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腊月初一
寒意渐深,几场扑簌簌的大雪过后,京城内外已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庭院的枯枝上积着茸茸的白,屋檐下挂着一排排长短不一的冰凌,像水晶帘子般,在冬日稀薄而清冷的阳光下,折射出剔透而脆弱的光芒。镇北侯府内,地龙烧得旺,上好的银霜炭在兽首铜盆里泛着暗红的光,暖融的空气里浮动着若有似无的墨香与淡雅的梅花冷香,将窗外的凛冽寒气牢牢隔绝。
自那日之后接连数日,罗晴虽看似如常处理着府中大小事务,眼角余光却总是不经意地掠过玲珑的身影。见她言行举止与往日并无二致,那份隐隐悬着的心才渐渐落到实处。
时光倏忽,仿佛只是翻过几页账册的功夫,便已进了腊月。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日的寒气更是砭人肌骨。初一这日,天际刚透出些许蟹壳青,议事厅内已是灯火通明,暖意熏人。各位管事们皆穿着厚实的棉袍或夹袄,屏息静气,鱼贯而入,按着品序站定,依次禀报上月账目。一时间,厅内只闻算盘珠子的轻响与管事们清晰平稳的报数声。
账册清晰,条理分明,一笔笔进出项都记得仔细,连往年容易含糊其辞的采买损耗一项,如今也列得明明白白。罗晴端坐上手,身着藕荷色绫棉袄裙,外罩一件狐肷褶子,雍容而不失利落。她指尖轻划过微凉的纸页,目光沉静如水,心中却是了然。前次处置李胜、整顿府务的雷霆手段余威尚在,加上萧孟、赵安的例子,如今府中风气为之一新,谁也不敢再存懈怠敷衍之心,更不敢轻易试探这位年轻世子夫人的底线。毕竟,侯府待下素来宽厚,月钱赏赐从不吝啬,年节下的恩赏更是丰厚,谁也不想丢了这既能得体面又能得实惠的差事。
待最后一位管事禀报完毕,罗晴轻轻合上最后一本账册,发出细微的“啪”声。她目光沉静地扫过下首垂手侍立的众人,厅内顿时落针可闻,只余炭火偶尔爆裂的哔剥轻响。她缓缓开口,开始分派腊月里第一桩顶要紧的事务。
“赵管事,”她首先看向负责采买的赵安,站在管事前列,神色恭谨中透着干练,“腊八施粥,乃侯府历年善举,亦是积福之事,关乎侯府体面与声名,不可有丝毫轻忽。今年所需一应食材,可都备办齐全了?”
赵安闻声,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回道:“禀世子夫人,按往年惯例,府外施粥需备足三百人份例。今年遵您与侯爷、夫人的示下,额外增备了三百份。”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与宣扬之意,“同时还多加了份例,是专程送往京郊,分发给那些孤寡老人,尤其是为国捐躯的将士家眷,或是家中子弟戍边在外、多年难归、团圆无期的人户。除腊八粥外,还按您的吩咐,为每户这样的人家,额外准备了一月的口粮并五斤上好的节肉,用油纸包裹妥当,好让他们也能过个安稳、踏实的年节。”
罗晴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许,随即补充道,声音虽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此事体大,关乎的不仅是侯府声誉,更是人心冷暖。所有米粮物料,务必选用上乘,宁可多费些银钱,也断不可掺杂一粒陈米,以次货充数,寒了将士家属与百姓之心。”
“夫人放心,”赵安神色一凛,郑重应下,“所有米、豆、干果、肉类,皆是小的亲自去市面上挑选的最好的货色,粒粒饱满,绝无瑕疵。此事关乎侯府仁德,小的绝不敢有丝毫马虎!”他深知其中深意,今年冬寒尤甚,百姓困苦,侯府此举是积德行善,断不可马虎。
接着,罗晴转向厨房管事与负责内院人事调派的周嬷嬷:“腊八当日,府外施粥场面浩大,府内亦需熬制供奉祖宗及主子们食用的精细粥品,人手恐有不足。除却维持各处正常运转的必备人手,其余杂役、丫鬟、婆子,皆由你二人统筹调度,往厨房相助。洗米、挑拣干果、烧火、看管粥锅、分发碗勺,务必安排妥当,各司其职,不得混乱,亦不可惊扰内院。”她又看向一旁侍立的护卫头领陈忠,“粥棚之外,人多眼杂,多派些稳妥精干的护卫守着,引导人流,维持秩序,预防万一有争抢、踩踏或是宵小之辈趁机生事,莫要让一桩善事平白生出意外事端来。”
三人齐声应“是”。厨房管事忙道:“小人已拟好人手轮换章程,分了早晚两班,定保粥品火候到位,浓稠适宜,供应及时,绝不会误了时辰。”周嬷嬷亦道:“奴婢会亲自在厨房盯着,按名册点卯,不叫她们躲懒出错,也防着人多手杂,失了物件。”护卫头领陈忠则抱拳沉声道:“夫人明鉴,小的已从各班抽调了二十名得力稳重的兄弟,届时分列粥棚两侧及队首队尾,必不叫秩序混乱,保施粥顺利。”
罗晴点头,又唤来针线坊的管事娘子林氏:“年关将至,辞旧迎新,府中上下人等的新衣,可都准备妥当了?总要让大家焕然一新,沾沾年节的喜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