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的老巷还带着露水的凉意,孙晓刚把编竹篮的木框摆好,就看见王爷爷背着竹篓走过来,篓子里装着几张画好的图案纸。“孙晓,你看,”王爷爷把图案纸摊在长桌上,“林薇这丫头昨晚跟我琢磨到半夜,把客户的logo简化成了编织能用的纹样,你瞅瞅合不合心意?”
孙晓凑过去一看,纸上画着一个圆形的logo,里面的文字被拆成了简洁的线条,旁边还标注着竹篾的颜色搭配。“太合适了王爷爷!”她眼睛一亮,“这样编起来既清晰又不费劲,客户肯定满意。”
“满意就好,”王爷爷拿起一根竹篾,“我已经按图案分好颜色了,青色竹篾编底色,棕色竹篾编logo线条,咱们先试着编一个样品出来,没问题再批量做。”
刘建军扛着一捆处理好的竹篾走过来,往桌上一放:“材料都准备好了,昨天培训的几位阿姨也快到了吧?我跟她们说好了,今天过来帮忙编主体部分。”
话音刚落,张阿姨就领着李阿姨、赵阿姨、王阿姨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桶。“孙晓、王大爷、建军,早啊!”张阿姨把保温桶放在桌上,“周婶今天早上做了豆沙包,让我给你们带点过来当点心,干活饿了能垫垫肚子。”
李阿姨拿起一个豆沙包,咬了一口:“周婶的手艺真是没话说,甜而不腻,比外面买的还好吃。对了孙晓,我们今天还是分工干吗?”
“对,”孙晓点点头,指着桌上的材料,“李阿姨、赵阿姨,你们俩负责编竹篮的主体,用青色竹篾编平纹,编到侧面logo的位置就停下来。王阿姨、张阿姨,你们帮忙整理竹篾,把棕色竹篾按图案剪好长度,方便我们编logo。”
“没问题!”几位阿姨异口同声地答应着,撸起袖子就开始忙活。李阿姨拿起经篾固定在木框上,赵阿姨拿着纬篾一圈一圈地编起来,动作比昨天熟练了不少。“你看,我这编得是不是比昨天平整多了?”赵阿姨笑着朝孙晓扬了扬手里的竹篮半成品。
孙晓走过去看了看,笑着说:“确实进步太大了!赵阿姨,您编到第三圈的时候记得稍微拉紧一点,这样侧面更挺括。”
“好嘞,记住了!”赵阿姨连忙调整了力度。
另一边,王爷爷已经开始编样品的logo部分了。他拿着棕色竹篾,顺着图案的线条穿插在青色竹篾之间,手指灵活地翻动着,原本平平无奇的竹篮侧面,渐渐显露出logo的轮廓。“王爷爷,您这手艺也太绝了!”陈婷端着一杯热水走过来,忍不住赞叹道,“才一会儿功夫,logo就有模有样了。”
王爷爷喝了一口水,笑着说:“编这种图案,关键是要找准经纬篾的位置,不能错一根,错了就全乱了。你们要是想学,我也能教你们。”
“要学要学!”陈婷立刻凑过去,“以后再有这种带图案的订单,我们也能搭把手。”
孙晓也走过来,认真看着王爷爷的动作:“王爷爷,您编的时候,棕色竹篾是怎么固定住的?我看好像没有多余的接头。”
“秘密就在这儿,”王爷爷放慢动作,“把棕色竹篾的一端藏在经篾下面,编的时候顺着纹路走,结尾再塞进竹篮里面,这样外面就看不到接头了,既美观又牢固。”
孙晓点点头,拿起一根棕色竹篾试着模仿,可刚编了两针,竹篾就不听话地滑了出来。“别急,慢慢来,”王爷爷手把手地教她,“力度要轻一点,让竹篾顺着经纬的缝隙走,就像穿针引线一样。”
在王爷爷的指导下,孙晓终于编好了一小段,虽然不如王爷爷编的整齐,但也勉强看出了形状。“太好了,我学会了!”她兴奋地说,眼睛里闪着光。
正忙着,林薇背着画夹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孙晓,王爷爷,”她把平板放在桌上,“我刚才跟李姐联系了,把简化后的logo图案发她看了,她客户特别满意,还说如果样品做得好,以后可能会长期跟我们合作呢!”
“真的?”孙晓惊喜地说,“那真是太好了!咱们一定要把样品做好,抓住这个长期客户。”
刘建军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说:“这下更有干劲了!以后订单多了,咱们老巷的竹编就能让更多人知道了。”
张阿姨一边整理竹篾一边说:“可不是嘛!到时候咱们就能招更多人来学编竹编,让这老手艺传承下去,多好啊!”
大家正说着,周婶推着小推车走了过来,车上放着几个保温桶和一个菜篮子。“大家快过来歇会儿,吃午饭了!”周婶笑着喊道,“今天做了你们爱吃的糖醋排骨、鱼香肉丝,还有凉拌黄瓜,解解暑。”
“周婶,您真是太及时了,我正饿着呢!”刘建军放下手里的竹篾,率先走了过去。
大家围坐在长桌旁,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天。李阿姨夹了一块糖醋排骨,说:“周婶,你这糖醋排骨做得比饭店里的还好吃,酸甜适中,骨头都炖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