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那些沉默的光影向导,“方舟”在由无数宇宙弦编织而成的迷宫中穿行。周围的弦线振动愈发和谐、有序,仿佛踏入了某种神圣的领域。光线在这里不再仅仅是照明,而是化作了流淌的旋律,色彩随着振动的频率变幻,构成一幅幅动态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瑰丽画卷。
苏晚晴沉浸在这种奇妙的感知中,她对弦音的解析越来越得心应手。她不仅能分辨出基础的力之弦音,甚至开始能“听”懂那些光影生命体之间交流时,弦音编码所承载的简单信息——关于警惕,关于好奇,关于对“织网者”遗产的守护。
终于,在穿越了一片由密集弦线构成的、如同瀑布般流淌的光幕之后,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那是一个无法用尺寸衡量的巨大“空间”。说它是空间,因为它确实存在;但它又更像是一个纯粹由规则本身构筑成的概念性场所。无数粗壮无比、散发着永恒辉光的主弦线,从虚无中诞生,又延伸向无尽的虚无,它们在此地交汇、缠绕,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威严的、类似神殿穹顶般的结构。而这些主弦线稳定、宏大的振动,共同合鸣出一首低沉、浩瀚、仿佛创世之初便已存在的背景乐章——这就是苏晚晴之前感知到的“主旋律”。
这里,就是“共鸣之殿”。
在神殿的中央,悬浮着三样东西:
左侧,是一个不断自我构建又自我拆解的、由纯粹几何光形组成的复杂模型,它代表着秩序与结构的极致。
右侧,是一团不断生长、衰败、循环往复的、蕴含着无数生命光影的星云,它代表着生命与变化的源泉。
而居中的,则是一小片不断试图侵蚀、扭曲周围规则光辉,却又被死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蠕动的暗影——那赫然是一缕被捕获并禁锢的 “混沌”样本!
带领他们前来的那个为首光影,飘到神殿中央,其身躯的光芒与神殿的主旋律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它转向“方舟”,弦音意念再次传来:
【“外来者。此地乃‘织网者’衡量万物振动之殿堂。”】
【“欲获遗产,需通过三重检验。”】
【“第一重:‘秩序之弦’——证明汝等拥有定义与稳定规则之潜力。”】
【“第二重:‘生命之韵’——证明汝等理解并尊重生命演化之律动。”】
【“第三重:‘混沌之噬’——证明汝等拥有净化规则之敌的决心与能力。”】
【“唯有共鸣三者,方有资格触碰‘织法’本源。”】
话音落下,神殿左侧那代表“秩序”的几何光模型骤然亮起,一道无形的波动笼罩向“方舟”,尤其是锁定了陆沉渊。
陆沉渊立刻感到一股庞大的、关于结构、逻辑、稳定性的信息流涌入脑海,同时,一股力量在拉扯着他的秩序之力,要求他在这变幻不定的光模型中,寻找到那个最稳定、最和谐的“基态”,并将其固定下来。
这对陆沉渊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屏息凝神,将自身秩序权柄催发到极致,不再是与外力对抗,而是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调音师,深入那不断变幻的几何光模型内部,去感知其内在的振动规律。他的意念化作无形的手,不是强行按压,而是在关键的振动节点上,施加一个微小的、恰到好处的“力”,引导着那些混乱的振动逐渐趋向同步,走向和谐。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力,他额角青筋隐现,但眼神却越来越亮。他对于“秩序”的理解,在这纯粹的规则构筑物面前,正在被不断地锤炼和深化。终于,在经历了数次近乎失败的尝试后,那不断变幻的几何光模型猛地一定,化作一个完美、稳定、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十二面体结构!
【“‘秩序之弦’……共鸣通过。”】 光影的意念传来,带着一丝认可。
不等他们喘息,神殿右侧那代表“生命”的星云团开始剧烈翻涌。这一次,无形的波动笼罩了苏晚晴。
她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结构信息,而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悲欢、物种兴衰、文明起落。那团星云要求她,在这看似混乱的生命演化中,找到那条贯穿始终的、代表“希望”与“延续”的生命主线,并用她的力量将其点亮、加强。
苏晚晴闭上双眼,生命编码在她体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转。她没有试图去控制或引导那庞大的生命信息流,而是将自己融入其中,去感受每一个生命瞬间的挣扎与辉煌。她看到了毁灭,也看到了新生;看到了绝望,也看到了在绝境中迸发的顽强。心灵棱晶的力量随之荡漾,将她感受到的那些最美好、最坚韧的情感——爱、勇气、牺牲、求知——萃取出来,化作一道温暖而永不熄灭的光芒,注入了那团生命星云之中。
如同在黑夜中点亮了灯塔,那道光芒在浩瀚的生命星云中并不算耀眼,却异常坚定地存在着,指引着方向,昭示着可能。翻涌的星云渐渐平息,那代表“生命之韵”的光芒稳定地闪耀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