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宋茶事案 > 第14章 茶烟蔽日掩天机

大宋茶事案 第14章 茶烟蔽日掩天机

作者:仙鹤一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04:14:03

山风卷着初晨的雾气,在陆羽墓前打了个旋儿,将徽宗龙袍的下摆吹得猎猎作响,远远望去,恍若真龙摆尾,隐现于云霭之间。

那一声“狂徒污蔑先帝”的怒喝犹在山谷间回荡,童贯手中的剑却迟迟没有落下——只因天子缓缓抬起了手。

“你说……”徽宗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目光落在赵令渊臂上渗血的伤口,语气中辨不出喜怒,“先帝曾服此茶?”

赵令渊忍着痛楚站得笔直,兰澈扶着他的手微微发颤。他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帛——那是昨夜在湖州县衙档案库废纸堆中翻出的真正密件,边缘已被虫蛀得斑驳,却仍能辨出朱批字迹,墨色沉黯如凝血。

“元丰七年,枢密院奏请以茶为引,炼‘醒神丹’。”他展开绢帛,露出御笔朱批,一字一句清晰念出,“哲宗皇帝御笔:‘可试,慎用’。”

徽宗的脸色在晨光中明灭不定。他当然认得祖父的笔迹,更认得那方“宣和殿宝”的印鉴——那是哲宗晚年最常用的私印,印泥中掺有南海进贡的朱砂,色泽独特,旁人绝难仿造。

童贯急道:“陛下休听他一派胡言!此等妖茶岂能……”

“闭嘴。”徽宗轻声道,目光却未离开绢帛,“赵卿,继续说。”

赵令渊深吸一口气,臂上伤口刺痛让他语气更加凝重:“据档案记载,醒神丹初服确能振奋精神,批阅奏折可彻夜不倦。但三年后,服药者皆出现癫狂之症,幻视幻听,力大无穷却神智昏乱。哲宗皇帝驾崩前半年,曾密旨销毁所有丹药,唯鬼茶原种被封存于陆羽墓中——因陆羽生前早已发现此茶危害,在《茶经》残卷中留有克制之法。”

他忽然走向被毁的鬼茶苗圃,从焦土中拣出一段未被烧尽的根茎,那根茎呈暗紫色,纹理虬结如龙爪:“陛下可闻此物?”

根茎断裂处散发出奇异的辛香。徽宗蹙眉细嗅:“似桂非桂,似椒非椒。”

“此乃陆羽从岭南瘴疠之地寻得的‘解茶’,名唤‘醒梦草’。”赵令渊将根茎投入随身携带的银茶壶中烹煮,水沸之时,异香漫溢,“鬼茶之毒,唯此可解。”

茶水沸腾时,奇香弥漫山谷。

先前因吸入鬼茶花粉而躁动不安的禁军马匹,竟渐渐平静下来,不再刨蹄嘶鸣,连童贯座下那匹西域进贡的烈马也低头轻嗅,鼻息渐缓。

徽宗凝视茶汤,忽然道:“朕去年得一幅陆羽画像,画中他腰间系着一截枯草。太医院说是岭南草药,莫非……”

“正是此物。”赵令渊奉上茶盏,盏中茶汤清亮,隐现淡金,“陛下圣明。陆羽晚年云游岭南,实为寻找克制鬼茶之法。”

一场惊天危机看似化解,但返回汴京的官船上,暗流才真正涌动。船行汴河,水声哗哗,两岸灯火渐密,京畿气象已隐约可见。

徽宗独召赵令渊入舱,屏退左右后第一句话竟是:“卿可知朕为何执着于长生茶?”

不待回答,他自袖中取出一幅画轴——竟是那日茶墨会上米芾所作的《茶帖》!卷轴展开,墨迹淋漓,似有茶香透纸而出。

“朕每观此帖,便觉心神激荡,似有无限精力。”徽宗指尖轻颤,眼下乌青明显,“但近日常做怪梦,梦见祖父在丹炉前痛哭,说悔不当初……”

赵令渊心中巨震。原来徽宗早已接触过鬼茶——通过米芾那日所用的“提神墨锭”!他当即取船头清水调开《茶帖》一角,墨迹果然泛起诡异紫光:“此墨掺了鬼茶精华,书画时通过呼吸侵入肺腑。米芾先生癫狂,陛下失眠,皆源于此。”

徽宗跌坐榻上,良久无言,只望着窗外汴河波涛出神。河水映着月色,碎银般晃荡,仿佛万千心事浮沉不定。

次日清晨,官船停靠汴京码头。

一场突如其来的“时疫”迅速传开:米芾被送往嵩山静养,童贯称病不出,皇城司全面换防。

而赵令渊获赐“茶医博士”衔,看似风光,实被软禁于闲人茶楼,四周密布皇城司眼线,连送菜的老汉都多看了几眼。

“分明是灭口未成,改为监视。”兰澈夜探归来,抖落一身雨水,发梢还沾着几片柳叶,“童贯府邸守卫增加了三倍,但每夜子时仍有神秘马车自后门出入,车辙极深,似是载重不轻。”

此时苏砚青从岭南发来密信:蕉叶茶配方竟出现在泉州市舶司,正被批量运往海外!信纸一角还沾着些许蕉叶茶末,散发着特有的清香,却教人脊背生寒。

赵令渊烹茶静思,银壶中水声渐沸,如松风过耳。他将一切线索串联:鬼茶、蕉叶茶、海外贸易……忽然,他想起《茶经》中一段冷僻记载:“岭南有茶,色如蕉叶,浮海三月可变金。”

“原来如此!”他猛然搁盏,茶汤四溅,在案上洇开一片深色,“有人要借海外香料掩盖鬼茶气息,制成可操控人心的‘黄金茶’!”

