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的老巷,比往常多了几分热闹。天刚蒙蒙亮,孙晓就推着清洗干净的长桌来到巷口,陈婷跟着搬来几盆开得正盛的太阳花,摆在桌子两端。“把花摆这儿,显得咱们这儿有生气,”陈婷扶正花盆,伸手拂去叶片上的露水,“旅游公司的人看了,肯定觉得咱们用心。”
孙晓点点头,拿起抹布仔细擦拭桌面:“王爷爷和刘建军呢?怎么还没来?”话音刚落,就见王爷爷扛着一捆打磨光滑的竹条走过来,刘建军手里提着几个编到一半的竹篮,跟在后面。“来了来了,”王爷爷把竹条放在架子上,喘了口气,“我早上特意把竹条再打磨了一遍,别让游客体验的时候扎到手。”
刘建军放下竹篮,笑着说:“我把昨天编到一半的竹篮带来了,等会儿可以给他们看看半成品,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工艺有多细致。对了,苏青呢?不是说旅游公司的人九点到吗?”
“我在这儿!”苏青背着相机跑过来,额角带着薄汗,“我刚去巷口等了,他们的车已经到巷口了,马上就过来。大家别紧张,就像平时聊天一样就行。”
孙晓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咱们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别紧张,咱们的竹编手艺这么好,肯定能打动他们。”
正说着,巷口传来苏青的招呼声:“张经理,这边请!”大家抬头一看,苏青正领着一男一女走过来,男士穿着深色西装,手里拿着公文包,女士穿着浅蓝色衬衫,手里拿着笔记本,看起来都很干练。
“张经理,李助理,你们好!”孙晓连忙迎上去,伸出手,“我是孙晓,负责老巷竹编的统筹工作。”
张经理握住孙晓的手,笑着说:“你好,孙女士,我们是宏远旅游公司的,我叫张涛,这位是我的助理李娜。早就听说老巷的竹编手艺特别好,今天特意过来看看。”
李娜也笑着点点头:“之前看了苏先生发的视频,特别受触动,今天想来实地考察一下,看看合作的可行性。”
王爷爷拄着竹刀走过来,笑着说:“张经理,李助理,欢迎欢迎!快坐,我给你们泡杯茶。”他指了指旁边的小马扎,刘建军连忙搬来两张椅子,让张经理和李娜坐下。
周婶端着一个茶壶和几个茶杯走过来,笑着说:“张经理,李助理,尝尝我泡的菊花茶,清热解火。”她给两人倒上茶,“你们别客气,就当在自己家一样。”
张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点点头:“好茶,清香可口。孙女士,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竹编工艺?”
孙晓拿起一个编好的竹篮,递给张涛:“张经理,您看,这个竹篮是用楠竹做原料的,先把竹子劈成篾条,再经过浸泡、晾晒、打磨等多道工序,最后手工编织而成。我们的竹编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既环保又耐用。”
张涛接过竹篮,仔细看了看,用手摸了摸竹编的纹路:“手感确实很细腻,纹路也很整齐,看得出来工艺很精湛。这个logo是你们自己设计的吗?”他指着竹篮侧面的竹叶图案问。
陈婷连忙回答:“是的,张经理,这个logo是我们根据老巷的竹子设计的,简单又有辨识度。我们还会在竹编上印上老巷的名字,让游客带走的不仅是一个竹编,更是一份纪念。”
李娜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时不时抬头观察周围的环境。“孙女士,你们平时办体验活动的时候,一次能容纳多少人?”她问道。
刘建军接过话茬:“我们巷口的空地挺大的,摆个十几张桌子没问题,一次能容纳二三十人。如果人多的话,我们还可以分批次进行,保证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编竹编的乐趣。”他指了指空地周围,“我们还可以在旁边搭个小棚子,下雨的时候也能正常开展活动。”
王爷爷拿起一根竹篾,给张涛演示:“张经理,您看,编竹篮首先要把经篾固定好,然后用纬篾一圈一圈地编,力度要均匀,这样编出来的竹篮才结实。我们教游客的时候,会从最简单的平纹编开始,保证他们半小时就能编出一个小挂件。”
张涛饶有兴致地看着王爷爷的动作:“王大爷,您这手艺练了多少年了?”
“快六十年了,”王爷爷笑着说,“我十三岁就跟着我爹学编竹编,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以前老巷里好多人都会编,后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这手艺就快失传了。多亏了这些年轻人,把老手艺捡了起来,还想着传承下去。”
孙晓补充道:“张经理,我们不仅想通过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竹编,还想让老手艺活下去。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我们希望能让竹编成为老巷的一张名片,吸引更多人来老巷,也让老巷的街坊邻居们多一份收入。”
张涛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孙女士,你们的初心很让人感动。我们旅游公司一直想打造一些有特色的民俗体验项目,老巷的竹编正好符合我们的需求。不过,我还有几个问题想了解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