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宋茶事案 > 第2章 雨巷巧施请茶计

大宋茶事案 第2章 雨巷巧施请茶计

作者:仙鹤一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04:14:03

汴京的雨,缠绵不绝,如丝如缕,将青石板路浸润得油光水亮,倒映着两旁灰墙黛瓦的模糊影子和偶尔匆忙跑过的蓑衣人影。

深巷之中,雨声淅沥,更显得幽静,却也暗藏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杀机。

赵令渊一袭半旧青衫,已被雨水打湿了大半,紧贴在身上,勾勒出略显清瘦却不失挺拔的身形。

他手中并无雨具,只拎着个小小的油纸包,似是刚从那西街口的“李记药铺”出来。

他步履从容,仿佛并非置身于这潮湿逼仄的巷弄,而是在自家庭院信步闲游。

然而,巷子那头,四个身影已然堵住了去路。皆是膀大腰圆、面色不善的汉子,为首一人,脸上一道狰狞刀疤从眉骨直划到下颌,平添十分凶悍之气。他们手中虽未明晃晃持着利刃,但那粗木棍棒和藏在腰间的短匕轮廓,在雨幕中也清晰可辨。

赵令渊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四人,最后落在那刀疤脸面上,嘴角竟缓缓漾起一丝温和笑意,语气诚恳得如同招呼远亲:“雨势不小,几位兄台辛苦。寒舍不远,想喝杯热茶吗?”

那声音不高,却清晰穿透雨声,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又夹杂着几分令人捉摸不透的闲适。仿佛眼前并非四个持械围堵的恶徒,而是几个误入他家小院、狼狈躲雨的邻家郎君。

刀疤脸显然没料到他会是这般反应,愣了一瞬,随即朝地上狠狠啐了一口,混着雨水唾沫星子横飞:“呸!老子顶风冒雨在这儿候你半天,没空跟你吃鸟茶!少他娘的装蒜!说!刘淳风那老东西咽气前,到底跟你嘀咕了什么?!”

“刘大人啊……”赵令渊闻言,轻轻叹了口气,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追忆与惋惜。他慢条斯理地抬起手,竟真个探入那宽大的袖袋中,细细摸索起来。

对面四人顿时紧张起来,肌肉绷紧,死死盯着他的手,大气不敢喘,疑心他要掏出什么暗器或是密信。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小的纸包,那纸色微黄,边缘已被雨水洇湿些许。

他动作轻柔,如同对待什么稀世珍宝般,缓缓将那纸包展开——里面竟是几片干枯蜷缩、其貌不扬的茶叶,颜色深褐,并无甚出奇之处。

“他确实跟我提了一件事。”赵令渊抬眼,目光清澈,迎向刀疤脸那几乎要喷火的视线,微微一笑,语气平和依旧,“刘大人说——这徽州顶谷的‘野兰香’,滋味绝佳,若有幸,定要寻那虎跑泉的水来沏泡,方不辜负此生,不至暴殄天物。”

“……”

巷子里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雨水滴滴答答砸在青石板、屋檐、以及那几个汉子蓑衣上的声音,格外清晰。

那四人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凶恶,转为惊愕,再变为难以置信,最后,那刀疤脸的面色如同开了染坊,由青转红,再由红憋成了紫酱色,额角青筋突突直跳。

“你……你他娘的耍我?!” 从牙缝里挤出的声音,带着被戏弄后的狂怒。

“岂敢,岂敢。”赵令渊一脸无辜,将那几片茶叶重新包好,动作依旧不紧不慢,“刘大人一生浸淫茶道,雅好此物,堪称痴绝。这临终之际,心心念念关乎一味世间难寻的名茶,留此遗言,依在下看来,岂非是理所当然、再合情理不过之事?”

“放你娘的狗臭屁!”刀疤脸终是彻底爆发,怒吼声震得巷壁仿佛都抖了三抖,“老子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话音未落,他已抡起手中儿臂粗的棍子,挟着风声,猛扑过来!

