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逆转的朱砂 > 第11章 异客与新芽,雪融时的信笺

逆转的朱砂 第11章 异客与新芽,雪融时的信笺

作者:青舟渡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04:03:53

新农社的木门刚推开,就撞进一个裹着厚毡毯的身影。来人高鼻深目,毡毯边缘沾着雪粒,一开口带着浓重的异域口音:“我从极北来,听说这里有能在冻土发芽的种子?”

阿木刚给试验田的幼苗浇完水,沾着泥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进屋说,外面风大。”

来人摘下沉甸甸的毡帽,露出一头雪白卷发,自称“伊凡”,是极北部落的信使。他从怀里掏出块冻得硬邦邦的黑面包,掰开一块递给阿木:“我们的土地冻了八个月,播下去的麦种只会烂在土里。部落长老说,长安有‘活种子’,能在冰里醒过来。”

小石头正趴在窗台画伊凡的毡帽,闻言举着画本凑过来:“是不是像我们的冬小麦?雪化了就发芽那种!”

伊凡眼睛一亮,从毡毯里掏出个用油布包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是几粒灰扑扑的种子:“这是我们部落最后的麦种,去年埋在雪堆里,春天没冒芽……”

阿木接过种子,放在指尖捻了捻,又凑近闻了闻:“这是‘极地麦’,比冬小麦耐寒,但需要先‘冰藏催醒’。”他转身往仓库走,“我给你找个瓦罐,埋在院子的雪堆里,过三个月挖出来,保证能发芽。”

院子里,古丽雅正教几个南疆姑娘绣“防虫袋”。粗布袋子上绣着艾草纹样,里头装着晒干的薄荷和花椒,挂在粮仓里能防蛀。一个穿蓝靛染衣的姑娘指尖被针扎了,古丽雅握着她的手看了看:“绣‘之’字纹时,线要松点,像溪水绕石头那样,就不会扎手了。”

姑娘们笑起来,手里的丝线在阳光下闪着光——有蜀地的蜀锦线,有西域的金丝线,还有南疆特有的藤黄线,在布上绣出一片热闹的草木。

仓库门口,金大婶正蹲在地上翻晒棉籽。她身边堆着几麻袋新收的棉花,白花花的像堆雪。“阿木,你要的瓦罐来了!”她把瓦罐递过去,罐口还沾着点棉絮,“刚装过新棉,干净着呢。”

阿木把极地麦种放进瓦罐,又撒了把湿润的细沙:“伊凡,记得每隔十天往雪堆里浇点温水,别冻成硬块。”他指着院角的雪堆,“就埋在那棵老槐树下,根须能帮着透气。”

伊凡捧着瓦罐,手指抚过罐口的棉絮,忽然红了眼眶:“我们部落的孩子,已经三年没吃过新麦饼了……”

“等麦种发芽,我让金大婶教你做‘雪麦饼’。”阿木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新麦磨粉,加雪水和面,蒸出来带着甜气。”

小石头在画本上添了个冒着热气的麦饼,又给伊凡的毡帽加了圈绒毛:“画好了!等麦饼熟了,我把这个送给你!”

伊凡看着画本上歪歪扭扭的自己,忽然笑了,露出两排白牙:“我要把它贴在部落的石头墙上,让孩子们知道,长安有群会种‘活种子’的人。”

暮色降临时,伊凡裹着毡毯离开,瓦罐揣在怀里像揣着团火。古丽雅把绣好的防虫袋递给阿木:“给粮仓挂上吧,今晚降温,别让虫子钻进去。”

阿木接过袋子,袋口的流苏扫过指尖,带着薄荷的清香。他抬头看见小石头正踩着板凳,往门框上贴新画的“种子图”,金大婶在厨房蒸麦饼,蒸汽从窗缝钻出来,混着远处的捣衣声,像首温吞的诗。

“你看,”阿木对身边的古丽雅笑了笑,“种子走到哪,日子就能活到哪。”

古丽雅望着院角的雪堆,那里埋着极北的希望,也埋着长安的暖意。她低头继续绣手里的防虫袋,针脚里藏着句话:原来天下的土地,养的都是同一种期盼。

开春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整夜,清晨推开窗,院角的冻土已经软了大半,沾着湿漉漉的绿意。阿木蹲在试验田边,看着冬小麦的嫩芽顶破泥土,嫩得能掐出水来,忽然听见门廊传来“啪嗒”一声轻响。

是从极北寄来的信。信封上沾着风干的雪粒,边角被雨水泡得发皱,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炭笔在冻硬的羊皮上刻出来的——是伊凡的笔迹。

“阿木兄,瓦罐里的麦种发了芽!比雪化得还快,孩子们围着田埂转,说要等麦熟了编个新草垛,就叫‘长安垛’。冻土翻过来的时候,我们在土里埋了块狼骨,长老说这是部落的规矩,谢土地要献最烈的东西。对了,附了袋极地苔草的种子,你们的土地暖,说不定能长出不一样的绿。”

阿木把信笺小心地压在窗台上,指尖捻着那袋苔草种子,黑褐色的颗粒比小米还小,却沉甸甸的。小石头凑过来,指着信纸边缘的图画——一个歪脑袋的小人举着麦穗,旁边画了个冒着热气的瓦罐,罐口飘出的线条像条小蛇,大概是伊凡眼里的“长安暖意”。

“我要把它画进‘种子图谱’里!”小石头掏出画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还要写上‘极北来的草,能在长安开花吗’。”

古丽雅端着木盆从厨房出来,盆里是刚发好的豆芽,白白胖胖的,在水里晃悠。“伊凡还说什么了?”她把豆芽倒进竹筐里沥水,水珠顺着竹缝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圆。

“说等麦收了,要让孩子们带着新麦粉来换咱们的豌豆种。”阿木把苔草种子揣进怀里,“下午去把它种在假山石缝里试试,说不定真能长出不一样的绿。”

正说着,金大婶举着封信从巷口跑进来,布鞋上沾着泥:“阿木!南疆的来信,说去年寄的棉种长疯了,结的棉桃比拳头还大,让咱们秋天等着收新弹的棉絮呢!”她把信塞给阿木,转身往厨房跑,“我蒸了豌豆糕,就着豆芽吃正好!”

信是南疆的姑娘们合写的,字里行间都是雀跃。她们在信里画了片棉花地,棉桃像挂满枝头的星星,每个星星旁边都点了个小点儿,说是“数了三遍,一共三百二十七个,比去年多了一百个”。

小石头的画本上,此刻正多了幅新画:假山石缝里钻着嫩绿的苔草,旁边的棉花地像堆了雪,远处的极北荒原上,“长安垛”的草垛顶着片云,云的形状像阿木送的瓦罐。

阿木把两封信都收进木盒里,里面已经攒了不少信笺——有西域商队寄来的葡萄干食谱,有海岛渔民画的海菜生长图,还有草原上用羊毛粘成的“谢礼”,是只歪耳朵的小羊。

“该给伊凡回信了。”阿木拿起笔,蘸了点研好的墨。窗外的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试验田的嫩芽上,每片叶子都闪着光。他想了想,在信纸上写下:“苔草种在石缝里了,等它爬满石头,就给你们寄张画。对了,豌豆糕配豆芽,比麦饼多三分甜,下次教你们做。”

小石头趴在旁边,往信纸角落画了只举着苔草的小兔子,尾巴画得像团棉花。古丽雅端来盘子,豌豆糕的甜香混着雨后的泥土味,在屋里慢慢散开。

原来春天的信,从来都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嫩芽顶破土的力气,是种子在异地扎根的勇气,是隔着千山万水,依然想把日子过成对方模样的心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