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1章 秦淮河畔惊变,故人暗语藏机

逆转的朱砂 第11章 秦淮河畔惊变,故人暗语藏机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乌篷船在秦淮河上漂了整整一夜,直到天快亮时才在一处僻静的芦苇荡靠岸。萧彻扶着林晚意下船,两人踩着湿漉漉的泥地往岸上走,鞋边沾满了青绿色的水草。

“前面就是静安寺,”萧彻拨开挡路的芦苇,指着远处黛色的寺檐,“苏清沅说过,这里是镇国公旧部在江南的联络点,主持玄安大师是自己人。”

林晚意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发髻间的芦苇杆又松了些,她重新将它插好,指尖触到干枯的穗子,心里默念着赵石的名字。昨夜听雪楼的火光总在眼前晃,她忍不住问:“李嵩怎么会突然找到听雪楼?我们的行踪按理说不该泄露。”

“要么是周掌柜那边出了岔子,要么……”萧彻顿了顿,目光沉了下去,“我们队伍里有内鬼。”

这话像块石头投进林晚意心里,她想起从漠北到西域一路跟随的亲兵,个个看着忠心耿耿,可若真有内鬼,藏得未免也太深了。正想着,芦苇荡深处忽然传来一阵轻响,萧彻立刻将她护在身后,手按在腰间的枪柄上。

“是少主吗?”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芦苇分开,走出个穿灰布僧袍的老和尚,手里提着盏油灯,正是静安寺的玄安大师。他看清萧彻的脸,松了口气,“可算等着你们了,苏大人昨夜派人送了信,说你们今日会到。”

玄安大师引着他们穿过芦苇荡,走进静安寺的侧门。寺里很安静,晨钟刚过,香火的气息混着潮湿的水汽在空气中弥漫。偏殿里早已备好热茶和点心,玄安大师关上门,压低声音道:“昨夜听雪楼走水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李嵩带着禁军在城里搜了一夜,说是要抓‘纵火的乱党’。”

“周掌柜有消息吗?”林晚意急忙问。

“老衲今晨收到他从水路传来的信鸽,”玄安大师从袖中取出个卷成细条的纸条,“他说已过了瓜州渡,一路顺利,只是……”他顿了顿,眉头皱起,“信里夹了根断箭,箭杆上刻着个‘六’字。”

萧彻展开纸条,上面只有八个字:“柳党异动,六脉需防。”他指尖在“六”字上重重一点,脸色骤变:“是六皇子萧煜。”

林晚意一愣:“六皇子?他今年才十岁,一直在柳老夫人膝下养着,怎么会……”

“正是因为在柳老夫人膝下,才更危险。”萧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寺外的芦苇荡,“柳家想立个傀儡皇帝,六皇子生母是柳氏旁支,最合他们的心意。沈氏手札里提过,六皇子幼时被柳家喂过慢性毒药,性情暴戾,极易被操控——这‘六脉’,指的就是柳家借六皇子布下的暗线。”

玄安大师叹了口气:“老衲在京中时曾见过六皇子一面,那孩子眼神里没有同龄人的稚气,只有一股子狠劲,见了柳老夫人却像老鼠见了猫,想来是受了不少委屈。”

正说着,一个小沙弥匆匆跑进来,在玄安大师耳边低语了几句。大师脸色微变,对萧彻道:“少主,山下有辆马车,说是苏大人派来的人,要接您去见一位‘故人’。”

“故人?”萧彻眉峰微挑,“可知是谁?”

“来人没说,只给了这个。”小沙弥递上块玉佩,玉质普通,上面刻着朵半开的玉兰——是沈氏常用的标记。

林晚意接过玉佩,指尖触到玉后的刻痕,翻过来一看,背面竟刻着个极小的“清”字。“是沈清辞!”她眼睛一亮,“沈夫人的远房侄子,当年在镇国公府做过幕僚,后来辞官回了江南,开了家书局。”

萧彻点头:“沈清辞心思缜密,若真是他,定有要事相告。”他对玄安大师道,“大师,我们去去就回,烦请照看好这里。”

马车停在山下的竹林边,车夫戴着顶宽檐帽,看不清脸。见了萧彻和林晚意,只低低说了句“请上车”,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车厢里铺着厚厚的棉毯,角落里放着个锦盒。萧彻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卷新刊印的话本,封面上写着《听雪楼传奇》,作者署名“清辞居士”——正是沈清辞的笔名。

“他把话本当暗号了。”林晚意拿起一卷翻了翻,只见书页边缘用极细的墨线画着些符号,像是地图上的标记。她忽然指着其中一页,“这里有处批注:‘三月初三,玉兰开谢,旧书换新主’。”