眼见棍影当头罩下,赵令渊却是不躲不闪,只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抬手将方才那纸包中的几片茶叶往前轻轻一洒——

那几人见识过他方才的“妖术”(虽然后来证明只是茶叶),心下惊疑,见状下意识便是疾退半步,慌忙屏息闭眼,生怕是什么石灰毒粉之类的下三滥手段。

然而,并无异状。只有几片轻飘飘、湿漉漉的枯茶叶子,混着雨水,无声无息地落在他们脚前的水洼里,连个像样的响动都未曾激起。

“啧,可惜了了。”赵令渊摇头轻叹,语气里满是真诚的惋惜,“这一小撮,市价值得千文钱呢,够买好些个胡饼了。”

这轻描淡写的惋惜,无异于火上浇油。刀疤脸气得是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也顾不得许多,再次猛扑上来,势要将这油嘴滑舌的小子砸个筋断骨折!谁知他盛怒之下,脚下猛地一滑——“啪唧”一声脆响!

他竟一脚精准地踩中了自家带来、方才放在巷边却不知何时被碰倒的竹筐里漏出的烂泥巴上!

那泥浆混着雨水,滑腻异常。只见他整个人顿时失了平衡,手舞足蹈,惊呼声中,竟是四仰八叉、结结实实地仰面摔进了一个不小的积水洼里!泥水四溅,弄得他满头满脸满身都是污秽,好不狼狈。

剩下三名同伙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一愣,动作不由得一滞。就在这电光石火的空隙,赵令渊早已趁机转身,眼疾手快地从墙角抄起一个半旧的粗陶罐——那似乎是附近人家平日里腌菜弃置不用的。

“来而不往非礼也!”赵令渊朗声一笑,语气竟带上了几分市井间的豪气,“诸位辛苦久候,无以为敬,便请诸位吃杯茶罢!”

话音未落,他手臂一扬,猛地将那陶罐中盛着的液体泼洒而出!

那三人刚扶起摔得七荤八素的刀疤脸,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只道是沸油或是强酸,惊呼着抱头鼠窜,慌忙闪避,甚至有人脚下打滑,险些步了刀疤脸的后尘。

然而,预想中的灼痛并未到来,空气中反而弥漫开一股清冽中略带陈味的茶香……

竟是一罐不知何时积下的、早已冰凉的残茶!

等他们惊魂甫定,手忙脚乱地抹去脸上溅到的冰冷茶汁,再定睛看时,巷子那头早已空空如也,哪里还有赵令渊的影子?

只有绵绵雨声中,远远传来一句带着笑意、清晰入耳的嘱咐,悠悠荡荡飘入耳中:

“劳烦各位兄台,顺手帮我把那陶罐送回西街榆林巷口赵家小院——便抵了今日的茶钱了!”

赵令渊并未远遁。他熟知汴京街巷,三拐两绕,便甩脱了可能存在的眼线。瞧见巷尾一户人家院墙不高,墙头几株狗尾草在雨中摇曳,他左右一看,趁无人注意,足下发力,伸手一搭,便利落地翻墙跳了进去——动作轻巧得如同惯犯。

巧得很,这竟是他的旧识,那位屡试不第、以卖画为生的书生苏砚青的家。小院颇为狭窄,墙角堆着些杂物,檐下挂着几串风干的草药,显出主人清贫却仍讲究些生活意趣。

苏砚青此刻正对着一幅刚画完的《雨荷图》长吁短叹,似是苦恼何处不佳。猛见一个湿漉漉、沾着泥点的人影从天而降,吓得他“哎呦”一声,手中画笔“啪嗒”掉在纸上,污了好大一块墨迹。

“子……子深兄?!”苏砚青看清来人,更是惊得舌头打结,“你、你这是……刚从开封府大牢里逃出来?还是被仇家用了刑,丢出来的?”

“比那刺激些。”赵令渊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溅上的泥点,浑不在意地笑了笑,“有吃的么?饥肠辘辘,甚是难耐。”

半刻钟后,赵令渊已换上了苏砚青一套略显短小的干净布袍,捧着碗热腾腾、辛辣扑鼻的姜枣茶,小口啜饮着驱寒。另一只手拿着个刚烤好、撒满芝麻的胡饼,正啃得津津有味,口齿不清地问:“砚青,前次听你提起,曾咬牙破费,买过茶焙局新出的‘小龙团’?”

苏砚青一听这个,顿时苦着脸,像是被勾起了伤心事:“可不是嘛!足足花了我十两雪花银!就得了指甲盖那么大一小饼茶,用金箔纸裹着,宝贝似的……就这,还是托了好几层关系,辗转求人,才勉强买到那么一丁点儿!”

