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老巷竹编工作室的门刚打开,阳光就迫不及待地涌了进来,洒在堆放在角落的礼盒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但比阳光更炽热的,是工作室里众人高涨的情绪。
孙晓刚把展会期间的订单整理成册,就忍不住扬了扬手里的文件夹:“大家快来看!这次展会咱们一共接到了五十六笔零售订单,还有三个批量合作意向,其中那个礼品经销商要的首批货就有两百件!”
“两百件?”正在给竹丝做软化处理的赵峰抬起头,手里的工具差点掉在地上,“咱们平时每月产量也就上千件,现在加上这些新订单,怕是要忙不过来了。”
赵磊凑过来看了看订单明细,眉头微微皱起:“最棘手的是那个民宿项目,他们要求半个月内交付五十件定制挂屏,还要在上面编织民宿的标志,这对工艺精度和交货速度都是不小的考验。”
王爷爷坐在竹椅上,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根打磨光滑的竹条,沉吟道:“定制挂屏需要更细致的工序,从设计图案到编织完成,一件至少要花三天时间,五十件半个月内赶出来,确实有点紧张。”
陈屿拿着笔记本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显示着原材料供应商的信息:“还有个问题,咱们库存的竹丝只够生产一百五十件常规产品,这批新订单下来,原材料肯定短缺,得赶紧联系供应商补货。”
乐乐急得直跺脚:“那可怎么办呀?要是不能按时交货,岂不是砸了咱们‘老巷竹编’的招牌?”
孙晓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大家别慌,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现在开个紧急会议,把问题一个个解决。首先是生产进度,民宿的定制挂屏工艺复杂,咱们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专门负责常规产品,另一组集中精力做定制款。”
“我和王爷爷带领几个手艺熟练的新员工负责定制挂屏吧。”陈屿主动请缨,“王爷爷经验丰富,能把握工艺细节,我可以负责把民宿的标志转化为编织图案,提高效率。”
王爷爷点点头:“没问题,咱们尽量优化工序,比如先统一编织出挂屏的基础框架,再分别添加定制图案,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
赵磊接着说道:“那我和赵峰负责常规产品的生产,再从新员工里挑选几个学得快的帮忙,争取把常规订单的进度赶上来。”
“原材料的事就交给我吧。”孙晓拿起手机,“我联系之前合作的竹材供应商,让他们优先给咱们发货,实在不行,我就亲自去竹林产地一趟,确保原材料能及时到位。”
分配完任务,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工作室里很快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竹丝摩擦声和工具碰撞声,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困难很快就找上门来。第二天下午,孙晓挂掉电话,脸色有些难看地走进工作室:“供应商那边出了点问题,最近雨水多,竹林里的新竹含水量太高,需要晾晒一段时间才能加工成竹丝,他们最快也要十天才能给咱们发货。”
“十天?那可就糟了!”赵峰停下手里的活,“咱们库存的竹丝只够支撑五天的生产,要是等十天,订单肯定要延期了。”
正在给挂屏勾勒图案的陈屿也皱起了眉:“没有足够的竹丝,就算咱们有再多的人手也没用啊。”
王爷爷放下手里的竹编刀,思索道:“或许咱们可以找附近的老竹农问问,他们家里可能会有存放的干竹,虽然量不一定多,但多少能解燃眉之急。”
孙晓眼前一亮:“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咱们这一带以前很多人靠种竹、编竹为生,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竹材。赵磊,你跟我一起去周边的村庄看看,其他人继续赶工,尽量节省原材料。”
两人驱车来到附近的竹林村,村里的道路两旁种满了竹子,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竹香。他们挨家挨户地询问,大多数村民都说家里的干竹已经卖给了供应商,只剩下一些自用的小竹料。
就在两人快要失望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拦住了他们:“你们是老巷竹编的吧?我在展会上见过你们的产品,编得可好看了。”
孙晓连忙点头:“奶奶,您认识我们?我们现在正急需一批干竹丝,不知道您家里有没有多余的?”
老奶奶笑着说:“我家老头子以前就是竹编匠,家里还存放着不少几十年的老竹,都是晒干透了的,质地特别好,就是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用。”
“合适!太合适了!”赵磊激动地说道,“老奶奶,您带我们去看看吧,不管多少我们都要。”
老奶奶带着他们来到后院的一间小仓库,推开房门,里面整齐地堆放着一捆捆的老竹,散发着陈旧的竹香。王爷爷曾经说过,老竹的纤维更坚韧,编织出来的产品更耐用,没想到在这里找到了宝贝。
孙晓和赵磊当场就和老奶奶谈好了价格,雇了辆车把老竹拉回了工作室。王爷爷看到这些老竹,不禁赞叹道:“这些竹材可是好东西,用它们编出来的产品,质感肯定更上一层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