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30章 棉籽与海誓

逆转的朱砂 第30章 棉籽与海誓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腊月初的风带着海的咸涩,吹得修船厂的帆布哗哗作响。阿木蹲在新船的甲板上,把一袋袋棉籽码得整整齐齐,每袋都贴着张小纸条,写着“喜温、怕涝、需通风”——是他根据萧彻寄来的南洋气候志,特意标注的栽种要点。

“这些棉籽能在南洋扎根吗?”古丽雅抱着团新纺的棉纱走过来,纱线白得像海浪顶上的泡沫,“我娘说,种子离了故土,得带着家乡的土才肯发芽。”她从布包里掏出个小陶罐,里面装着竹溪村的黑土,“我偷偷装了些,混在棉籽袋里。”

阿木笑着接过陶罐,往最近的棉籽袋里撒了把土,土粒落在棉籽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这样它们就知道,不管长到哪,根还在竹溪村。”他忽然想起林老爹的船模,“就像老船长的念想,漂再远也认家。”

小石头正帮林老爹给船身刷最后一遍桐油,油刷划过木面,留下亮亮的痕迹。“林老爹,这船叫啥名啊?”他直起腰,鼻尖沾着点桐油,像只花鼻子的小猫。

老人放下油刷,望着船头的棉叶帆:“就叫‘棉海号’吧,一半是竹溪村的棉,一半是咱这的海,听着就亲。”他摸出个铜铃铛,系在桅杆上,“这是我爹当年的船铃,摇起来能惊走鲨鱼,你们带上。”

铃铛轻轻一晃,发出清越的响,像把海风揉碎了藏在里面。古丽雅忽然拿起棉纱,在铃铛绳上缠了几圈,白纱衬着铜铃,倒像是雪落在了礁石上。“这样摇起来,声音里都带着棉絮的软乎气。”

傍晚收工时,林老爹杀了只自己养的鸡,炖在陶锅里,汤香混着桐油和棉纱的味道,在修船厂弥漫开来。四人围坐在炭火旁,老人给阿木倒了碗自酿的米酒,酒液里泡着枸杞和海马,是渔家补身子的法子。

“开春出海,得先去趟南洋的‘种子岛’,”林老爹喝了口酒,说起他听来的旧事,“那里的土最肥,当年我爹就在那片海滩种过红薯,收成真不差。”他指着阿木的棉籽袋,“你们的棉籽去了那,保管能长出比竹溪村还壮的苗。”

小石头啃着鸡腿,含糊不清地接话:“等棉花开了,咱们就织成布,给岛上的人做衣裳,让他们知道竹溪村的棉有多好!”

古丽雅拿出针线,借着炭火的光,在“棉海号”的船旗上绣最后的图案——一朵棉桃围着海浪,棉桃里嵌着颗小小的船铃,针脚密得能挡住海风。“这样不管走多远,看见这旗就知道是自己人。”

阿木望着跳动的炭火,忽然觉得这“棉海号”装的哪里是棉籽和货物,分明是一船的念想:竹溪村的土,老船长的铃,林老爹的经验,还有他们三个的盼头。这些东西混在一处,比最沉的压舱石还稳当。

夜深时,炭火渐渐弱了,铜铃在风里轻轻摇晃。林老爹把船模放进新木盒,古丽雅绣的字在月光下泛着金线的光:“珊瑚礁,浪里摇,藏点念想当船票。”阿木摸着棉籽袋上的黑土,仿佛听见种子在里面轻轻呼吸。

小石头趴在船板上睡着了,梦里还在喊“导航鱼”。阿木给他盖了件外套,外套上沾着点桐油和棉絮,像裹着整片海和整个棉田的暖。

他抬头望向星空,北极星在墨蓝的天上亮得很,像老船长的眼睛,又像竹溪村谷仓顶上的灯。阿木忽然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棉籽在南洋发了芽,就给它们系上铜铃,风一吹,竹溪村和这片海,就能听见同个声响了。

