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 > 第75章 守旧派文人反对,苏桐面临压力

晨光初透,苏桐放下手中密报,指尖在纸页边缘轻轻一抚,随即将其收入袖中。她未唤人,自行起身走到案前,提笔写下一道手令:“学政司即刻核查七书院联名上书者名录,凡涉其中者,三年内不得申领官学津贴。”

女官进来取令时,神色微紧:“大人,街头已有学子张贴檄文,称新政‘以俗乱雅’,更有老儒在孔庙前焚毁白话读本样稿。”

“让他们烧。”苏桐落笔不停,“书可焚,理难灭。明日‘明理堂’讲学照常开讲,主题定为——何为真正的礼乐?”

女官低头记下,又道:“工部回话,棚屋已搭好,只待题匾。”

“就写‘明理堂’三字,不必加修饰。”她搁笔,抬眼,“百姓若连听讲的资格都要被门槛拦住,那这天下,还谈什么教化?”

外头天色渐明,宫门开启声传来。早朝钟响之前,礼部侍郎周崇礼已在勤政殿外候着。他手持奏本,面带忧色,见内侍出来便上前一步:“烦请通传,臣有要事启奏。”

苏桐早已料到。她整理衣袖,缓步出房,迎着晨风走向殿侧廊下。周崇礼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苏相推行新政,本为利民,然士林震动,群情激愤。今有数十名宿儒联名上书,言白话读本轻贱文脉,技艺考课淆乱仕途清浊。臣斗胆,请暂缓试行,以免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

苏桐静立片刻,目光落在他手中奏本上,并未接取。

“周大人可曾读过那本《白话千字文》?”

周崇礼一顿:“此等俚语浅文,臣未曾细览。”

“那你凭什么说它毁文脉?”她语气平直,“你未读其文,不知其义,却先判其罪。这不正是你口中‘读书人’最该警惕的事吗?”

周崇礼面色微变,张口欲言,却被她抬手止住。

“我问你,若一个农夫之子,识得雨水从何而来,懂得算术以量田亩,这便是败坏礼制?若一名织工因精通经纬而授职入仕,这就叫玷污清流?”

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们怕的不是俗语,是百姓不再盲信;你们恨的不是新法,是旧日权威将被打破。今日他们能读懂天地运行之理,明日便不会轻易被一句‘天命如此’所欺。”

周崇礼垂首不语,额角渗出细汗。

苏桐收回目光:“你的奏本,我会呈交陛下。但改革之事,不容停歇。你可以反对,但不能阻拦。”

她转身离去,步伐稳健。身后,周崇礼久久未动。

---

午时刚过,玄烨宸召苏桐至偏殿。

殿内无人旁侍,皇帝坐在案后,神情凝重。

“你可知昨夜京中有多少学子聚于酒楼,痛饮高歌,誓要‘挽文脉于既倒’?”他开口问道。

“知道。”苏桐答得干脆,“他们唱的是《诗经》,用的却是酒肆俚调。可见雅俗之分,从来不在言语,而在人心。”

玄烨宸皱眉:“可他们说得也有道理。文字承载千年道统,岂能随意更改?若人人皆用白话,谁还读经典?谁还守规矩?”

“规矩是用来束人的,还是用来启人的?”苏桐从袖中取出一本装订整齐的册子,双手奉上,“请陛下亲自读一段。”

皇帝接过,翻开一页,念道:“云为何不会掉下来?因风托着它走,就像船浮在水上。”

他念完,略显怔然。

“这是孩子能懂的话。”苏桐轻声道,“从前我们告诉百姓,下雨是龙王施恩,打雷是雷公发怒。可现在,一个十岁孩童就能明白,这些不过是自然之象。这不是愚弄他们,是让他们睁开眼看世界。”

玄烨宸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可若人人都开始质疑天命、祖制、礼法……这江山,还能安稳吗?”

“真正的安稳,不是靠压制疑问,而是让每个人都有答案。”她直视皇帝双眼,“若您担心的是失控,那不如问问自己——我们治理天下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维持旧秩序,还是为了让万民活得更好?”

殿内一时寂静。

半晌,玄烨宸缓缓合上册子,放在案角。

“明理堂的讲学……照常进行吧。”

“谢陛下。”苏桐微微颔首,“明日第一讲,我会讲清楚,什么叫‘礼之本’。”

---

傍晚时分,一封私信送至勤政殿侧房。

信封素净,无印无签,却是欧阳鸿儒亲笔所书。苏桐拆开一看,纸上寥寥数行:

“苏大人志在革新,老夫敬佩。然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望慎思之,勿使贤名毁于众口。”

她读罢,未立即回应,只命人取来一部新抄的《百工录》。此书乃她亲自辑录,收录历代匠人技艺,图文并茂,字迹工整。她在扉页提笔写下一行小字:“古之圣人,亦师匠人。”

随后命女官送去太傅府。

夜深,烛火摇曳。苏桐独坐案前,面前摊开“明理堂”首讲讲稿。她逐句审阅,在末尾添上一句:

“下周,我们将邀请三位民间织工,讲述他们如何用一根线,织出整个江南的繁华。”

工部官员送来最终图纸,指着讲台一侧道:“此处可设屏风,供讲者挂图示物。”

“不必屏风。”她摇头,“让他们站在台前,面对面讲。百姓要看的不是背影,是活生生的人。”

官员应下,退出房间。

苏桐揉了揉肩颈,目光扫过案上堆积的文书。一道来自地方的奏报送来,言某县令私自扣押白话读本,理由是“恐煽动民心”。她提笔批下八字:“革职查办,通报各道。”

又有一份工部快报:图书馆主体已完工,明理堂棚屋亦加固完毕,可容纳三百人听讲。

她点头,在日程簿上圈出三日后日期,朱笔勾勒分明。

窗外更鼓敲过二更,宫中多数衙署早已熄灯。唯有这间值房,灯火依旧明亮。

她起身踱至书架,抽出一本旧籍——《齐民要术》。翻开一页,上面记载着北方旱作之法。她取出纸笔,记下“推广抗旱粟种”六字,准备列入下一期农事指南。

正欲落笔,门外传来轻微响动。

门被推开一条缝,女官探身进来:“大人,城南书院士子又贴出新檄文,这次写着‘宁为清贫士,不做俗吏奴’。”

苏桐抬眼:“他们还写了什么?”

“说您建明理堂,是蛊惑民心,妄图以技代道。”

她冷笑一声:“技就是道。没有织机,哪来的锦绣?没有算术,哪来的赋税?没有千千万万默默劳作的人,这朝廷吃什么,穿什么,靠什么运转?”

她重新坐下,提笔在讲稿最后加了一句:

“礼,不在高台之上,而在人间烟火之中。”

女官欲言又止:“外面都在传,说您太过强硬,不留退路。”

“我不是来求他们喜欢的。”她笔尖一顿,“我是来改变这个世界的。”

烛火忽地跳了一下,映得墙上身影微微晃动。

她低头看着刚刚写完的句子,手指缓缓抚过纸面。

远处传来巡更声,悠长而平静。

她将讲稿收进木匣,锁好,然后打开抽屉,取出那封尚未处理的密报——关于沈九与宦官交接银符之事。

她凝视片刻,最终将其压在《百工录》之下。

明日还有讲学。

她必须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