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3章 胡商的烦恼,秘方与种子

逆转的朱砂 第3章 胡商的烦恼,秘方与种子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哈桑最近总对着账本叹气。

他的琉璃生意本该越做越火,可这几日,好几家中原铺子突然说“暂不进货”,问起缘由,掌柜们支支吾吾,只说“家里婆娘不让买,嫌这东西太‘洋派’,摆着碍眼”。

“阿木君,”他把账册推到阿木面前,指着上面骤减的销量,“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阿木盯着账本上的日期,突然想起前几日王尚书的儿子在西市晃悠,对着波斯商队的摊子骂了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安慰哈桑:“别急,我去问问。”

他先找了常从哈桑这里进货的张掌柜。张掌柜见左右没人,才压低声音道:“阿木啊,不是我不买,是吏部的人传话,说‘与胡商走得近,怕影响升迁’。你也知道,我儿子正在考功名……”

阿木心里沉了沉,又去问其他几家,说辞竟大同小异。回到“同心铺”时,正见古丽雅的绣坊也来了麻烦——王尚书家的管家把定好的“万国花卷”退了回来,理由是“绣了蛮夷花纹,不配挂在世家厅堂”。

梅丽气得把金线往地上摔:“他们明明前几日还夸好看!”

小石头的画册也遭了殃。他刚画好一幅“波斯商队与中原农夫共饮”,就被国子学的老夫子撕了,骂他“混淆华夷,不成体统”。小石头捡着碎片哭:“画里的人明明在笑,为什么不能画?”

消息传到宫里,林晚意正陪着萧彻看新译出的波斯农书。听到阿木的禀报,萧彻把书往案上一放,脸色沉了沉:“王尚书倒会拿‘华夷之辨’当幌子,实则是看不惯万国通商碍了他的门路。”

林晚意翻着那本被撕碎的画册,指尖划过残留的墨迹:“百姓心里本没那么多计较,是有人故意搅浑水。得让他们知道,和胡商做生意,不是丢脸的事,是能得实惠的事。”

第二日,萧彻下了道旨:御膳房用哈桑的琉璃盏设宴,席间赏给百官的帕子,全是古丽雅绣的“万国花卷”纹样;国子监增设“万国图考”课,小石头的画册被重新装裱,挂在学堂最显眼的地方。

宴席上,王尚书捧着绣着波斯藤蔓的帕子,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萧彻却举杯对哈桑笑道:“哈桑先生的琉璃盏,盛中原的酒,格外香醇。明日让工部的人来学学烧制之法,将来咱们自己也能造,岂不更好?”

哈桑眼睛一亮,当即起身:“陛下若不嫌弃,我愿把波斯的琉璃秘方献给大靖!”

消息传回西市,张掌柜第一时间跑来订琉璃盏:“阿木君,给我留十盏!前几日是我糊涂,这洋派东西,连陛下都喜欢呢!”

古丽雅的绣坊外,又排起了长队,这次来的不仅有百姓,还有好些世家夫人,都点名要“带点胡气”的纹样。梅丽笑着对古丽雅说:“你看,金线缠上牡丹,他们终究是喜欢的。”

小石头则被国子学请去当“小先生”,教同窗们画各国风物。他站在讲台上,举着补好的画册说:“画里的人,不管戴头巾还是戴帽子,笑起来都是一样的。”

夕阳下,哈桑的琉璃摊前又挤满了人,阿木的算盘打得飞快,古丽雅的绣绷上,波斯玫瑰正缠着中原牡丹,小石头的画册里,那幅被撕碎的画旁,添了一行新字:

“风会吹走碎纸,却吹不散笑脸。”

哈桑兑现承诺的那天,长安城飘起了细雪。

他捧着那卷泛黄的羊皮卷,站在太极殿的丹墀下,指尖因紧张微微发颤。羊皮卷里藏着波斯人传了三代的琉璃秘方,字里行间还沾着当年他祖父的汗渍——据说当年为了记下硝石与石英的最佳配比,老人家在沙漠里试验了整整四十次,最后用烧红的烙铁把方子刻在了羊皮上。

“陛下,”哈桑的汉话带着些微颤音,却字字清晰,“这不是‘秘方’,是‘见面礼’。就像中原人走亲戚要带点心,波斯人交朋友,要把最珍贵的法子交出来。”

萧彻接过羊皮卷,展开时,殿内的烛火透过薄如蝉翼的羊皮,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上面的波斯文弯弯曲曲,像缠绕的藤蔓,旁边画着的窑炉图样却透着股熟悉的质朴——炉底的通风口设计,竟与中原烧瓷的“龙窑”有异曲同工之妙。

“工部尚书,”萧彻扬声道,“带哈桑先生去官窑,按此方烧制,缺什么原料,国库支应。”他看向哈桑,目光温和,“若烧出好东西,朕给这新琉璃赐个名——‘融光’,如何?取‘融会贯通,光耀万国’之意。”

哈桑猛地抬头,眼里的雪光与泪光混在一起,重重叩首:“谢陛下!波斯的硝石,长安的水土,定能烧出最好的‘融光’!”

