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6章 胡饼里的烟火,账本上的暖意

逆转的朱砂 第6章 胡饼里的烟火,账本上的暖意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阿吉在香料铺做伙计的第三个月,学会了做长安的胡饼。

不是西域那种硬邦邦的馕,是加了芝麻和葱花的软胡饼,刚出炉时鼓鼓囊囊的,咬一口能烫得直呼气,却忍不住再咬第二口。教他做饼的是西市的张阿婆,张阿婆的铺子就在“同心铺”隔壁,总说:“阿吉啊,要想在长安扎根,先得学会做长安的吃食。”

这天清晨,阿吉踩着露水去帮张阿婆和面。他学着张阿婆的样子,把温水一点点倒进面粉里,手腕转着圈揉,面团在案板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对喽,”张阿婆往面里撒了把盐,“力道要匀,就像你们楼兰人种地,急不得。”

阿吉揉着面,忽然想起娘在楼兰揉馕面团的样子,也是这样弯着腰,额头上渗着汗,只是用的是沙漠里的碱水,面里掺的是沙枣粉。他忍不住笑了:“阿婆,我娘做的馕,能放半个月不坏,下次我教您?”

“好啊!”张阿婆笑得眼睛眯成条缝,“正好让长安人尝尝西域的饼,配着我的胡饼吃,一个硬一个软,像对亲兄弟。”

不一会儿,第一炉胡饼烤好了。阿吉用布垫着拿出一个,趁热掰开,里面的葱花和芝麻香瞬间窜出来。他往里面夹了片卤好的羊肉——是阿里从大食带来的做法,用安息香卤的,不膻不腻。

“尝尝?”他把胡饼递给刚算完账的阿木。阿木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吸气,含糊道:“比西域的馕多了点……长安的烟火气。”

古丽雅路过铺子,被香味勾了进来。她看着阿吉笨拙地往胡饼里夹黄瓜丝,笑着说:“我教你个新吃法,夹点波斯的葡萄干,甜咸混着,小石头准爱吃。”

阿吉眼睛一亮,立刻往饼里塞了把葡萄干。正忙活时,小石头举着画册冲进来说:“张阿婆!宫里的御膳房来人了,说要订一百个胡饼,还要……还要阿吉哥哥做的那种,夹羊肉的!”

原来林晚意听说西市有个楼兰少年学做胡饼,特意让人来订,说要给宫里的西域工匠尝尝“家乡的味道,长安的做法”。张阿婆乐得直拍阿吉的背:“好小子,这就做进皇宫里去了!”

阿吉手忙脚乱地和阿木算数量,古丽雅则帮着洗黄瓜、摆葡萄干。张阿婆在一旁指挥:“火要旺,面要软,夹的肉不能太肥,宫里的人吃惯了精细的……”

烤饼的炉膛里,火苗“噼啪”地跳,映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阿吉看着胡饼在炉壁上慢慢鼓起,忽然觉得,这炉膛就像长安——不管你是西域的面粉,还是中原的芝麻,扔进来,都能烤出喷香的滋味。

送饼去皇宫时,阿吉特意用古丽雅绣的布巾包了几个。布巾上绣着胡杨林和长安城,针脚歪歪扭扭的,却是古丽雅连夜赶出来的。“让宫里的人看看,”她说,“这饼里裹着两个地方的好。”

傍晚收工,阿吉揣着御膳房给的赏钱,跑去买了两串糖葫芦。一串给张阿婆,一串留给小石头。张阿婆咬着糖葫芦,看着阿吉算账的样子,忽然说:“你爹娘要是看见你现在这样,准得笑。”

阿吉低下头,手里的算盘打得飞快,声音却有点发颤:“我娘说,不管在哪,能靠着自己的手吃饭,就是好孩子。”

夜色渐浓,西市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张阿婆的胡饼铺还在卖最后一炉饼,阿吉帮着收摊,鼻尖沾着点面粉。远处传来波斯商队的欢笑声,近处是小石头在画册上写字的沙沙声,空气里飘着胡饼、香料、糖葫芦的混合气息,浓得化不开。

