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2章 听雪楼秘踪与双面盐官

逆转的朱砂 第2章 听雪楼秘踪与双面盐官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拿到金钥匙的第三日,江南传来急报——听雪楼遭了贼,三楼暗格被撬,里面的账册不翼而飞。

萧彻捏着密信的手指泛白,信纸边缘被他攥出深深的褶皱。大理寺的人在暗格里只找到一摊发黑的血迹,还有半块撕碎的账册残片,上面用朱砂写着“户部侍郎”四个字,墨迹新鲜得像是刚写上去的。

“是柳家的人先动了手。”林晚意站在一旁,看着那半块残片,指尖轻轻拂过“户部侍郎”四个字,“张启年上个月刚升任户部侍郎,负责漕粮押运,会不会和他有关?”

张启年是出了名的“清吏”,当年淮水赈灾案时,还曾跪在宫门前三天三夜,力主彻查粮款去向,怎么会出现在柳家的账册上?

萧彻将残片对着光仔细看了看:“这墨迹里掺了松烟,是江南特有的墨。张启年是北方人,惯用油烟墨,这字不是他写的。”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江南盐法考》,翻开夹在里面的名单,“柳家在江南的盐运司里,有个叫柳文轩的知事,是柳老夫人的远房表亲,据说最善模仿他人笔迹。”

林晚意凑近一看,名单上“柳文轩”三个字旁边,用小字标注着“江宁府人,与张启年同榜进士”。

“同榜进士……”她心里一动,“会不会是柳文轩模仿张启年的笔迹,故意把他扯进来?”

“可能性极大。”萧彻点头,“但柳家为何要针对张启年?他刚接手漕粮,按理说和盐运没直接关联。”

正说着,墨竹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个铜盆,里面盛着些从刀疤脸身上搜出的物件——半块玉佩,一张揉烂的纸条,还有个刻着“柳”字的令牌。

那半块玉佩是羊脂白玉的,上面刻着“听雪”二字,断裂处参差不齐,像是被人硬生生掰断的。林晚意拿起玉佩,忽然发现背面刻着个极小的“张”字,和萧彻的“玉衡”佩质地相似。

“这是张启年的东西。”萧彻的眼神沉了下去,“他去过听雪楼,还留下了信物。”

更奇怪的是那张纸条,上面用炭笔写着一行字:“黑风口旧寨,兵器已备妥,三日后交接。”

黑风口是苏将军旧部盘踞的地方,当年萧彻就是在那里揪出了苏明远的余党。柳家要和北境旧部交接兵器?

“他们想谋反?”林晚意倒吸一口凉气。

萧彻没说话,只是将纸条折好放进袖中。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满室的凝重。

两日后,张启年在府中“自尽”的消息传遍京城。

萧彻和林晚意赶到张府时,前厅已经围满了人。张启年吊在房梁上,脸色青紫,脚下的凳子翻倒在地,凳腿上还沾着些木屑。他的夫人吴氏哭得肝肠寸断,手里紧紧攥着一封遗书,上面写着“愧对党国,自尽谢罪”八个字,笔迹歪歪扭扭,全然没有平日的风骨。

“大人,这绝不是我夫君写的!”吴氏见萧彻进来,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他昨天还说要去大理寺递密信,怎么会自尽?”

萧彻走上前,仔细检查了张启年的脖颈,忽然指着勒痕道:“这不是自尽。”他用指尖划过那道深紫色的痕迹,“自尽的勒痕是向上倾斜的,他的勒痕是水平的,而且边缘有明显的挣扎痕迹,是被人勒死后挂上去的。”

吴氏听得浑身发抖,抖着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这是夫君昨天交给我的,说若是他出事,就把这个交给七殿下。”

油纸包里是半本账册,上面详细记录着柳家近三年的私盐交易,从江南到北境,每一笔都标着具体的数量和经手人。最后一页用红笔写着:“柳家与北境都护使勾结,用私盐换兵器,藏于黑风口旧寨粮仓。接头人,柳文轩。”

林晚意看着“柳文轩”三个字,忽然想起柳老夫人寿宴上,那个始终低着头、没怎么说话的远房表亲。他当时就坐在柳若烟旁边,手里一直摩挲着个玉佩,和张启年的“听雪”佩样式极像。