正月十五的灯笼还没摘,码头上就飘起了桐油的香气。林老爹带着三个后生给“棉海号”上最后一遍漆,朱红色的船身映着雪后初晴的天,像条刚从霞光里游出来的鱼。

“再过三日就是惊蛰,潮水最顺。”林老爹用布擦着船舷,漆面上的木纹被擦得发亮,“我查了老黄历,那天宜出海,风向是东南,正合着去南洋的路。”

阿木蹲在甲板上,把星盘固定在船头的木架上。铜盘上的刻度被他用细砂纸磨过,星宿的名字更清晰了,边缘还缠着圈古丽雅纺的棉纱,防滑又软和。“萧彻派人送了新的星图,说过了黑风口,能看见颗‘指南星’,比北极星还亮。”

古丽雅正往船舱里搬防潮的石灰包,每个包上都缝着块小布,绣着不同的记号:“这个是装干粮的,绣了麦穗;那个是放草药的,绣了艾叶。”她指着角落里个沉甸甸的木箱,“林老爹说这是‘压舱宝’,里面装着竹溪村的老棉种,说带着它,船行得稳。”

小石头抱着那只刻着海浪纹的木盒,小心翼翼地放在船舱最显眼的地方。盒盖上,古丽雅绣的金线字在阳光下闪着光,旁边还贴着张他画的导航鱼,背鳍直指南方。“老船长肯定在里面笑呢,”他拍了拍木盒,“等见到南洋的海,他说不定还想出来逛逛。”

午后,村里的妇人们挎着篮子来送行了。张婶带来了腌好的鱼干,用稻草捆得整整齐齐;李婆婆塞给古丽雅一包晒干的艾草,说能驱蚊虫;连最腼腆的二丫都送来个布偶,是用棉线缝的小渔船,船帆上绣着“平安”二字。

“都带上,都带上。”阿木把这些物件往舱里归置,小小的船舱很快堆得满满当当,却不显杂乱,反而像个暖和的小家。他忽然想起竹溪村的谷仓,秋收时也是这样,堆满了棉桃、玉米、南瓜,挤挤挨挨的,全是踏实的盼头。

林老爹把那只铜铃铛系在桅杆最高处,风一吹,“叮铃铃”的声响能传半里地。“这铃响了三十年,救过三次险,”老人摸着铃铛上的铜锈,“当年我爹就是听着这铃声,在雾里找着了回家的船。”

古丽雅忽然摘下腕上的贝壳手链,系在铃铛绳上。贝壳相撞,和铜铃的声响混在一处,像海浪拍打着礁石,清越又温柔。“这样不管在哪,听见这声儿就知道是自己人。”

惊蛰那天清晨,潮水果然如约而至。“棉海号”被渔民们推着滑入水中,船身轻轻一晃,像长了脚似的往深海游去。码头上站满了送行的人,林老爹挥着拐杖,张婶抹着眼泪,小石头趴在船尾,使劲往村里的方向挥手。

船行渐远,岸边的人影变成了小黑点。阿木掌舵,古丽雅调整船帆,棉叶图案在风里舒展,像片绿色的云。小石头数着导航鱼,忽然指着桅杆喊:“铃铛响了!”

铜铃混着贝壳的脆响,在风里荡开。阿木望着远处海天相接的线,那里的蓝比村里的棉花还干净。他忽然觉得,这船铃不是在告别,是在打招呼——跟海浪打,跟星星打,跟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念想打。

古丽雅把棉籽袋往阳光里挪了挪,棉籽们像是醒了,在袋里轻轻翻动。她笑着说:“你看它们,也在等风呢。”

阿木握紧舵盘,船铃的声响落在浪尖上,碎成了点点金光。他知道,从今天起,竹溪村的棉香,老船长的故事,还有这一路的潮声,都会跟着“棉海号”,往更宽的地方去了。而那些系在铃铛上的牵挂,早晚会变成新的故事,顺着洋流,回到该去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