阿吉摸了摸兜里的赏钱,心里暖烘烘的。他想,等过年的时候,要做一大摞胡饼,一半夹羊肉,一半夹沙枣,送给所有帮过他的人——这长安的烟火,原来早就把他裹进去了,像那炉子里的胡饼,慢慢发了酵,成了离不开的暖。

阿吉在香料铺的账本越记越厚,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他跟着阿木学记账时,总把“西域香料”写成“家乡的味道”,被阿木笑着圈出来改了三次才记住。

这天对账时,阿吉发现一笔账对不上——波斯商队订的安息香,出库数量比订单多了二两。他急得额头冒汗,翻遍了进货单和出库记录,最后在废纸篓里找到张揉皱的便签,是张阿婆的字迹:“给阿吉娘带的,算我的。”

阿吉捏着便签去找张阿婆,老人正蹲在炉边烤新的芝麻饼,火苗舔着炉壁,把她的影子映在墙上,忽明忽暗。“阿婆,这钱我得给您。”他把二两银子往阿婆手里塞。

张阿婆却推开他的手,用围裙擦了擦手上的面:“傻孩子,你娘在楼兰种葡萄,我托人带点香料过去,让她腌葡萄时放一点,说不定比往年更甜呢。”她顿了顿,往阿吉手里塞了个刚出炉的芝麻饼,“你记着,账本上的数要清,但人心不能太较真,留三分暖,日子才过得香。”

阿吉捧着芝麻饼回到铺子里,阿木正对着一张西域地图发呆。“看什么呢?”阿吉凑过去。“你看,”阿木指着地图上的楼兰,“波斯商队下个月要去西域,说可以顺路带东西。你要不要给家里捎点长安的玩意儿?”

阿吉眼睛一亮,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个布包——里面是他攒了半年的东西:给妹妹的花布帕子,上面是古丽雅绣的长安牡丹;给爹的铜烟锅,是他用第一笔工钱买的;还有一本他抄的《农桑要术》,上面画满了小注解,教怎么在沙地里种出耐旱的麦子。

“这些……会不会太多了?”阿吉数着包裹,有点不好意思。阿木却帮他把布包捆紧:“不多,你娘见了帕子准高兴,你爹用这烟锅抽烟时,能想起你在长安好好的。”

夜里盘点时,阿吉在账本最后一页画了个小小的胡饼,旁边写着:“张阿婆的饼,二两安息香,记在‘人情’账上。”他忽然懂了,有些东西比账本上的数字更重要——就像波斯商队愿意绕路帮他带包裹,古丽雅熬夜绣帕子,张阿婆偷偷加的香料,这些暖烘烘的细碎,才是把他乡过成家乡的密码。

第二天一早,阿吉去给波斯商队送包裹,正遇上商队的少年阿里在学写汉字。阿里握着毛笔,把“长安”写成了“长安”,阿吉笑着帮他添了个点:“是‘长安’,长治久安的‘安’。”

阿里指着包裹上的楼兰地址,用生硬的汉话说:“我去过楼兰,沙漠里的星星比长安亮。”阿吉眼睛一亮:“真的?那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家的葡萄藤发芽了没?”

“可以!”阿里拍着胸脯,“我带个信鸽回来,让它给你捎片葡萄叶!”

阿吉看着阿里跑回商队的背影,忽然觉得,这长安的风里,不仅有胡饼的香,还有楼兰的沙、波斯的香料,混在一起,成了一种说不出的温柔。他摸了摸账本,上面的“人情”二字,被他用红笔描了又描,像颗小小的朱砂痣。

傍晚收摊时,阿木塞给他一个木盒:“打开看看。”里面是个小小的算盘,珠子是用楼兰的玉石做的,温润光滑。“我托人从西域带的,”阿木挠挠头,“你说过,你爹以前用算盘给你算收成。”

阿吉捏着玉算盘,指尖有点抖。夕阳从窗棂照进来,把算盘的影子投在账本上,像一串会发光的脚印。他忽然明白,所谓故乡,不一定是生你的地方,而是有群人把你的牵挂,悄悄记在心里的地方。

这天的账本,阿吉在最后画了串葡萄,旁边写着:“今日,长安的风是甜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