,又将一盏刚沏好、温度恰到好处的热茶亲手递到他手中,柔声道:“先坐下,喝口茶,缓一缓再说。”
萧凛接过那白玉瓷盏,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开来,他抬眼看向妻子,对上她沉静而带着询问的目光,心中那因朝堂风云而激荡的波澜,似乎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他指尖微微用力,轻握了一下她的手,这才走到侯爷下首的位置坐下,缓缓啜饮了一口清茶。温热的茶汤入喉,稍稍抚平了喉间的干涩与心头的焦躁。
放下茶盏,萧凛的目光再次掠过两个孩子,迟疑一瞬,刚要开口让嬷嬷带他们出去,罗晴却轻轻摇头,将方才对二老说的话又简要重复了一遍。萧凛微怔,随即了然,看向孩子们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与期望。
“既如此,”萧凛深吸一口气,声音低沉而清晰,抛出了今日的第一个重磅消息,“圣上在早朝结束前,颁布旨意,册封大皇子祁恒为太子,即日移居东宫,明日起,上朝听政。”
话音落下,厅内霎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册立储君这等国之根本的大事,陛下此前竟无一丝风声透露,如此突兀地宣布,依旧让在座众人心中剧震。侯爷捻着胡须的手顿住了,林母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颤,罗晴亦是瞳孔微缩。这意味着,持续多年的立储之争,至少在明面上,已经有了结果。而大皇子……或者说新太子背后的力量,将随之水涨船高。
然而,萧凛接下来的话,才真正将定北侯府推向了风口浪尖。
“同时,”他语速不变,却字字千钧,“陛下命吏部尚书为太子太傅,总领太子文教。并,”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父母和妻子,“命我为太子少师,负责太子武艺谋略之教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