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章 万国商声,朝堂之辩

逆转的朱砂 第1章 万国商声,朝堂之辩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长安西市的第一缕晨光,先照在了波斯商队的琉璃摊子上。哈桑正用麂皮擦拭一盏缠枝纹琉璃灯,灯壁上的阳光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落在隔壁东瀛商人小野的漆器盒上,像撒了把金粉。

“阿木君,”小野捧着个描金漆盒,隔着货摊朝“同心铺”喊,“这是京都来的‘螺钿盒’,想换十匹蜀锦,给家中女眷装绣线。”

阿木刚把账册摊开,闻言抬头笑:“小野先生,蜀锦分三等,您这盒子若用上等锦,顶多换八匹。”他拿起算盘噼啪一算,“要么减两匹,要么我再加两匹中等锦,如何?”

小野盯着算盘上跳动的珠子,忽然拱手:“阿木君的账,比京都的算师还精!就依你。”

古丽雅这时从后屋出来,手里捧着匹新织的锦缎,上面用波斯金线绣着东瀛樱花:“哈桑大哥,你要的‘樱藤锦’绣好了,你看这金线的光泽,配你的琉璃灯正好。”

哈桑眼睛一亮,接过锦缎在阳光下展开,金线与樱花交辉,竟比单纯的波斯纹样更添几分柔婉。“古丽雅姑娘的手艺,比波斯的宫廷绣娘还神!”他当即让人搬来一箱安息香,“这个换,够不够?”

正说着,小石头举着画册冲进铺子,画册上画着个金发碧眼的大食商人,正蹲在胡饼摊前,用手抓着饼吃,旁边配着字:“他说用手抓着吃,才够味。”

“这是阿里,”阿木解释道,“大食的香料商,昨天刚到,说要学中原的‘煎饼果子’。”

话音未落,阿里就掀着长袍跑进来,手里举着个油纸包:“阿木,你看!我做的‘胡饼夹肉’,放了你们的花椒,好吃!”他说着递过来,饼里的羊肉混着花椒香,竟意外和谐。

小石头赶紧翻开画册,唰唰几笔把阿里的笑脸画下来,旁边添了个咬了一半的胡饼:“等画满了,就编成《万国食记》,让长安人都知道,大食的饼也能夹中原的花椒。”

日头渐高,西市的人越来越多。波斯的琉璃、东瀛的漆器、大食的香料,与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在货摊上交错摆放,讨价还价的声音里,汉话混着波斯语、东瀛语,像支热闹的曲子。

林晚意带着侍女路过时,正见哈桑教中原绣娘用金线,小野跟胡饼摊主学揉面,阿里则缠着阿木问“如何把香料卖给江南的药铺”。她站在“同心铺”门口,看着古丽雅的绣绷上波斯藤蔓缠着东瀛樱花,忽然对侍女道:“让人把阿木的账册抄一份,送进宫给陛下。告诉他,这西市的热闹,比奏折上的数字更实在。”

风从货摊间穿过,带着香料、面粉、绸缎的气息,吹得“同心铺”的幌子轻轻摇晃。幌子上,阿木写的“万国商声”四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原来这天下的生意,从不是你输我赢,是你带你的琉璃,我捧我的丝绸,凑在一起,就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暖。

早朝的钟声刚落,礼部尚书的奏折就像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朝堂。

“陛下,”王尚书捧着奏折,声音沉沉,“西市近来胡风盛行,大食商人当众杀生祭祀,波斯人彻夜歌舞,更有东瀛人在街头设坛讲学,直言‘中原历法不如其国’!长此以往,国体何在?”

站在一旁的吏部侍郎立刻附和:“臣也听闻,有世家子弟学胡语、着胡服,甚至与胡商通婚!此乃‘以夷变夏’,不可不防!”

萧彻指尖轻叩龙椅扶手,目光落在户部尚书身上:“李尚书,昨日西市的税收,是多少?”

李尚书出列躬身:“回陛下,仅昨日一日,西市税收达三千两,其中胡商交易占四成,比上月增了两成。波斯的琉璃、大食的香料经江南转销,已为国库增收五千两。”

“哦?”萧彻看向王尚书,“王尚书觉得,这‘胡风’,碍着国体了?”

王尚书梗着脖子道:“陛下!钱财乃末节,纲常才是根本!若任由胡俗蔓延,恐民心离散!”

