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老巷的青砖上,把石桌旁的竹篾堆染成了暖黄色。林晚的碎花小竹篮刚编到一半,就听见巷口传来自行车“叮铃铃”的响声,是住在巷尾的周婶,车筐里还放着半袋刚买的青菜。
“哟,你们这是又在编竹篮呐?”周婶停下车,凑过来看石桌上的竹篮,眼睛一下子亮了,“刘奶奶这大竹篮真好看,贴满了剪纸,看着就喜庆!我家那塑料袋总破,正想买个竹篮呢,你们这竹篮卖不卖呀?”
刘奶奶正用布擦竹篮上的浮尘,听见这话赶紧笑:“不卖不卖!咱们街坊邻居的,想要就跟我们一起编,下午正好要多编几个送邻居,你要是不嫌弃,就坐下来一起学。”她拉着周婶的手,指着林晚的小竹篮,“你看晚晚编的这小竹篮,带碎花花纹,装菜装水果都合适,你也编一个?”
周婶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我手笨,怕编不好。再说我也没带竹篾,怎么编呀?”
张叔从工具箱里掏出几根泡好的细竹篾,递到周婶手里:“这竹篾我多泡了些,你先用着。编竹篮不难,先从篮底编起,我教你平纹编,一上一下跟编辫子似的,好学。”他拿起一根竹篾,示范着摆成“井”字,“你看,先摆六根经篾,再用纬篾一根一根穿,慢慢来,肯定能编好。”
周婶接过竹篾,指尖碰着软乎乎的竹篾,笑着说:“那我就试试!要是编坏了,你们可别笑话我。”她跟着张叔的样子,把经篾摆好,可刚拿起纬篾,就不知道该从哪穿起,急得脸都红了。
小宇轩刚把竹篮上的小珠子贴好,看见周婶着急的样子,跑过来踮着脚说:“周婶,我教你!我第一次编也穿错了,陈屿哥教我跟着‘上上下下’的节奏来,你看,这根经篾上面穿过去,下一根就从下面穿,像走楼梯似的。”他拿起一根纬篾,帮周婶穿了两圈,“你看,这样就对啦!”
周婶跟着小宇轩的节奏,慢慢编着,果然顺多了:“哎呀,还是小宇轩会教!这么一说我就懂了。等我编好竹篮,晚上给你们送碗我做的红烧肉,谢谢你们教我编竹篮。”
孙晓妈妈正好从家里拿了块新的细砂纸过来,听见这话笑着说:“不用送红烧肉,你编好竹篮,下次手作日跟我们一起做竹蜻蜓就行。咱们街坊邻居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她帮周婶把竹篾边缘磨光滑,“你这竹篾边缘有点毛,磨光滑了编的时候不扎手,也好看。”
另一边,陈屿正帮着赵爷爷把打印好的竹篮编法照片整理好,一张一张夹在小本子里:“赵爷爷,这些照片我按步骤标了号,等会儿给街坊邻居的时候,跟他们说按步骤编,肯定能学会。您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赵爷爷翻着小本子,指着一张编提手的照片说:“你在这张照片旁边写句‘提手用粗竹篾,缠麻绳更结实’,不然他们编提手的时候容易用细竹篾,提重物会断。”他拿起笔,在照片旁边写了一行小字,“这样就清楚了,他们一看就懂。”
王爷爷扛着一捆新砍的竹子过来了,放在石桌旁:“这竹子是我在后院砍的,刚剥好皮,泡上温水,明天就能用。下午编完这几个竹篮,明天再编几个,送给巷口的李爷爷和张奶奶,他们年纪大了,买东西用竹篮比用塑料袋方便。”他拿起一根竹子,“你看这竹子,长得直,没虫眼,编出来的竹篮肯定结实。”
李婶的儿媳抱着孩子,正教孩子认竹篮上的剪纸:“宝宝你看,这是白菜剪纸,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菜帮,好看吗?还有这个‘满载’的字,以后妈妈买菜用竹篮,也能满载而归。”孩子伸手去摸剪纸,嘴里“呀呀”地叫着,像是在回应。
林晚的碎花小竹篮终于编好了,浅黄的竹篾里掺着浅粉的竹篾,像撒了一把小碎花,特别好看。她把颜料盒和小刷子放进竹篮里,正好装下:“太合适了!以后去画画,就用这个竹篮装工具,又轻便又好看。”她抬头看见周婶还在编篮底,走过去帮她调整竹篾间距,“周婶,你这竹篾间距有点宽,调窄点编出来的篮底更结实,装东西不会漏。”
周婶赶紧调整竹篾间距,笑着说:“还是晚晚细心,不然我这篮底编出来肯定漏东西。你这小竹篮编得真好看,我要是能编出这样的竹篮就好了。”
林晚笑着说:“你肯定能编好!我第一次编竹篮的时候,篮底编得歪歪扭扭的,多练几次就好了。你看小宇轩,第一次编也穿错竹篾,现在都能帮我递竹篾了。”
小宇轩听见林晚夸他,赶紧举着自己的竹篮跑过来:“周婶,你看我的竹篮!贴了小珠子,还有‘甜香’和‘丰收’的吉祥话,能装饼干,还能装红薯,可好用了。”他把竹篮递到周婶面前,脸上满是骄傲。
周婶接过竹篮,仔细看了看:“真好看!小宇轩真厉害,这么小就能编出这么好看的竹篮。等我编好竹篮,也让赵爷爷帮我写个吉祥话,贴在提手旁边,看着也喜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