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工作室的竹墙上,折射出温暖的光晕。孙晓刚整理完上月的销售报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宁静。推门而入的是市文化馆的李馆长,他身后跟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公文包。
“孙总,好久不见!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咱们市文旅集团的张总,今天特意来拜访你。”李馆长热情地招呼着,脸上带着难掩的笑意。
孙晓连忙起身迎接:“李馆长、张总,快请坐!乐乐,给两位客人泡杯热茶。”
张总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孙总,我们文旅集团近期要推出‘古城文化体验季’活动,计划定制一批融合本地非遗元素的文创礼品,用于活动伴手礼和高端客户回馈。经过多方考察,觉得你们老巷竹编的工艺和理念非常契合我们的需求,想和你们合作这笔订单。”
“这是好事啊!”孙晓心中一喜,连忙问道,“不知张总对定制产品有什么具体要求?”
张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策划案,递给孙晓:“我们初步计划定制三款产品:竹编茶具套装、折叠式竹编屏风和便携式竹编文创礼盒。核心要求是融入咱们古城的三大文化符号——明清街巷格局、非遗剪纸纹样和古城墙砖雕元素,而且要保证每款产品都有独特的设计感,同时具备实用性。”
孙晓翻看策划案,目光停留在设计要求那一页:“三款产品数量分别是多少?交货周期有要求吗?”
“茶具套装要两百套,屏风五十件,文创礼盒三百套,”张总补充道,“活动将在两个月后启动,所以需要在一个半月内完成所有产品的设计、打样和生产。另外,部分高端客户的礼品需要刻上专属姓名或企业标识,这部分个性化需求大概占总订单的百分之十。”
一个半月要完成这么复杂的定制订单,还要满足个性化需求,难度不小。孙晓沉思片刻,抬头坚定地说:“张总,感谢你们的信任!这个订单我们接了!我们会组建专门的设计和生产团队,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
送走两位客人后,孙晓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她把订单需求和大家详细说明后,工作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融入古城三大文化符号,这个设计难度不小啊,”李萌萌拿着策划案,眉头微微皱起,“尤其是屏风,要把街巷格局立体地呈现出来,很有挑战。”
王爷爷摩挲着手里的竹条,若有所思地说:“这正是咱们竹编手艺的优势所在。竹编的经纬交织可以模拟街巷的纵横布局,剪纸纹样可以通过细竹丝的疏密编织来呈现,砖雕元素则能用浮雕式编织手法表现,关键是要把这些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陈屿看着订单明细,理性分析道:“订单量不小,还要预留个性化定制的时间,咱们得把时间节点排紧。建议先成立设计组、打样组和生产组,设计组三天内拿出初步方案,打样组一周内完成样品制作,剩下的时间集中生产和处理个性化需求。”
“我同意陈屿的安排,”赵磊主动请缨,“设计组可以由萌萌牵头,她有艺术设计基础,对文化元素的把控比较敏锐;打样组由王爷爷负责,确保工艺落地;我来协调生产进度和个性化定制的统筹工作。”
分工明确后,各小组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设计组的李萌萌带着两位学徒,泡在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区,查阅古城街巷的历史图纸和剪纸、砖雕的详细资料。她们把古城的街巷地图复印下来,用红线标注出主要街巷的走向,又将剪纸中的花鸟纹样和砖雕的几何图案拆解成基础元素,反复尝试如何用竹编工艺呈现。
“你看,这条主街可以用粗一点的竹丝编织,次要街巷用细竹丝,这样就能形成层次感,”李萌萌指着图纸对学徒说,“剪纸纹样里的梅花,可以用竹丝的弯曲程度表现花瓣的弧度,中间的花蕊用极细的竹丝点缀。”
经过三天的日夜钻研,设计组终于拿出了初步方案。竹编茶具套装的茶盘采用古城街巷格局设计,茶杯外壁编织剪纸纹样;折叠屏风的每一扇都以一段古城墙为原型,用浮雕编织手法呈现砖雕图案;文创礼盒则将三种元素巧妙融合,盒盖是微型街巷地图,侧面装饰剪纸纹样,盒内的隔断采用砖雕几何图案。
方案汇报会上,王爷爷看着设计图,提出了修改意见:“屏风的砖雕图案如果只用浮雕手法,立体感还不够强。可以在关键部位采用双层编织,让图案更加突出。另外,茶具的竹丝粗细差异可以再明显一些,这样街巷的主次之分更清晰。”
李萌萌认真记下王爷爷的建议,立刻带领设计组修改方案。又过了两天,最终设计方案确定下来,打样组随即开始样品制作。
王爷爷亲自指导打样,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编织屏风的砖雕图案时,他手把手地教徒弟如何控制竹丝的松紧,如何通过双层编织营造立体感;制作茶具茶盘时,他反复调整竹丝的排列密度,确保街巷布局的准确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