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0章 书声渐起

逆转的朱砂 第10章 书声渐起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学馆的炊烟袅袅升起时,沈清辞正站在廊下,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晨读。小石头捧着竹简,用带着西域口音的腔调念着“人之初,性本善”,阿依莎坐在他旁边,小手指着字一个一个地跟着念,虽然发音古怪,却格外认真。几个胡族孩子围在老秀才身边,听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眼睛瞪得溜圆。

“沈先生,”阿依古丽端着刚烤好的馕走过来,香气在晨光里散开,“你看阿依莎,昨天还只会写自己的胡名,今天就能背《三字经》的前四句了。”

沈清辞接过馕,掰了一块放进嘴里,麦香混着芝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孩子的记性好,学得快。对了,昨天让你找的西域乐谱,找到了吗?”

“找到了!”阿依古丽眼睛一亮,从怀里掏出一卷羊皮纸,“这是我阿爸收藏的《胡笳十八拍》,说是从前从中原传过来的,只是后面几拍散佚了。”

沈清辞展开羊皮纸,上面的音符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苍凉的韵味。他指着其中一段:“正好,让孩子们学这个。汉家的文字配西域的调子,说不定能编出更好听的歌谣。”

正说着,老秀才拿着戒尺走过来,无奈地笑道:“沈先生,小石头和阿依莎又在抢竹简了,说是都想先背新的段落。”

沈清辞走过去一看,两个孩子正抱着同一卷竹简拉扯,小脸都憋得通红,却没真生气,眼睛里还闪着较劲的光。

“别抢了,”沈清辞笑着把竹简抽出来,“阿依莎先背,小石头当评委,看她有没有错漏,好不好?”

小石头立刻挺直腰板,像个小大人似的点点头:“要是错了,我教你!”阿依莎也不甘示弱,理了理裙摆,大声背了起来,虽然有几个字咬不准,却背得流畅,赢得一片掌声。

上午的识字课结束后,学馆里忽然热闹起来。赵三郎带着几个商队的伙计,搬进来十几个大木箱,里面装着长安送来的笔墨纸砚,还有几本带插画的《山海经》。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去,好奇地摸着光溜溜的宣纸,眼睛里满是惊奇。

“这是陛下特意让人送来的,”赵三郎擦着汗笑道,“说是给学馆添点新物件。还有啊,礼部的官员后天就到,说是要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呢。”

孩子们一听“上课”,非但没怕,反而更兴奋了。阿依莎拉着小石头的手,叽叽喳喳地说:“长安来的先生,会不会带糖吃?就像上次沈先生带的桂花糖那样?”

小石头拍着胸脯:“肯定会!我娘说,长安的糖是用蜂蜜做的,甜得能粘住牙齿!”

沈清辞看着他们期待的样子,忽然觉得,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日子,那些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时刻,都化作了此刻院子里的书声、笑声。他走到墙角,那里新栽了棵小槐树,是孩子们昨天一起种下的,树干上还系着红布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同窗树”三个字。

“等这棵树长大,”沈清辞轻声说,“他们也就长大了。”

阿依古丽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笑道:“到时候,他们说不定能编出属于西域的新歌谣,既有汉家的词,又有咱们的调子。”

夕阳西下时,学馆的炊烟与天边的晚霞融在一起,孩子们背着新领的竹简,三三两两地往家走。阿依莎把自己编的草环戴在小石头头上,小石头则把从家里带来的蜜饯分给她一半。远处的商队传来驼铃声,与学馆里隐约的琴声(老秀才在教孩子们弹琵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从未有过的平和画卷。

沈清辞站在学馆门口,望着这一切,手里捏着那卷《胡笳十八拍》,忽然有了个主意——他要让老秀才教孩子们读汉家的诗,让阿依古丽教孩子们唱西域的调子,把这些融合在一起,编一首真正属于西域的歌谣。

夜渐渐深了,学馆的灯还亮着。沈清辞在灯下写着什么,笔尖划过宣纸,留下工整的字迹。窗外,那棵小槐树上的红布条,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温柔的承诺。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