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松林公寓7栋204室,比记忆中更加沉默,像一头蛰伏的巨兽,收敛了爪牙,却散发着更令人心悸的气息。没有灯光,没有声响,甚至连之前弥漫的“拥挤感”和低语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种绝对的、仿佛连时间都已凝固的死寂。
陈默用能力轻易地打开了门锁。推开门,一股混合着陈旧灰尘和冰冷能量的气息扑面而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浓郁。房子内部似乎比他们离开时更加破败,灰尘在地板上积了厚厚一层,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微尘,在窗外透进的惨淡月光下无声舞动。
他们没有开灯,依靠着陈默左臂散发的微弱蓝光和林夏手机谨慎使用的照明前行。客厅里,那面裂开的镜子如同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静静地反射着他们的身影,镜面后的黑暗显得格外深沉。
“直接去二楼。”陈默低语,他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早已锁定了走廊尽头那扇门。他能感觉到,那里的“平静”之下,隐藏着难以想象的暗流。
两人踏上楼梯,脚步在死寂中显得异常清晰。没有“回声”的影子,没有窃窃私语,这种过分的安静反而让林夏脑中的“杂音”变得更加突出。那些哭泣、嘶喊、狂笑的碎片在她意识中翻滚,仿佛因为本体的靠近而兴奋雀跃。她紧紧抓住陈默的手臂,依靠着他传来的那丝冰冷气息稳定心神。
他们停在深色木门前。
门上的装置黯淡无光,如同沉睡。但陈默能“看”到,之前被他们勉强弥合的裂缝处,能量依旧在极其缓慢地渗漏,如同伤口在纱布下隐隐渗血。而门后那片意识的混沌海洋,此刻给他的感觉不再是单纯的疯狂与饥饿,还多了一种……审视与等待。
“准备好了吗?”陈默看向林夏。
林夏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她闭上双眼,不再试图抵抗或屏蔽脑中的“杂音”,而是主动将精神沉入其中。她放空自己的思维,像一艘小船,任由那些混乱的意念碎片冲刷,同时,她集中起所有的意志力,如同在暴风雨中点亮一座灯塔,向那片混沌的海洋发出一个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一个名字,一个执念的坐标:
“顾云山。”
她在主动“呼唤”!
一瞬间,林夏感觉自己的意识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拽离了身体!她仿佛坠入了一条由无数扭曲光影和尖啸声构成的湍急河流!无数破碎的记忆、痛苦的情绪、疯狂的念头如同冰雹般砸向她,试图将她的自我撕碎、同化!
她紧守心神,依靠着陈默通过手臂传递来的、如同锚链般的冰冷力量,以及自身那份“理解”与“探寻”的信念,在这片意识的洪流中艰难地维持着方向,反复呼喊着那个名字。
陈默站在门外,紧握着林夏冰冷的手。他能感觉到林夏的意识正在门后的风暴中飘摇,也能感觉到门后的存在因这主动的“呼唤”而产生了剧烈的反应。那片混沌的海洋开始沸腾,更多的意念碎片被激活,试图干扰、污染林夏的探寻。
他必须做点什么,为林夏分担压力,或者……为她创造一个机会。
陈默将左手按在门板的装置上。这一次,他不是要注入力量弥合,也不是要强行共鸣。他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体内属于“基石”的黑暗力量,如同演奏一件精密的乐器,发出一种低沉、稳定、带着安抚意味的“频率”。
这频率与门后那片混沌的“噪音”格格不入,它代表着秩序,代表着“基石”本身的沉静特质。它在沸腾的意识海洋中,开辟出了一小片相对“平静”的区域。
就在这片“平静”出现的刹那——
林夏的“呼唤”终于得到了回应!
不是来自那些嘈杂的、无意识的碎片,而是一段相对完整、带着强烈执念和绝望情绪的“记忆洪流”,猛地从混沌深处挣脱出来,撞入了林夏的意识!
她“看”到了:
· 一个昏暗的工作室(很像阁楼或者某个封闭房间),墙壁上画满了与地下室石碑同源的复杂符号。年轻的顾云山(比她看到的照片上更有活力,眼神炽热而专注)正在狂热地计算、绘制,他手中拿着那颗最初应该是纯粹乳白色的“平衡之核”晶体。
· 一段喃喃自语,直接在她脑中响起:“……成功了……我找到了……这片土地沉睡的‘暗影’……古老……强大……无序……但可以被引导,被利用!光与暗的平衡……将是通往终极知识的钥匙!”
· 接下来的画面变得急促而混乱:顾云山试图用“平衡之核”引导并约束地下的“暗影”(基石),但那股力量远比他想象的更庞大、更桀骜。他建造“胃袋”(意识牢笼)的本意,似乎是为了过滤和解析“暗影”力量中蕴含的、来自远古的混乱信息和本能,试图从中剥离出纯粹的“知识”。
· 但“胃袋”失控了!它没有过滤,反而开始吞噬!最先被吞噬的,是顾云山自己投射进去用于引导和解析的部分意识!这部分意识带着他的知识、他的执念、他的恐惧,成为了“胃袋”中第一个,也是最强大的“囚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