“柳文轩不仅是盐运司知事,还是柳家安插在江南的眼线。”萧彻合上账册,眼神冷得像冰,“张启年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才被灭口。”

可当大理寺的人赶到江南时,柳文轩已经不见了。他的书房被翻得乱七八糟,书案上留着封信,是写给萧彻的:

“七殿下亲启:柳家私通北境之事属实,兵器藏于黑风口旧寨西厢房地窖。吾本欲收集证据揭发,奈何被柳家察觉,只能暂避。若殿下信我,可持玉衡佩赴黑风口,自有旧部接应。切记,提防‘寒鸦’。”

信的末尾没有署名,只盖着个小小的“听”字印。

林晚意捏着这封信,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若是真心揭发,为何不直接把证据交出来?反而要我们去黑风口?”

萧彻将信纸对着光看了看,忽然指着信尾的空白处:“这里用米汤写了字。”他让人取来碘酒,轻轻涂在纸上,果然显露出几行小字:“张启年是‘寒鸦’,已被灭口。速来,迟则生变。”

“寒鸦?”林晚意想起沈氏手札里的话——“柳家有内鬼,代号寒鸦”。难道张启年才是内鬼?可账册明明是张启年留下的,他若是内鬼,为何要揭发柳家?

“这是个圈套。”萧彻将信纸揉成一团,“柳文轩想借我们的手除掉北境旧部,同时把我们引到黑风口,让柳家和旧部误以为我们是来抢兵器的,坐收渔翁之利。”

他顿了顿,看向林晚意,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而且,张启年的账册里,提到了一个人——当年淮水赈灾的监粮官,是先皇后的亲弟弟,也就是当今陛下的舅父。”

林晚意的心头猛地一沉。先皇后是柳家的人,她的弟弟怎么会和赈灾粮案有关?沈氏手札里说“无人可信”,难道连皇家都牵扯其中?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风卷着落叶打在窗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林晚意望着案上的玉衡佩和那半块“听雪”佩,忽然觉得这十六年前的旧案,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所有人都缠了进去。

柳家、内鬼、北境旧部、皇家……每个人都戴着面具,每个人都藏着秘密。

“我们必须去黑风口。”萧彻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不管是不是圈套,都要去看看。那里藏着的,可能不只是兵器,还有我母亲真正的死因。”

林晚意点头。她知道,这场局已经没有退路。沈氏的血不能白流,淮水沿岸饿死的百姓不能白死,张启年的账册不能白留。

三日后,萧彻带着亲兵,以巡查北境为名,踏上了前往黑风口的路。林晚意留在京中,一边打理作坊,一边暗中调查先皇后弟弟的下落——据说此人十六年前就“病逝”了,可账册上却写着他在江南买了座宅院,至今仍在收取盐运分红。

出发前,萧彻将玉衡佩交给林晚意:“这玉佩能对出沈氏手札的暗纹,京中若有变故,凭它可调动暗卫。”他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等我回来。”

“我等你。”林晚意踮起脚,在他脸颊印下一个轻吻,“万事小心。”

看着萧彻的队伍消失在官道尽头,林晚意转身回府,将那半本账册锁进暗格。她知道,萧彻此去黑风口,必定凶险万分,而她在京中,也即将揭开一场更惊人的秘密——关于先皇后,关于先帝,甚至关于整个王朝的根基。

夜色渐深,七皇子府的灯亮了一夜。林晚意坐在灯下,一遍遍看着沈氏的手札,试图从那些潦草的字迹里,找出更多被时光掩埋的真相。忽然,她注意到手札的最后一页,边缘有处极淡的折痕,像是夹过什么东西。

她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拆开纸页,果然从夹层里掉出一小片丝绸,上面绣着半朵莲花,针脚细密,和先皇后常穿的那件凤袍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林晚意捏着这片丝绸,指尖冰凉。沈氏和先皇后,到底是什么关系?这半朵莲花,又藏着怎样的玄机?

黑风口的风,一定比京中更冷。而她能做的,就是守住京中的这盏灯,等着萧彻回来,一起将这十六年前的迷雾,彻底吹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