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之海重归宁静,那被“源初之光”抚平规则伤痕的圣地,流淌着一种劫后余生的、近乎神圣的平和。光之茧的裂口已然弥合,将外界的混乱与威胁暂时隔绝。“方舟”静静地悬浮其中,如同一个在母亲怀抱中安睡的婴儿,贪婪地汲取着这片规则源头之地最后的安宁与智慧。
舰桥内,气氛却与外界截然不同,那是一种压抑着激动、全神贯注的沸腾。主屏幕上,不再是星空或敌影,而是瀑布般流淌的、由最基础法则符号构成的复杂数据流。陆沉渊闭目端坐于指挥席上,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周身隐约有细微的规则光华流转,与外界法则之海产生着深层次的共鸣。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化、吸收着织网者留下的核心遗产——那关乎宇宙底层代码的终极知识。
苏晚晴坐在他身旁,没有打扰他。她同样在经历着一场内在的蜕变。腹中的胎儿在释放了那惊世骇俗的“源初之光”后,再次陷入了深沉的睡眠,仿佛耗尽了积累的力量。但苏晚晴能感觉到,小家伙的生命本质似乎发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升华,与她自身的生命编码、心灵棱晶力量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浑然一体。她甚至能隐约感知到,那沉睡的小意识,正在无意识地从周围的法则之海中,汲取着最本源的滋养。
“摇篮……时间奇点……已确认进入深度休眠模式。”莉亚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汇报,打破了舰桥的寂静,“我们接收到了其系统自动发出的、周期极长的自检信号。根据织网者遗产中的数据模型推算,至少在数千个标准宇宙年内,它不会再主动对外界进行干涉,清除协议也随之沉寂。”
这个消息让所有知情者都松了一口气。那个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于头顶的、失控的远古造物,终于被暂时“关闭”了。他们赢得了宝贵的、足以让文明喘息和发展的时间。
“但这只是暂时的,”“教授”的全息影像浮现,语气依旧凝重,“织网者的遗产明确指出,‘摇篮’的底层逻辑损伤和‘混沌’的渗透是结构性的。强制休眠只是权宜之计,就像给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注射了强效镇静剂。若不从根本上修复其核心协议,并清除‘混沌’的污染,待其再次苏醒,情况可能会更加糟糕。”
“所以我们更不能浪费一分一秒。”陆沉渊缓缓睁开眼,眸中仿佛有星河生灭、规则编织的幻影一闪而逝。他抬起手,指尖一缕秩序之力流淌,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微调,那力量本身仿佛具备了“生命”,内部有无数细微的法则结构在自主演化、适应。“‘织法’的核心,在于理解规则的‘活力’与‘关联’,而非僵化的条文。修复‘摇篮’,需要的不是替换零件,而是……治愈它。”
他目光转向苏晚晴,眼中带着询问与期待。
苏晚晴心领神会,轻轻点头,将手放在小腹上,感受着那沉睡中的、拥有着“源初权限”的小生命。“生命与规则,并非对立。或许……治愈的逻辑,本身就蕴含在‘生命’与‘起源’的力量之中。当‘摇篮’能够重新理解并接纳‘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清除’,它才能真正被治愈。”
这个想法,与织网者遗产中某些关于“意识与规则共生”的模糊理论不谋而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这里,时间的概念也变得相对模糊——“方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学习”状态。
陆沉渊带领着核心团队,全力钻研“规则编织”与“结构修复”的奥秘。他们不再仅仅是学习者,更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极其初步的“创造”与“修复”实践。在陆沉渊的引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引导着法则之海中健康的法则光流,如同最精细的外科手术,开始尝试修复那些被“混沌”长期侵蚀留下的、相对细微的规则裂痕。过程缓慢而艰难,每一次成功的连接,都伴随着巨大的精神消耗和风险,但每一次成功,都让他们对“织法”的理解更深一层。
苏晚晴则专注于另一个方向。她将生命编码与心灵棱晶的力量深度融合,尝试将“情感”、“意志”、“存在渴望”这些属于“生命”的特质,转化为一种可以被规则层面理解的“信息编码”。她像一位诗人,试图为冰冷的宇宙法则谱写注入温情与韧性的诗篇。她修复的对象,是那些代表“生命演化”、“意识萌芽”、“文明传承”的法则脉络,用蕴含着无限生机的力量,滋养它们,增强它们对“虚无”的抗性。
两人的工作相辅相成。陆沉渊修复规则的“骨架”与“经脉”,苏晚晴则滋养规则的“血肉”与“灵魂”。他们的进展虽然距离彻底治愈“摇篮”或对抗强大的“混沌”本体还遥不可及,但确确实实,正在这片法则之海中,一点点地播撒下新生的种子,编织着微弱却真实的希望曙光。
莉亚和雷刃等人也没有闲着。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全力整合诺亚文明与织网者的科技,对“方舟”进行新一轮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改造。尤其是能量系统、护盾技术和武器平台,开始尝试融入初步的规则编织原理,使其威力与适应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