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的老巷还浸在薄雾里,巷口的梧桐树叶片上挂着露珠,风一吹就滚落在青石板路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孙晓挎着竹篮刚走到巷口,就看见王爷爷已经蹲在摊位前,手里拿着一把磨得锃亮的篾刀,正低头削着一根青竹。
“王爷爷,您怎么这么早啊?”孙晓加快脚步走过去,把竹篮里的馒头和豆浆递过去,“我妈早上蒸的红糖馒头,您先垫垫肚子,削竹子也有力气。”
王爷爷放下篾刀,接过豆浆撕开吸管,笑着说:“昨天答应给那老奶奶编竹摇篮,得赶早把竹子处理好。这青竹刚砍下来水分足,编出来的摇篮不容易裂,得趁早上凉快多削几根篾。”他咬了一口馒头,红糖的甜香在嘴里散开,“你妈这手艺真好,比集市上卖的还软和。”
孙晓蹲在旁边,看着王爷爷把竹子劈成细条,再用篾刀一点点削去外皮:“王爷爷,您教我削篾呗?下次要是您忙,我也能帮您搭把手。”
王爷爷手里的动作没停,抬头看了她一眼:“这活儿得有耐心,削厚了编出来的东西粗,削薄了又容易断。你先看着,等我削完这根,你拿根细点的试试。”他说着,把削好的一根篾条递过去,“你摸摸,这篾得削得均匀,边缘还得磨光滑,不然编的时候容易扎手。”
孙晓指尖碰了碰篾条,果然又软又光滑,一点毛刺都没有。正想问怎么磨边缘,就听见巷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抬头一看,是陈婷推着自行车过来,车后座上绑着两个大布包。
“晓晓,王爷爷,早啊!”陈婷把自行车停在旁边,解开布包掏出一摞彩色卡纸和绳子,“昨天美术班的学生说喜欢咱们的竹编,我想着做些小挂牌,编在竹篮上肯定好看。你看这粉色和黄色的,是不是特适合装小朋友的东西?”
孙晓拿起一张粉色卡纸,上面还印着小花朵图案:“陈婷姐,您这在哪儿买的?太好看了!我编的那个小竹篮要是挂上这个,肯定能卖得更好。”
陈婷笑着把卡纸分给她一半:“就在巷口文具店买的,才五块钱一大摞。等会儿咱们剪成长方形,写上‘老巷竹编’,再系上绳子,编在竹篮提手上就行。对了,苏青说今天要带相机来拍编摇篮的过程,说能做个‘竹编手艺’的小专题,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手艺。”
王爷爷刚削完一根竹子,听见这话点点头:“好啊!让年轻人多拍拍,咱们这老手艺也能让更多人看见。昨天那幼儿园园长说要合作,要是孩子们看了视频,肯定更愿意学编竹编。”
正说着,周婶提着烤箱从巷子里走出来,烤箱上还盖着块蓝布:“你们都这么早啊!我把烤箱提前推过来,今天想试试烤点蔓越莓饼干,昨天那小女孩说喜欢巧克力的,我想着多做几种口味,孩子们能选着吃。”
她掀开蓝布,烤箱里还带着余温,“早上五点就起来和面了,蔓越莓是我女儿从外地寄来的,比超市买的甜。等会儿烤好了,你们先尝尝,要是好吃下次就多烤点。”
陈婷走过去帮周婶把烤箱摆好:“周婶,您也太贴心了!昨天那小女孩妈妈还说,下次要带朋友来买饼干呢。对了,我带了块桌布,铺在您烤箱旁边,等饼干凉了就能直接放在上面。”
几个人正忙着,巷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服的男人推着小推车走过来,车上装着几根粗竹子和一堆竹篾。“请问,这里是老巷竹编集市吗?”男人停下推车,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叫刘建军,是隔壁巷做竹家具的,昨天刷视频看见你们这儿办集市,想着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王爷爷赶紧站起来走过去,看着推车上的竹子眼睛一亮:“你就是做竹家具的?这竹子选得好啊,结实又有韧性!我们正愁编摇篮的竹子不够,你这可真是及时雨。”
刘建军笑着说:“我看视频里你们编的竹编挺好,就是用的竹子有点细,编大件的东西不够结实。我这几根竹子是特意选的楠竹,编摇篮正好,不容易变形。要是你们不嫌弃,我今天就留下来帮你们编,顺便也学学你们的细竹编手艺。”
孙晓高兴地说:“太好了!刘叔叔,您会编竹家具,肯定也会编竹摇篮吧?王爷爷正愁赶工呢,您来了就能快点编好,那老奶奶下周六就能拿到了。”
刘建军点点头,从推车上拿起一根竹子:“编摇篮不难,就是得先做框架,再用细篾编底和侧面。我家里有现成的竹框架图纸,等会儿画给你们看,咱们一起编,半天就能编好一个。”
周婶端着刚泡好的茶走过来,递给刘建军一杯:“刘师傅,您先喝口茶歇歇,刚推车过来肯定累了。等会儿我烤好饼干,您也尝尝,咱们这集市就是图个热闹,大家一起帮忙才有意思。”
刘建军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谢谢您,周婶。我早就听说咱们老巷邻里关系好,今天一看果然是这样。我那竹家具店平时就我一个人,挺冷清的,以后要是你们这儿办集市,我常来帮忙,也能多认识些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