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2章 雨夜来客,竹影里的手艺

逆转的朱砂 第12章 雨夜来客,竹影里的手艺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傍晚忽然起了风,乌云压得很低,豆大的雨点毫无征兆砸下来。阿木赶紧招呼大家往最近的山神庙躲雨,刚挤进门,就听见庙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伴着粗重的喘息。

“开门!是我!张猎户!”

阿木拉开门,一个浑身泥泞的汉子踉跄着扑进来,怀里紧紧护着个布包。“快…快救救我儿子…他发烧烧得厉害…”汉子扯开布包,里面是个小脸通红的孩童,呼吸急促得像破风箱。

金大婶摸了摸孩子额头,眉头紧锁:“烧得烫手!这荒山野岭的,哪有药?”

小石头突然扯了扯阿木的袖子,指着墙角的药篓:“上次采的退烧药草还在!”阿木眼睛一亮,赶紧翻出药草,金大婶立刻生火煮药,火苗噼啪跳着,映得众人脸上忽明忽暗。

孩子母亲赶来时浑身湿透,抱着孩子哭得发抖。“前几天他说想吃野莓,我让他跟张叔去采…谁知道淋了雨…”

“别慌。”阿木把熬好的药汁吹凉,用小勺慢慢喂进孩子嘴里,“这药草退烧快,今晚就能好转。”他说话时,小石头正踮着脚往灶里添柴,火星溅到她袖口,烫出个小洞也没察觉。

雨越下越大,庙外传来狼嚎,张猎户抄起猎枪就要出去:“我去看看,别是狼群!”阿木按住他:“雨太大,狼群不轻易下山,守着孩子更重要。”

后半夜,孩子烧退了些,呼吸渐渐平稳。小石头趴在桌边打盹,头一点一点的,阿木脱下外套给她披上,自己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光中,他忽然看见供桌下缩着只淋湿的小野猫,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便掰了块干粮放在地上。

“阿木哥,你看!”小石头被猫叫惊醒,指着门外,“雨停了!有星星!”

众人抬头,庙门缝隙里漏进星光,像撒了把碎钻。孩子母亲抹着泪笑:“多亏了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木望着星光,忽然想起出发前父亲说的话:“路遇难处,搭把手,就是在给自己铺路。”此刻他觉得,这雨夜里的山神庙,比任何华丽的屋子都暖和。

天刚蒙蒙亮,雨停了,山神庙的门槛上积着一层薄薄的水洼,映着初升的霞光。那孩子烧退了,正趴在母亲怀里啃干粮,小脸红扑扑的,看见小石头手里的野莓干,眼睛直发亮。

“该走了。”阿木背起装工具的麻袋,看向张猎户,“你们往南走,那边村落近,能找着郎中再看看。”

张猎户感激地点头,孩子母亲把怀里的布包塞给阿木:“这是自家晒的笋干,不值钱,别嫌弃。”阿木推不过,收下后又往他们包里塞了两包退烧药草。

走出山神庙,晨露打湿了裤脚,小石头忽然指着远处:“看!那边有炊烟!”众人望去,只见一片竹林后藏着几户人家,屋顶飘着袅袅青烟,隐约传来鸡鸣。

走近了才发现,村口的老槐树下坐着个编竹篮的老汉,看见他们笑着招呼:“外来的吧?进屋喝碗热粥?”

屋里的土灶上炖着南瓜粥,香气混着柴火味飘出来。小石头捧着粗瓷碗,小口喝着粥,忽然问:“阿木哥,咱们接下来去哪?”

阿木刚想说什么,门外冲进来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支野蔷薇:“爷爷!他们是从长安来的吗?我娘说长安有会飞的纸鸢!”

老汉笑骂:“别捣乱,这是远方来的客人。”又转头对阿木说,“你们是去西边吧?那边山道不好走,我孙子熟路,让他给你们带路?”

角落里一个半大的少年闻声放下手里的砍刀,脸上还有点腼腆:“我…我能背东西。”

阿木看他结实,又对山路熟,便应了。少年立刻扛起最重的麻袋,走在最前面,脚步轻快得像小鹿。小石头跟在他身后,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这山里有狐狸吗?能采着灵芝吗?”