官窑里顿时热闹起来。哈桑脱了长袍,挽着袖子给工匠们比划“天山雪水”的用法:“要在黎明时取,那时的水带着寒气,能让琉璃更透亮”;老窑工则教他中原的“看火法”:“焰色发白时添柴,发红时减风,跟熬粥一个理”。阿木算完账赶来时,正见哈桑用炭笔在地上画波斯窑炉的剖面图,旁边的老窑工蹲在地上,用树枝补了个中原窑的烟筒:“加个这,烟走得顺,火更稳。”

七日后,第一炉“融光”琉璃出窑。

开窑的瞬间,满室的光几乎让人睁不开眼。青绿色的碗盏带着波斯琉璃的剔透,又有中原青瓷的温润,碗沿处还特意仿了古丽雅绣品里的缠枝纹,用金线描了圈细边。哈桑拿起一只碗,对着光看,里面映出他和老窑工的笑脸,竟像在同一片光晕里。

消息传到西市,波斯商队的伙计们抱着琉璃碗哭了:“咱们的法子,在长安生根了!”中原的瓷器商则挤在窑外,争着要订“融光”琉璃:“这东西比纯琉璃暖,比瓷器亮,准能卖爆!”

更让人惊喜的是,于阗王听说后,连夜派使者送来了一车和田羊脂玉:“请用‘融光’法镶玉,让玉石也能透光!”阿木核着玉料的账,算盘打得噼啪响:“按波斯琉璃的价,镶玉的‘融光’盏,一盏能抵十二匹蜀锦!”

而古丽雅的绣坊,早已成了“秘方交换站”。

东瀛的小野夫人带来了“友禅染”的染缸,缸里的紫草水泛着幽幽的紫。她教绣娘们“三浸三晾”:“第一次浸半个时辰,第二次一个时辰,第三次要在月光下晾,染出的丝线才会有渐变的色晕”。古丽雅试着染了根丝线,绣在樱花花瓣上,粉紫过渡处竟像蒙了层雾,看得梅丽直拍手:“比波斯的金线还妙!”

作为回礼,古丽雅把中原的“缂丝”技法教给了她——用五彩丝线在素缎上“织绣”,能让图案像浮雕一样凸起来。小野夫人学得入迷,连吃饭都捧着绣绷,说要把这技法带回京都,“让东瀛的和服也能绣出长安的花”。

大食的阿里母亲则贡献了“香薰绣”的秘诀。她带来个铜制的熏炉,里面烧着安息香与檀香的混合香料,让丝线在炉上悬着熏一炷香的时间:“这样绣出的花,三年都带着香味,蚊虫不近身”。古丽雅试着绣了块帕子送给林晚意,宫里的侍女说,娘娘把帕子放在枕边,连梦都是香的。

小石头的画册里,专门辟了“秘方页”。他画下波斯的琉璃窑、东瀛的染缸、大食的熏炉,旁边用汉话、波斯语、东瀛语写着同一句话:“好法子,藏着不如分享着。”

这日,萧彻带着林晚意来官窑看新出的“融光”琉璃。哈桑正和老窑工商量着烧一批“万国纹”的琉璃瓶,瓶身上要刻波斯的玫瑰、中原的牡丹、东瀛的樱花。

“陛下您看,”哈桑指着图纸,眼里闪着光,“这瓶子,能装波斯的葡萄酿,也能盛长安的米酒,还能插东瀛的樱花枝。”

林晚意拿起一只刚烧好的小盏,里面盛着新沏的茶,水汽氤氲中,盏壁的缠枝纹仿佛活了过来。她忽然笑道:“其实最好的秘方,不是硝石与玉料,也不是染缸与熏炉。”

萧彻接过话头,目光扫过窑外忙着装车的波斯伙计、绣坊里交换染剂的女子、账房里核对着跨国订单的阿木,轻声道:“是‘愿意分享’的心。”

雪还在下,落在官窑的烟筒上,落在绣坊的窗棂上,落在小石头摊开的画册上。而那些从远方来的秘方与种子,早已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发了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