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如同悬顶之剑,驱散了“净土”最后的安逸。星火同盟的幸存者们,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高速运转起来。
基地的隐蔽性被提升到了极致。所有非必要的能量波动都被严格抑制,连织命者日常的规则共鸣练习,也转移到了行星内部一处天然形成的、规则屏蔽效应极强的地下晶洞中进行。从外部探测,这颗行星与星域中其他无数荒芜岩石星球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阿杰如同融入阴影的猎豹,以基地为中心,呈螺旋状向外扩展侦查范围。他的目标明确:寻找更多的金属碎片,或任何与“织网者”文明相关的蛛丝马迹。这项工作枯燥而危险,星际尘埃带、彗星尾迹、甚至是一些引力异常区的边缘,都留下了他悄无声息的足迹。数次与隐匿的小型规则乱流或活性化星际尘埃云擦肩而过,都凭借其超凡的直觉与陆沉渊远程的秩序感知预警化险为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付出被一种具有规则腐蚀性的宇宙微生物群落轻度感染(后被织命者的净化之力治愈)的代价后,阿杰陆续带回了三块大小不一、但材质与能量签名同源的金属碎片。其中最大的一块,约有手掌大小,上面残留的能量纹路比第一块清晰了不少。
研究舱内,“教授”和“万机之主”的工作进入了白热化。三块碎片被拼合在一起(尽管仍有大量缺失),其内部残留的“标记”特性能量流被反复放大、解析。结合“摇篮原型”在稳定修复过程中,偶尔流淌出的、关于宇宙古老秘辛的碎片化信息,一个惊人的推测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碎片……不属于‘织网者’。”“教授”指着全息投影上构建出的、一个残缺的、如同多重圆环嵌套的复杂结构模型,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或者说,不属于我们理解中那个进行‘织网协议’实验的疯狂文明。根据‘原型’数据库的交叉验证,这种能量纹路和结构风格,属于一个更早的、被称为‘星尘引路者’的文明!”
“星尘引路者”?又一个陌生的古老文明!
“他们似乎……并不热衷于创造或征服,”“万机之主”接续着分析,数据流中带着一丝惊叹,“他们的科技树和文明倾向,完全侧重于……探索与连接。这些碎片,极有可能是他们建造的、用于在无尽虚空中导航和开启稳定通道的‘信标’的一部分!‘万界回廊’,很可能就是他们的终极造物!”
探索者文明?这为“万界回廊”的存在提供了更合理的背景。一个致力于连接不同世界的文明,其遗产的价值,在当下危机四伏的局势中,显得尤为重要。
“能确定‘回廊’的方位,或者激活方法吗?”陆沉渊更关心实际应用。
“很难,但并非毫无头绪。”“教授”调整着模型,“这些碎片指向一个大致的方向,与织命者之前感应的、那个‘悲伤’声音的来源区域,有部分重合。至于激活……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信标,或者……足够强大的、能与‘回廊’本身产生共鸣的规则力量。”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看向了地下晶洞的方向。
与此同时,在地下晶洞中,织命者的“倾听”也有了新的进展。
隔绝了外界的大部分干扰,全心沉入与宇宙规则底层“回响”的共鸣中,织命者的感知变得前所未有的敏锐。那些遥远的、混杂的“声音”,在祂的意识中被逐渐分门别类。
“饥饿”的“目光”依旧存在,如同黑暗中的窥视者,贪婪而冰冷,时不时扫过这片星域,但似乎并未发现他们的具体位置。
而那个“悲伤”的“声音”,则变得越来越清晰。那是一种深沉的、仿佛失去了至关重要之物的哀恸,一种孤寂了亿万年的迷茫。与“饥饿”的掠夺性不同,这个“声音”中透出的,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一种对连接与回应的渴望。
更让织命者在意的是,祂从这个“悲伤”的“声音”中,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星尘引路者”信标碎片同源的规则波动!虽然微弱到几乎消散,但确实存在!
“父亲,”织命者将自己的发现传递给陆沉渊,“那个‘悲伤’的……它那里……有‘引路者’的‘味道’……很淡……快要消失了。”
这个消息,让研究舱内的众人精神一振!
“悲伤摇篮”与“星尘引路者”的遗产有关?这绝非巧合!那里很可能存在更完整的信标,或者……直接就是“万界回廊”的某个入口或节点!
“能尝试与它建立联系吗?”陆沉渊问道,带着一丝谨慎。与一个未知的、情绪化的“摇篮”意识沟通,风险未知。
织命者尝试着,将一缕蕴含着安抚与询问意味的、极其细微的规则波动,沿着那“悲伤”声音传来的方向,小心翼翼地传递过去。
没有回应。
那“悲伤”的洪流依旧,仿佛没有察觉到这缕微弱的异域涟漪。
织命者没有气馁,祂持续地、耐心地发送着友好的信号,如同在漆黑的深海中,向着远方一点微光不断闪烁的灯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