少年被问得脸红,只闷闷地答:“有…但要往深处走。”

阿木走在最后,看着晨光里蹦蹦跳跳的小石头,又看了看少年后背被麻袋勒出的红痕,忽然想起昨夜山神庙的火光——原来路遇的每一个人,每一句招呼,都像这晨光,看似微弱,却能把前路照得亮堂堂的。

“等等。”他忽然喊住众人,从麻袋里掏出那包笋干,“分着吃点,垫垫肚子。”

少年咬着笋干,眼睛亮起来:“比我娘晒的好吃!”小石头笑得弯腰:“那是,这可是人家特意送的!”

晨光穿过竹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少年的脚步声、小石头的笑声、阿木清点工具的动静,混在一起,像一首没谱的歌,轻快地往西边飘去。

跟着少年走了半日,山路渐渐平缓,竹林深处竟藏着片小小的竹器坊。十几间竹屋沿溪而建,门口堆着削好的竹篾,几位老者正坐在竹凳上编织,竹丝在指间翻飞,像活过来的青蛇。

“这是我们竹溪村,”少年挠着头介绍,“全村人都靠编竹器过活。”他指着溪边一个正在剖竹的中年汉子,“那是我爹,编的竹篮能装下三十斤稻谷,还不晃。”

阿木蹲在一旁看汉子剖竹,刀刃贴着竹节划过,竹片薄得透光,却韧性十足。“这手艺绝了,”他忍不住赞叹,“我们新农社正缺装种子的竹筐,既透气又结实的那种。”

汉子停下刀,擦了把汗:“你们要多少?我让村里人连夜编。”他拿起片竹篾,在手里折了个弯,“这楠竹是山里长的,浸过溪水更耐用,装种子最合适。”

古丽雅被角落里一个老妪的活计吸引了。老妪正用细竹丝编屏风,上面缀着用竹篾做的小花,风一吹簌簌作响。“这花能拆下来吗?”她指着小花问,“我想绣在布上,做竹篮的衬里。”

老妪笑着点头,取下一朵竹花递给她:“这叫‘竹报春’,拆下来泡在水里,纹路更清楚。你们要绣什么花样?我照着编。”古丽雅掏出绣绷,上面是刚绣到一半的稻穗,老妪看了,当即用竹丝编了串稻穗,和绣品放在一起,竟像孪生兄弟。

小石头举着画板,把这一幕画了下来。竹屋、溪水、编竹器的人,还有古丽雅和老妪凑在一起研究的样子,都被他收进画里。他特意把竹篾的纹路画得细细的,像极了古丽雅绣线的走向。

傍晚时,村长提着一篮新摘的竹笋来招待他们。“尝尝鲜,”他剥开笋壳,露出嫩白的笋肉,“这笋配着你们的玉米碴煮粥,香得很。”

饭桌上,阿木说起新农社需要的竹器:“要能装种子的竹筐,带盖的;还要晒谷用的竹匾,网格密点,防鸟啄。”

村长掏出个小本子记着:“竹筐三十个,竹匾二十个,三天后来取?”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你们的玉米种能不能给我们留点?村里的旱地多,想试试种。”

阿木爽快答应:“不仅给种子,还教你们怎么种!等竹器做好了,我们派农匠来,带着玉米种植图谱。”

少年在一旁听着,忽然说:“我也想学!学会了教村里人,以后就不用只靠编竹器了。”

小石头举着画笔,在他手背上画了个小小的玉米:“学会了我给你画张‘玉米丰收图’!”

离开竹溪村时,夕阳把溪水染成了金红色。汉子们扛着刚编好的竹筐送他们到路口,老妪塞给古丽雅一个竹编的针线盒,里面还放着几片竹花。“绣好了给我看看,”老妪笑着说,“让我知道竹和布,也能成一家人。”

阿木回头望,竹屋的炊烟在暮色里散开,与新农社的方向连成一片。他忽然觉得,这竹器坊和新农社,就像竹篾和绣线,看似不相干,凑在一起,却能编出更结实、更热闹的日子。

竹筐在背上轻轻晃着,里面装着新收的竹笋,还有少年偷偷塞进来的野莓干。小石头的画板上,竹影与稻穗交叠,像一首写在风里的诗,正往丰收的方向飘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