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8章 边关互市开新局,京华玉兰初萌芽

北境议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日就传遍了大靖的城镇乡野。雁门关外的互市在卫峥的主持下热闹开张那日,连一向少雪的七月都飘了点零星的雨丝,沾在帐篷的帆布上,晕开一圈圈浅痕,倒像是为这桩喜事添了层温润的底色。

互市入口处,卫峥穿着轻便的铠甲,正和蛮族新派来的管事交接名册。那管事是个络腮胡的壮汉,名叫巴图,捧着一叠羊皮卷,粗声粗气地说:“卫将军放心,我们王子说了,互市上的牛羊都是精挑细选的,绝没有病弱的。要是你们的盐巴和布匹够实在,往后咱们不光换粮食,还能换你们的铁锅和农具——草原上的女人,就盼着能有口不粘锅的铁锅呢。”

卫峥接过名册,指尖划过“上等牛三百头”“细毛羊两千只”的字样,嘴角噙着笑意:“巴图管事放心,大靖的货,向来童叟无欺。盐是海盐,提纯过的,不苦;布匹是江南织的细棉布,耐穿。你们要是有上好的皮毛,也能换我们的茶叶,解腻。”

两人正说着,一阵蹄声由远及近,是沈清辞从江南派来的商队。为首的伙计跳下马,给卫峥行了个礼:“卫将军,沈先生让小的给您带了些新茶,说是用今年的春茶发酵的,解牛羊肉的腻最管用。还有给脱脱小王子的玩意儿——一箱江南的泥人,说是让他在京城不孤单。”

卫峥笑着应下,目光扫过互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蛮族的牧民牵着牛羊穿梭在帐篷间,大靖的商贩高声吆喝着布匹的花色,孩子们围着卖糖画的担子打转,连空气里都飘着奶茶和烤饼混合的香气。他忽然想起萧彻临行前的话:“守边关,不光是靠刀枪,还得靠人心。让他们尝到太平的甜,比什么都管用。”此刻看来,果然如此。

京城这边,脱脱小王子住进了专门修缮的“静远居”。这孩子才十岁,眉眼间带着草原孩子的野性,初来乍到时总攥着腰间的小弯刀,见了谁都瞪着眼。萧煜自告奋勇要带他熟悉环境,每日拉着他去御花园认花草,教他写汉字。

这日午后,两人蹲在庭院里,看着前些日子种下的玉兰籽冒出了嫩黄的芽。脱脱用生涩的汉话说:“这芽……能长成你说的大树吗?”

萧煜拍着胸脯:“当然!我嫂嫂说,江南的玉兰树能长到屋顶那么高,开花的时候像堆雪。等你学会写‘和平’两个字,它们说不定就长到你腰那么高了。”

脱脱低头看着自己手里歪歪扭扭写着“和”字的纸,忽然问:“我父王说,以前……我们和你们总打架,为什么现在能一起换东西、一起种树?”

萧煜想了想,捡起块石子在地上画了个圈:“因为打架的时候,牛羊会被杀死,布会被烧了,谁都过不好。你看现在,你们有铁锅煮肉,我们有皮毛做衣裳,多好。”他指着互市送来的羊皮袄,“我这件就是用你们草原的羊毛做的,暖和得很!”

脱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手里的弯刀解下来放在一边,伸手轻轻碰了碰玉兰的嫩芽,指尖悬在上面,生怕碰坏了似的。

同一时刻,养心殿里,萧彻正看着户部呈上来的互市账目。林晚意端来刚沏好的江南新茶,见他嘴角带笑,便问:“看来互市收成不错?”

“何止不错。”萧彻指着账册,“第一月的交易额就比预期多了三成,蛮族用牛羊换走的铁锅和农具,够他们草原一半的部落用了。卫峥说,现在雁门关外的牧民见了咱们的士兵,都会笑着递马奶酒了。”

他放下账册,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那两棵刚抽芽的玉兰苗——那是林晚意亲手种的,就栽在殿外的石阶旁。阳光透过嫩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你看,”萧彻握住林晚意的手,指尖拂过她手背上的薄茧——那是这些日子为他缝补衣裳、打理花草磨出来的,“它们在长,日子也在长。”

林晚意望着那抹嫩黄的芽尖,忽然想起沈清辞信里的话:“太平不是天上掉的,是像种树一样,一日日浇出来的。”她轻轻“嗯”了一声,眼角的笑意温柔得像浸了水的玉。

晚风穿过宫墙,带着互市的奶香和江南的茶香,吹得玉兰嫩芽轻轻摇晃。远处传来脱脱和萧煜的笑声,混着宫人们扫地的竹枝声,凑成了一曲安稳的歌。

雁门关外的风带着秋意,卷着互市帐篷的帆布哗哗作响。卫峥站在最高的了望塔下,望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手里摩挲着一块蛮族送来的狼骨令牌——这是昨日巴图管事硬塞给他的,说是草原上“最敬重的人才能收”,令牌上的狼牙纹路被摩挲得光滑发亮。

