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6章 陆海交汇:博古馆的光与市井的暖

长安的春天来得猝不及防,朱雀大街的柳丝刚抽出绿芽,博古馆前就已排起长队。新落成的馆舍青砖黛瓦,门楣上悬着萧彻亲笔题写的“陆海同辉”匾额,里面陈列的,正是“同心号”带回的“宝藏”——东非的象牙雕、南洋的树皮布、东非的黑木雕,还有那幅被国王称赞的“星月牡丹绣”。

阿木站在展柜前,看着自己记录的《海丝贸易账册》被装裱起来,旁边摆着三箱黄金与一箱瓷器的实物对照。有老者指着账册上的“15件瓷器换1袋胡椒”皱眉:“如此交换,是不是太吃亏了?”

阿木笑着递过另一本册子:“您看这个。这是用换回的胡椒、番薯种子算出的‘十年收益账’——胡椒能让国库增收,番薯能让百姓饱腹,长远看,是我们赚了。”老者翻着册子,看到“亩产千斤”的字样,忍不住点头:“原来这账,要这么算。”

古丽雅的“海丝纹”布料成了馆内最热闹的展区。一群绣娘围着那块“落日红”玉米布讨论:“这玉米须得用盘金绣才够立体”“波浪纹用打籽绣更显灵动”。古丽雅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针线示范:“其实不用拘泥,你们看这南洋的藤蔓,混着中原的缠枝,反而更有味道。”

小石头的《海国图志》被拓印成多份,贴在馆内的回廊上。有孩童指着画中东非的单峰驼问:“这骆驼怎么只有一个驼峰?”小石头蹲下来,用炭笔在地上画了个双峰驼:“这是咱西域的骆驼,各有各的本事呢。”孩童似懂非懂,却拉着他的手要听“海上的故事”。

博古馆的热闹很快传到市井。张婶的包子铺前,波斯商人用刚学会的汉话讨价还价:“这‘海丝纹’包子,多给两个?”张婶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新做的玉米馒头:“尝尝这个,阿木带回来的种子发的面,甜着呢!”

西市的算学馆里,阿木正给孩子们讲“海洋算术”。他用沙盘摆出船帆的形状:“顺风时船速是每日百里,逆风时减三成,怎么算往返时间?”一个混血孩童举手:“用阿木哥教的‘加减乘除’,再加上波斯的‘分数法’!”阿木笑着点头,想起东非算师最后送他的那句话:“数字没有国界,就像海水不分彼此。”

古丽雅的绣坊开了“海丝班”,收了十几个异族姑娘。东瀛的绣娘学盘金绣时总扎到手,吐蕃的姑娘学染布时把染料溅满身,古丽雅从不急,只是笑着说:“我刚学胡语时,把‘谢谢’说成‘吃了吗’,比你们还笨呢。”姑娘们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手里的针线也顺了许多。

这天傍晚,林晚意微服来到西市,正撞见小石头带着一群孩子在画“新长安图”。图上的西市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店铺:波斯香料铺挨着中原药坊,东瀛漆器店对面是东非木雕摊,最显眼的是码头,停着“同心号”和许多从未见过的船,船上的人正扛着种子、布料往下搬。

“小石头画的,是将来的长安吗?”林晚意轻声问。

小石头抬头,眼里闪着光:“是呀!我问过阿木哥,他说以后会有更多船来,带来更多种子、更多故事,长安会变得像博古馆一样,什么都有!”

林晚意望着图上密密麻麻的笑脸,忽然想起“同心号”启航那天,自己曾担心这趟远航会不会太冒险。此刻才明白,冒险的尽头,从来不是征服,而是连接——就像博古馆里的展品,看似各不相干,凑在一起,却成了最生动的“天下图”。

暮色渐浓,博古馆的灯次第亮起,照亮了展柜里的象牙雕、绣品、账册,也照亮了窗外市井的烟火。阿木、古丽雅、小石头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听见算学馆传来孩童的读书声,绣坊飘出姑娘们的笑声,包子铺的蒸笼冒着白汽,混着香料的味道,像一首没有歌词的歌。

他们知道,陆海交汇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那些舱底的种子会发芽,那些绣出的纹样会流传,那些画下的笑脸会长大,在长安的土地上,长出一个更热闹、更温暖的明天。

夜色渐深,博古馆的灯光透过窗棂,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阿木、古丽雅和小石头并肩走着,街边的灯笼像一串流动的星子,映得他们的影子忽长忽短。

“听说下个月会有第一批南洋的商人来长安,”阿木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期待,“他们会带来更多香料和热带水果,还说要跟我们学种番薯呢。”

古丽雅笑着接话:“那我得赶紧准备新的绣样,把南洋的扶桑花和中原的牡丹绣在一起,肯定好看。对了,还要教他们用蚕丝线,比他们的椰壳线细腻多了。”

小石头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手里挥着刚画好的速写——画上是一艘巨大的船,甲板上站着不同模样的人,有的戴头巾,有的穿长袍,都在朝长安的方向挥手。“我要把这幅画送给南洋的商人,告诉他们长安有多么热闹!”

路过西市的老槐树时,他们看见树下围了一群人,有中原的货郎、波斯的商人、东瀛的留学生,正凑在一起听一个穿海员服的小伙子讲海上的故事。小伙子说,他在赤道附近见过会发光的海浪,在印度洋上遇见过成群的海豚跟着船跑,还说最远的一个港口,人们用贝壳当货币,却认得长安的铜钱。

“这世上真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吗?”小石头托着下巴问。

阿木拍了拍他的肩膀:“当然有。等你再长大些,我们可以一起坐船去看看。就像林大人说的,陆地和海洋本就连在一起,人也一样,走得再远,心也能靠得很近。”

古丽雅望着天上的月亮,忽然说:“你看,月亮在海面上是圆的,在长安的天上也是圆的。不管在哪儿,美好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这时,街角的酒肆传来一阵欢笑,原来是几个异族商人在用生硬的汉话对诗,虽然韵脚不对,却引得满堂喝彩。小石头拉着阿木和古丽雅跑过去看热闹,挤在人群里,跟着大家一起拍手。

酒肆的灯笼晃啊晃,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暖暖的。阿木看着眼前这幅热闹的景象,忽然明白,所谓“陆海交汇”,从来不是地理上的拼接,而是人心的相通——就像不同的语言能唱出同一首歌,不同的习俗能凑成一桌宴,不同的故事能织成一张网,把四海之内的人们,都网进这人间烟火里。

夜深了,他们往回走,脚步声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小石头的速写本上又多了几笔,画下了酒肆里的笑脸;古丽雅的指尖还留着丝线的温度,心里已经有了新的绣图灵感;阿木的手里攥着一张南洋商人寄来的船票,上面写着:“下一站,长安。”

他们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长安的码头又会迎来新的船,新的人,新的故事。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带着善意和好奇,把这些故事接住,揉进长安的砖瓦里,绣进日常的一针一线里,画进孩子们的眼睛里,让这片土地,永远有说不完的热闹,道不尽的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