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宋茶事案 > 第120章 金殿茶香动天听

大宋茶事案 第120章 金殿茶香动天听

作者:仙鹤一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04:14:03

吕参政带来的雷霆手段,虽暂时清除了柳承宗这颗毒瘤,却也如同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将太平茶舍彻底暴露于朝堂争斗的惊涛骇浪之中。

茶舍内气氛凝重,连郭大釜都收敛了咋呼,默默打磨着他的器械;陆九娘调配药茶时,眉宇间也添了几分忧思。

柳明远更是心绪难平。

他深知,自已当众与柳承宗割席,虽保全了当下气节,却也等于将家族可能的非议与压力揽到了身上。更重要的是,他与苏念奴,乃至整个茶舍,都已成了那未知政敌眼中的明确目标。

“明远,”赵令渊的声音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唤回,“心不定,则茶不香。无论外界风雨几何,茶心不可乱。”

柳明远深吸一口气,看着庭院中那株依旧星辉流转、静默生长的太平茶树,躁动的心渐渐平复:“学生明白。”

就在众人揣测对手下一步行动时,一道来自宫中的旨意,打破了表面的平静。皇帝赵祯竟下特旨,召赵令渊携“太平茶”入宫觐见!同时,旨意中竟还特意提及,允其携一两名精通茶道的弟子随行。

这道旨意,耐人寻味。

是单纯的品茗论道?还是对近日风波的一种关切?或是……某种形式的考察与试探?

“先生,此去……”陆九娘面露忧色。皇宫大内,是非之地,尤其是此刻敏感关头。

赵令渊神色如常,仔细净手,准备入宫所需的茶具与茶叶。“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陛下相召,是机缘。”他看向柳明远,“明远,你随我同去。”

柳明远心中一凛,随即涌起一股责任感与使命感,郑重应下:“是,先生!”

苏念奴默默为柳明远整理好略显陈旧的儒衫,眼中满是担忧与鼓励。柳明远握住她微凉的手,低声道:“放心。”

翌日,赵令渊与柳明远跟随内侍,穿过重重宫阙,踏入庄严恢宏的福宁殿。

殿内檀香袅袅,皇帝赵祯端坐于御座之上,虽气色尚可,但眉宇间仍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审视。

瑞王赵曙侍立一旁,神色平静。令柳明远心头微紧的是,殿内还有数位身着紫袍、气度不凡的重臣,其中赫然包括那日来过的吕参政,还有几位面目陌生、眼神锐利的官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

这绝非一次简单的茶会。

“草民赵令渊(学生柳明远),叩见陛下。”赵令渊与柳明远依礼参拜。

“平身。”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赵卿,朕近日听闻你这‘太平茶’颇具神异,更兼清心明性之效,今日特召你前来,一为品鉴,二来,也想听听你这茶道大家,对如今汴京茶市,乃至新政推行,有何见解。”

话语平和,却暗藏机锋。尤其在那几位重臣的注视下,每一句回答都需慎之又慎。

“陛下过誉,山野之人,不敢妄议朝政。”赵令渊态度恭谨却不卑微,“茶道微末,不过修身养性之物。太平茶偶得天地造化,略有安神之效,实乃陛下洪福,天下太平之兆。”

他避重就轻,将话题引回茶本身。

皇帝不置可否,示意内侍准备。

赵令渊并未使用宫中提供的奢华茶具,而是取出了自带的素色越窑盏和那柄跟随他多年的竹茶筅。

柳明远在一旁默契地协助,烧水、温具、量茶,动作沉稳,虽身处天威之下,心却渐渐与手中茶事融为一体。

当赵令渊执壶高冲,水流如银河泻落,茶筅击拂,动作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时,殿内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乳白的沫饽渐渐涌起,茶香随着水汽氤氲开来,那香气清冽悠远,仿佛带着庭院中那株茶树的星辉与平和意志,悄然弥漫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