“托的谁的关系?”赵令渊嚼着胡饼,状似随意地问。

“……是,是城南李侍郎家的三公子。”苏砚青声音越来越小,显得有些难为情,“本想……本想借此攀附,求他看在同好风雅的份上,替我谋个衙门里的文书差事,也好过终日卖画,饥一顿饱一顿……”

“然后呢?李三公子可曾替你美言?”

“然后……”苏砚青面色更苦,“然后他收了茶,只夸我这胡饼烤得香酥可口,说下次若再去,记得多带两个。”

“……”赵令渊沉默片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诚恳,“下次若再得此好茶,直接送我。我至少会真心实意夸一句‘茶好’。”

他三两口将剩下的胡饼塞入口中,又灌下半碗姜枣茶,脸色红润了些许,神色也随之端正起来,压低声音道:“砚青,你久在汴京,消息灵通。依你所知,除了官焙的茶焙局,这汴京城内外,还有谁人有那等手段,能私底下仿制出几可乱真的‘龙团胜雪’?”

苏砚青闻言,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像是听到了什么大逆不道之言,连连摆手,声音都带了颤:“哎呦我的子深兄!你可慎言!那、那是专供官家的御茶!形制、用料皆有定规,私底下仿制?那是杀头的罪过!谁人有泼天的胆子……”

“哦。”赵令渊点点头,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讨论今日的天气,“那若是有人,不仅私制了,技艺精湛足以乱真,还敢胆大包天,用这仿品暗中调换了部分贡品,再策划沉船事故,企图毁尸灭迹,甚至为此不惜连连杀人灭口……这又该判个什么刑呢?”

“哐当!”

苏砚青手中的粗瓷茶杯应声落地,摔得粉碎。温热的茶水溅湿了他的裤脚,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张大了嘴,面色煞白,如同见了鬼一般,直勾勾地盯着赵令渊,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傍晚时分,缠缠绵绵下了一整日的雨,终于渐歇。天色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洗刷过的清新土腥气,和汴京城特有的、万家烟火即将升腾前的宁静。

赵令渊溜达着回到西街榆林巷口的自家小院时,远远便瞧见门口地上摆着个眼熟的物事——正是他白日里用来泼人、那个半旧的粗陶罐。罐子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底下还工工整整压着一张折叠起来的油纸。

他挑眉,上前拾起。展开油纸,只见上面用木炭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

“茶钱欠着,改日必来取。”

字迹拙劣,却透着一股子执拗的狠劲儿。赵令渊看着这字条,不由失笑,摇头轻语:“这届反派,倒是……还挺讲江湖道义,欠账还留个字据。”也不知是嘲是讽。

他拎起那陶罐,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走进小院。院中一切如常,他早晨离开时晾晒的几簸箩茶叶已收回檐下,石桌石凳湿漉漉的反着微光。然而,目光扫过石桌时,他脚步倏然顿住。

只见那光洁的石桌面上,赫然放着一枚物事——在暮色四合中,隐隐泛着温润的珠光与银辉。

竟又是一枚珍珠耳针!

样式质地,与他早晨在刘淳风遇害现场附近捡到的那一枚,几乎一模一样!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那盏试验钧窑天青釉变、平日就随意放在院中石桌上的茶盏,此刻并未如常闲置,而是端端正正地倒扣着。盏底之下,明显压着一方素白色的绢帕。

赵令渊缓步上前,轻轻移开茶盏。拿起那方素绢,触手细腻,绝非寻常市井之物。

绢帕一角,用极细的丝线,绣着一枝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兰花,线条清雅,栩栩如生。

兰花下方,另有一行细若蚊足的小字,却是用眉笔之类的工具草草写就:

“今夜子时,大相国寺后街茶库,见兰则入。”

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急切。

赵令渊拈起那枚冰冷的珍珠银针,在指尖缓缓转动着,眸中神色变幻不定,最终沉淀为一种极深的玩味与探究。他穿越至此大宋汴京已有三月,每日里不过是种种茶、烧烧盏、读读闲书、睡睡懒觉,日子过得清闲自在,快活似神仙。

本以为这般闲适能一直持续到老,直至埋骨于此。谁知……

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人,非要不依不饶地,变着法儿来“请”他喝茶。

而且,这茶,看来是非喝不可了。

“有意思。”他低声自语,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将那银针与素绢一并收入袖中。

那就喝吧。

谁让他偏生是这——

大宋第一闲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