“民心?”林晚意从屏风后走出,手里捧着本画册,正是小石头画的《万国市井图》,“臣昨日去西市,见中原绣娘学波斯金线绣,胡商学做胡饼夹花椒,孩童们围着阿里的香料摊,问‘大食的星星和长安的一样吗’。王尚书觉得,这是民心离散,还是民心相通?”

她翻开画册,指着其中一页:“这是波斯商人哈桑,用赚来的钱捐了五十石粮食,给城南的粥棚;这是东瀛使者小野,把京都的农书译成汉话,教百姓种新稻。他们带来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手艺、学问,这又碍着哪条纲常?”

王尚书一时语塞,却仍不服气:“可……可夷夏有别,岂能混为一谈?”

萧彻这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力量:“朕以为,所谓‘夏’,不在衣冠语言,在‘仁’与‘礼’。波斯商人捐粮是仁,小野译书是礼,他们守着这份仁礼,便是‘夏’。反之,若有人只知空谈纲常,却见不得百姓得实惠,那才是真的‘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即日起,设‘鸿胪寺译馆’,选通晓胡语者入馆,译各国书籍;令户部与阿木共同拟定《万国贸易法》,规范交易;国子监增设‘异域课’,让学子知天下之大。”

退朝时,王尚书望着萧彻与林晚意的背影,手里的奏折捏得发白。而此刻的西市,哈桑正把琉璃灯摆在新做的中原木架上,小野的漆器盒里,装着古丽雅刚绣好的樱花帕,小石头则举着画册,让阿里在扉页写下大食文的“和平”——

朝堂的争论还在继续,市井的融合,却早已在一针一线、一买一卖里,悄然生长。

古丽雅的绣坊里,最近多了位特殊的学徒——波斯商人哈桑的女儿梅丽。

梅丽梳着两条麻花辫,辫梢缠着金线,手里却捏着支中原的绣花针,正笨拙地学绣樱花。“中原的针太细了,”她嘟着嘴,针尖总戳到手指,“波斯的绣针粗,绣出来的花像铠甲。”

古丽雅握着她的手,教她把针脚放轻:“你看,樱花的花瓣是软的,针要像风拂过花瓣一样,轻轻带过去。”她指尖一动,一片粉白的花瓣就落在了锦缎上,边缘还带着点金线勾勒的光晕——那是她学的波斯“堆金绣”手法。

梅丽眼睛一亮,立刻学着绣起来,虽然针脚歪歪扭扭,却有股波斯纹样的韧劲。“等绣好了,我要给父亲做件衬里,”她说着从布包里掏出块波斯织锦,上面的狮纹凶悍又华丽,“这个换,教我绣中原的牡丹,好不好?”

古丽雅接过织锦,忽然灵机一动:“我们合绣一幅‘万国花卷’吧?你绣波斯的玫瑰、大食的素馨,我绣中原的牡丹、东瀛的樱花,中间用藤蔓连起来,像条路。”

消息传到宫里,林晚意特意让人送来了一匹“云锦”,上面织着暗纹的山河图:“用这个当底,让天下的花,都开在咱们的山河上。”

绣卷开工那日,小野的妻子带着京都的绣娘来了,她们带来了染着“红花汁”的丝线,能绣出永不褪色的绯色;大食商人阿里的母亲则送来安息香熏过的丝线,说“绣出来的花,闻着就安神”。

阿木路过绣坊时,总被里面的笑声吸引。他看着梅丽用波斯金线勾勒牡丹的花芯,小野的妻子用东瀛“刺子绣”补缀藤蔓,忽然想起账册上的数字——原来最精准的账,算不出人心的暖;最贵重的货,换不来这样针脚连着针脚的亲。

小石头的画册里,多了幅《共绣图》:不同发色的女子围着一张锦缎,手里的针线在阳光下交织,像无数条彩色的河,汇进同一个“家”字里。

这日傍晚,梅丽突然捧着绣好的半朵玫瑰跑来,花瓣里用波斯文写着“长安”。古丽雅笑着在旁边绣了片樱花,里面藏着个小小的“和”字。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锦缎上,金线与粉瓣交辉,竟分不清哪是波斯的光,哪是中原的暖。古丽雅忽然明白,林晚意说的“丝线虽异,织成锦则同暖”,原是这个意思——你带着你的金线,我携着我的花针,凑在一起,就能把他乡,绣成故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