连皇帝略显浑浊的眼神,似乎也清亮了一瞬。

茶成,赵令渊亲自奉予皇帝。皇帝接过,细观其色,轻嗅其香,然后缓缓啜饮一口,闭目良久,方才睁眼,叹道:“汤色清澈,香气清幽,滋味甘醇,饮之……确有心旷神怡之感。难怪曙儿对你这茶舍赞誉有加。”

“陛下喜欢,便是此茶的造化。”赵令渊躬身道。

这时,一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紫袍老臣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冷意:

“赵先生茶艺高超,令人佩服。然,老夫听闻,近日汴京城中颇不太平,有奸人借茶政新政之名,行垄断打压之事,甚至牵连到先生茶舍。不知先生对此,有何看法?莫非觉得新政有何不妥之处?”

问题尖锐,直指核心!此人乃是御史中丞,以刚正敢言着称,但其立场,此刻却显得有些微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赵令渊身上。瑞王赵曙眼神微凝,吕参政面无表情。

柳明远手心微微出汗。

赵令渊神色不变,从容应道:

“回禀陛下,诸位相公。茶,本是草木之灵,贵在清静平和。新政推行,旨在惠民安民,草民深感殿下与朝廷良苦用心。至于近日风波,不过是个别奸佞之徒,曲解朝廷美意,借机牟利,行不轨之事。此非新政之过,实乃人性之贪。陛下与朝廷明察秋毫,已雷霆处置,正本清源,草民唯有感佩。”

他再次将个人与茶舍的遭遇,归咎于“个别奸佞”,完全肯定了新政,并将评判权交还给了皇帝与朝廷,滴水不漏。

皇帝微微颔首。

那御史中丞却似不肯罢休,又转向柳明远:

“这位小友,听闻你乃吉州柳氏子弟,书香门第,为何不在家潜心举业,反寄居市井茶舍,与……风尘之事有所牵连?”他话语刻薄,明显意有所指,直指苏念奴!

柳明远心头一紧,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他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清晰而坚定:

“回禀陛下,诸位相公。学生柳明远,确系吉州柳氏。然学生以为,读书非为功名一途,更在为明事理,知民生。寄居太平茶舍,乃因赵先生茶道精深,学问通达,学生于此间,习茶道以静心,观世事以明理,教蒙童以传知,自觉收获,远胜闭门死读。至于苏姑娘,”

他提到苏念奴,语气坦然,“其身世坎坷,然心性质朴,向善向上,已脱离风尘,与学生一同在茶舍做些抄录整理、照料蒙童之事,清清白白,何来牵连之说?学生与她,亦是发乎情,止乎礼,以诚相待。”

他不避讳,不退缩,坦然承认与苏念奴的关系,并赋予其正当性与积极意义,将私情置于追求学问、投身实务的宏大背景下,反而显得光明磊落。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回应了质疑,又表明了心志,更隐隐契合了儒家经世致用的理想。

殿内一时寂静。

瑞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连那御史中丞,也微微蹙眉,未再紧逼。

皇帝看着阶下这对师徒,一个超然物外,一个刚毅坦诚,又品了品口中余韵悠长的茶香,仿佛那纷扰的朝争都被这清冽的茶汤涤荡去了几分。

他缓缓道:“茶道清静,人心亦需清静。尔等能于市井之中,守持本心,钻研技艺,教化童蒙,亦是难得。”他摆了摆手,“今日茶已品过,见解亦已闻之,尔等退下吧。”

“谢陛下。”赵令渊与柳明远躬身退出大殿。

走出宫门,阳光刺目。

柳明远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这次面圣,无异于在刀尖上走了一遭。

赵令渊仰头望天,淡淡道:“经此一事,我等算是真正入了某些人的眼了。往后的路,步步皆需谨慎。”

而此刻,福宁殿内,皇帝把玩着手中的茶盏,对瑞王道:“曙儿,你这推崇的茶舍,倒是有趣。尤其是那年轻人,有风骨。”

他话锋一转,语气微沉,“只是,树大招风。那西方星图之事,守拙的谒语……或许,也该让他们知晓一二了。”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更遥远的天际酝酿。太平茶舍的平静,注定短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