互市的帐篷连绵铺开,像一片彩色的云。东边是大靖的商贩区,绸缎铺的伙计正扯开一匹湖蓝色的云锦,阳光透过丝线折射出虹光,引得几个蛮族妇人围着啧啧称奇;西边的蛮族帐篷前,牧民们支起铁锅煮着奶茶,奶香味混着烤羊肉的焦香,顺着风飘出老远。一个梳着双辫的蛮族小姑娘,举着刚换的麦芽糖,追着大靖商贩的孩子跑,银铃般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鸽子。

“卫将军,您瞧这匹狼皮!”巴图的大嗓门穿透喧闹,他扛着一张油光水滑的狼皮跑过来,皮毛在阳光下泛着青黑色的光泽,“这是我们王子猎的头狼,换你们十匹细棉布,够不够?”

卫峥接过狼皮,指尖拂过厚实的皮毛,点点头:“再加五斤上等茶叶,成交。”他转身对身后的文书道,“记上:狼皮一张,换细棉布十匹、雨前龙井五斤。”

文书飞快地在账册上落笔,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这账册已记了满满三页,从牛羊、皮毛到药材、矿石,每一笔都透着鲜活的生气——昨日蛮族用三百只肥羊换走了两马车的瓷器,今日又有人扛着草药来换铁锅,连最吝啬的部落长老,都舍得用祖传的玉佩换一盒江南的胭脂。

“卫将军,南边来了商队!”了望塔上的士兵高声喊,“说是沈先生派来的,带了新出的织锦和活字印刷的经书!”

卫峥抬头望去,一队马车正缓缓驶来,为首的马车上插着“江南沈记”的旗号。车帘掀开,沈清辞的弟子阿竹跳下来,给卫峥行了个利落的礼:“卫将军,先生说互市缺些能让蛮族识文断字的东西,特意赶印了百本《三字经》和《农桑要术》,还有这些织锦,上面绣着耕作、织布的纹样,让他们瞧瞧咱们是怎么过日子的。”

阿竹指着马车上的织锦,只见上面用金线绣着农夫插秧、织女织布的图案,针脚细密,连水珠滴落的弧度都栩栩如生。蛮族的孩子们围过来看,一个个瞪大眼睛,伸手想去摸,又怯生生地缩回去。

“这是……种地?”一个蛮族少年指着织锦,他刚用一只野兔换了个陶碗,此刻正捧着碗舍不得放下。

“是呀,”阿竹蹲下来,指着图案耐心解释,“春天播种,秋天就能收粮食,比打猎稳当多了。这书上都写着呢,学了就能看懂。”她拿起一本《农桑要术》,递到少年手里,“送给你,看不懂的就问这边的先生,他们都懂。”

少年捧着书,手指小心翼翼地拂过封面,忽然抬头对卫峥道:“我……我能用皮毛换更多书吗?我想让部落里的弟弟妹妹都看看。”

卫峥朗声笑了,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不用换,送你十本。记住,识字能让日子过得更踏实。”

远处的帐篷里,蛮族的巫医正和大靖的郎中凑在一起,拿着《本草纲目》研究草药;孩子们围着活字印刷的字盘,好奇地摆弄着那些木块拼成的字;连最敌视大靖的蛮族首领,都捧着本《三字经》,让文书逐字念给他听,听到“人之初,性本善”时,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胡须。

傍晚时分,卫峥站在雁门关的城楼上,看着夕阳给互市镀上一层金红。巴图捧着两坛马奶酒走来,递给他一坛:“卫将军,这酒是我阿妈酿的,比上次的烈。”他仰头灌了一大口,抹了抹嘴,“以前我爹总说,大靖人是抢我们东西的,现在才知道,你们是教我们过日子的。”

卫峥接过酒坛,和他碰了碰:“过日子,总比打打杀杀强。”

夕阳沉入远山时,互市的篝火次第亮起,映着帐篷上的图腾和绸缎,像散落的星辰。蛮族的马头琴和大靖的笛子合奏起来,调子时而苍凉时而明快,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在雁门关外久久回荡。

卫峥望着这一切,忽然想起萧彻临行前的话:“守边关,守的不是城墙,是人心。”此刻他才算真正明白,那些织锦、经书和账本上的墨迹,比刀枪更能筑牢安宁。

夜风送来远处的歌声,卫峥低头饮尽坛中酒,只觉得这酒里,竟酿着比烈阳更暖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