“三月初三是沈夫人的生辰。”萧彻指尖划过批注,“他在约我们见面,地点应该和‘旧书’有关——他的书局叫‘清辞书局’,定是在那里。”

马车走了约一个时辰,在苏州城一条僻静的巷口停下。巷尾果然有间书局,幌子上“清辞书局”四个字在细雨中透着墨香。萧彻和林晚意刚走进门,就见个穿月白长衫的男子从书架后走出,面容清瘦,颔下留着三缕短须,正是沈清辞。

“七殿下,少夫人,别来无恙。”沈清辞拱手笑道,眼底却带着几分凝重,“此处不便说话,随我到后院。”

书局后院种着几株芭蕉,雨打芭蕉的声音淅淅沥沥。沈清辞引他们进了书房,关上门,才从书柜暗格里取出个木盒:“这是姑母当年留在我这里的东西,说要等‘莲花并蒂’时才能取出。”

木盒打开,里面是本账册,封面写着“江南盐务明细”。林晚意翻开一看,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标注着各盐场的产量、运价,甚至还有官员的受贿记录,其中多次出现“柳”字。

“姑母当年掌管镇国公府的产业,江南盐务是重中之重。”沈清辞指着其中一页,“柳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暗中操控盐价,每年从中渔利数百万两,用来豢养死士、买通官员——这账册就是铁证。”

萧彻的指尖在“柳文轩”的名字上划过,眸色沉沉:“难怪柳家如此忌惮我们查旧案,这盐务背后的利益,才是他们的命根子。”

“更要紧的是这个。”沈清辞从账册里抽出张折叠的纸,展开一看,是幅手绘的舆图,标注着京城周围的布防,“这是柳家安插在禁军里的眼线分布图,李嵩只是明面上的头目,真正的指挥者藏在暗处,代号‘影’。”

林晚意看着舆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只觉得后背发凉:“他们布了这么多眼线,陛下那边……”

“陛下早已察觉,只是苦于没有实证,不敢轻举妄动。”沈清辞叹了口气,“姑母当年就是发现了柳家的盐务阴谋,才被他们设计陷害。她留下这账册,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公之于众,还镇国公府一个清白。”

窗外的雨忽然大了起来,打在窗纸上噼啪作响。沈清辞忽然压低声音:“还有件事,关于六皇子……”

“你也知道他?”萧彻追问。

“我在京中时有个学生,是六皇子的伴读。”沈清辞的声音压得更低,“他偷偷告诉我,六皇子房里藏着个锦盒,里面放着半块龙形玉佩,说是‘能换自由的东西’。柳老夫人对那锦盒盯得极金,每月都要亲自检查。”

林晚意心里一动:“龙形玉佩……难道和遗诏有关?”

“不好说,但绝不是寻常物件。”沈清辞将账册和舆图收好,“这些东西你们先带走,藏在静安寺的地宫里,那里是镇国公府当年修的密道,直通京郊。等周掌柜到了北境,你们再汇合,一同将证据呈给陛下。”

正说着,书局的伙计慌慌张张跑进来:“先生!不好了!禁军把巷子围了,说是要搜查‘叛逆’!”

沈清辞脸色一变:“是李嵩的人!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他迅速打开书房的暗门,“这道密道通向城外的乱葬岗,你们快走!我来拖住他们!”

“那你怎么办?”林晚意急道。

“我是个书局老板,最多被盘问几句,不会有事的。”沈清辞将一个香囊塞进她手里,“这里面是玉兰籽,姑母说过,种下它,就像她在身边一样。快走!”

萧彻深深看了沈清辞一眼,拉着林晚意钻进暗门。暗道里又黑又窄,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味。林晚意攥紧手里的香囊,里面的玉兰籽硌着掌心,像一颗颗沉甸甸的希望。

身后传来书局伙计的叫喊声和兵器碰撞的脆响,沈清辞的声音隐约传来:“官爷,小的只是个卖书的,哪见过什么叛逆……”

林晚意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萧彻握紧她的手,低声道:“他不会有事的。我们得带着证据出去,才对得起他的掩护。”

暗道尽头的微光越来越亮,终于在乱葬岗的一棵老槐树下钻出地面。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沾满泥土的两人身上。林晚意回头望了一眼暗道口,仿佛还能听到沈清辞从容的声音。

“我们回静安寺。”萧彻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账册、舆图、遗诏……这些都是刺破柳家伪装的利刃。该收网了。”

林晚意点头,将香囊贴身收好,发髻间的芦苇杆在风中轻轻晃动。她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只是追寻真相的旅人,更成了撕开黑暗的光——为了沈夫人的遗愿,为了赵石、沈清辞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也为了这万里江山下,每一个盼着清明的百姓。

远处的静安寺传来钟声,悠长而肃穆,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敲响前奏。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