恰在此时,张怀民密传消息:辽国使团三日后抵京,点名要品“闲人茶楼新茶”。

赵令渊心知这是试探,更是转机。

他当即奏请举办“万国茶会”,声称要展大宋茶道之盛,扬天朝国威。

徽宗准奏,却派来十二名御茶房太监“协办”,实则监视一举一动,连茶筛过几遍都要记录在册。

茶会筹备可谓步步惊心。

试茶时,御前太监突然中毒呕吐,嫌疑直指赵令渊;呈递茶单时,礼部官员故意错译茶名,将“雪顶”译为“尸顶”,险些引发外交风波。

幸得兰澈机敏,以一句“此乃北地方言,意为‘雪色至纯’”,勉强圆场。

最险的一着发生在茶会前夜——库房三百套茶具突然开裂,显是被人浸过醋汁。

眼看翌日无器可用,赵令渊却笑道:“正好用新烧的‘碎玉盏’。”

原来他早料到有人破坏,提前让苏砚青从钧窑调来一批冰裂纹瑕疵品。

那些裂纹在灯光下宛若天成,反成特色,更显雅致,辽使见了,竟误以为是宋人特意烧制的珍品,连声赞叹。

茶会当日,辽使果然发难:“宋茶虽妙,不知可敢与我大辽‘雪顶茶’一比?”

呈上的茶汤浓黑如药,饮之却令人精神百倍。

各国使节纷纷赞叹,唯有赵令渊嗅到一丝熟悉的曼陀罗气息,隐在茶香之后,如毒蛇吐信。

他不动声色地取出一套素白瓷盏:“雪顶茶虽佳,可惜少了些意境。不如试试闲人茶楼新研的‘四季茶’?”

但见四只茶盏依次注汤,竟随温度变幻色彩:春茶碧如湖,夏茶赤似火,秋茶金若稻,冬茶白胜雪。更妙的是茶香层次分明,似将四季收入盏中,饮一口,便如走过一年光阴。

辽使饮罢冬茶,忽然泪流满面:“这味道……竟似我母亲焙的奶茶……”

赵令渊浅笑:“此茶名唤‘归乡’,最能勾起人心底旧忆。”——他暗中加了微量醒梦草,专破鬼茶迷心之效,如春风化雪,无声无息。

茶会大获成功,辽使甚至献上草原秘药以示友好。但赵令渊在清点礼物时,发现药盒夹层藏着一封血书,字迹潦草如挣扎:

“鬼茶已至中京,辽主危矣。”

是夜,他独坐茶室,将血书就烛火焚毁。灰烬盘旋上升,如黑蝶扑窗。窗外忽传来三声鹧鸪叫——是兰澈的暗号。

推窗见月下立着三人:兰澈、张怀民,还有一位披斗篷的老者。风帽掀开,竟是本该在嵩山养病的米芾!

“好小子!”米芾精神矍铄,眼中精光毕露,哪有半分癫狂,“老夫装疯卖傻三个月,总算钓出条大鱼。”

原来一切皆是局中局:从米芾“中毒”到辽使求援,皆为揪出幕后黑手。而张怀民亮出的证据,令赵令渊倒吸冷气——

那竟是一份盖着蔡京印鉴的海外贸易文书,记录着三年间向辽国贩卖“药茶”的明细,数量之巨,触目惊心!每一笔都沾着边关将士与无辜百姓的血泪。

“但蔡京已死,为何要……”赵令渊话未说完,忽闻街面马蹄声如雷,火把照亮半条街。

童贯率禁军包围茶楼,圣旨高宣:“查茶医博士赵令渊私通辽国,即刻押赴大理寺!”

赵令渊被拖出茶楼时,看见对面阁楼上蔡京之子蔡攸的身影。这位新晋权臣正悠然品茶,俯视着他的囚车,嘴角噙着冷笑,如观蝼蚁挣扎。

铁链铿然作响,赵令渊却忽然笑了。他仰头对蔡攸做了个奇怪的手势——那是现代茶艺中的“凤凰三点头”,意在敬天、敬地、敬人,此刻却如谶语般悬于夜空。

蔡攸手中茶盏突然炸裂,滚茶溅了满身,惊得他跳将起来,狼狈不堪。

囚车碾过汴京青石板路,一缕茶烟自闲人茶楼袅袅升起,渐渐蔽日遮天,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那烟中,似有无数人心、权谋与茶香,交织成网,笼罩着这座繁华而危险的帝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