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 > 第90章 元旦前的闲暇时光

火锅的余温仿佛还熨帖在肠胃里,连带着那份热闹欢腾的劲儿,一起融入了接下来一周的生活节奏中。校园里的日子,就像秋日的天空,愈发高远清澈,少了几分燥热,多了几分从容。期中考试早已是过去式,文体比赛的喧嚣也沉淀为记忆中的亮点,高二的学习生活,在经历了几番波澜后,终于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缓的航道。

教室后排的角落,依旧是课间最活跃的地带。只是话题不再像之前那样,高度集中在某件具体的大事上,而是变得更加琐碎,更加生活化,像秋日阳光下飘散的蒲公英种子,轻盈而自在。

“哎,你们发现没,食堂门口那棵大银杏树,叶子都快掉光了。”许年趴在窗台上,望着外面,忽然冒出一句。金黄的银杏叶铺了一地,像给水泥地铺了层松软的地毯。

“是啊,秋天都快过完了。”刘夏接话,顺手把一本做完的物理练习册塞进书包,“感觉今年秋天好像特别短,还没怎么觉着,就快入冬了。”

张鹏正对着他那本宝贝笔记本写写画画,闻言抬起头,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一脸严肃地加入讨论:“秋主收敛,万物收藏。这个时候,最适合温补。我家店里最近推出了几款新的药膳火锅,加了黄芪、枸杞什么的,特别适合这个季节,回头请大家去尝尝鲜,提提意见?”

陈浩一听“火锅”两个字,眼睛就亮了,憨憨地点头:“好啊好啊!鹏哥,啥时候?”

婉宁正在和王珂分享一本新买的散文集,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笑着摇头:“你们啊,三句话不离吃。不过,张鹏说得也有道理,天气确实凉了,大家都要注意保暖,别感冒了。”说着,她下意识地拢了拢外套的领子。

王珂轻声附和:“嗯,我妈妈昨天也让我把厚被子拿出来了。”她的目光掠过窗外凋零的银杏,又悄悄落在常明身上。他正安静地看着一本厚厚的《芥子园画谱》,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临摹着书上的线条,侧脸在秋日的光线下显得格外专注柔和。自从上次一起画了那幅《青春赛场》后,王珂觉得和常明之间那种因绘画而产生的无声交流,似乎更频繁了。

常明似乎感受到目光,抬起头,正好对上王珂还没来得及移开的视线。他微微怔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扬了扬手中的画谱:“这本画谱里的山石皴法讲得很细,挺有意思的。”

王珂的脸颊微热,连忙点头:“是……是啊,芥子园画谱是经典。”

许年看到这细微的互动,用胳膊肘撞了一下刘夏,挤眉弄眼,被刘夏没好气地瞪了回去。张鹏则嘿嘿一笑,在本子上又记了笔什么,美其名曰“观察记录”。

这种平淡琐碎的日常,构成了他们秋日生活的主旋律。学习依旧是重心,但不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巨石。下午的自习课,五人小组依旧会聚在一起。

“婉宁,这道化学平衡的题目,你帮我看看这个平衡常数的计算对不对?”刘夏拿着习题册凑过去。

婉宁仔细看了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演算起来:“这里,你代入浓度的时候,有个系数忘了平方了……”

旁边,许年正对着一道英语完形填空抓耳挠腮,张鹏凑过去,指着其中一个选项:“年哥,你看这个空,前面是‘although’,表示转折,后面肯定不能选顺承意思的词啊,得选个带点儿对立意味的。”

“哟呵!鹏鹏,可以啊!英语有长进!”许年惊讶地拍了他一下。

张鹏得意地一扬下巴:“那是!咱现在也是要考大学的人,不能拖后腿不是?再说了,研究菜谱也得看懂英文调料说明啊!”

他的话引来一阵低笑。陈浩则在婉宁的督促下,老老实实地背诵文言文,虽然依旧磕磕巴巴,但态度极其认真。常明偶尔会放下画谱,加入讨论,他的思路清晰,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王珂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总是很到位。

这种互助学习的氛围,平和而有效。没有激烈的竞争,只有共同的进步。他们就像几棵并肩生长的树,在秋日的阳光下,各自吸收养分,又彼此投下荫蔽。

周末,去常明家聚会几乎成了固定项目。这个周六,张鹏没有研究新火锅底料,而是神秘兮兮地抱来了一个小纸箱。

“各位!今天咱们不研究吃的,研究点好玩的!”他打开纸箱,里面是几个透明的塑料盒,装着五颜六色的、像橡皮泥一样的东西,还有各种小模具、刻刀等工具。

“这是……橡皮泥?”许年好奇地拿起一盒。

“什么橡皮泥!这叫超轻粘土!”张鹏纠正道,“可塑性特别强,干了以后会变硬,可以做成各种小摆件。我想着,老是吃吃喝喝也没意思,咱们可以动手做点小玩意儿,放在笔筒边上,或者当礼物送人都行。”

这个新提议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这个好玩!比画画简单!”许年跃跃欲试。

“看起来挺有意思的。”王珂拿起一盒粉色的粘土,轻轻捏了捏,手感柔软。

常明也颇有兴致地看了看:“嗯,可以尝试做点立体的小东西。”

于是,这个周六的下午,常明家的工作室变成了手工坊。张鹏作为“技术指导”,给大家分发粘土,讲解基本的揉捏、塑形技巧。一开始,场面有些混乱,许年想把粘土搓成圆球,结果搓成了不规则多边形;刘夏想捏一只小狗,结果捏出了个四不像,自称是“抽象派神兽”;陈浩力气大,一不小心就把粘土压成了薄饼。

“慢点,慢点,要轻轻地,感受粘土的韧性。”张鹏像个耐心的小老师,手把手地教。

王珂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她安静地坐在角落,用白色的粘土捏着一只小兔子,神态专注,手指灵活,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耳朵竖起的兔子就初具雏形。

婉宁也学得很快,她捏了一朵淡紫色的玫瑰花,花瓣层层叠叠,十分精致。

常明没有急于动手,他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拿起一块灰色的粘土,开始塑形。他的动作沉稳而精准,手指仿佛带着尺子,很快,一个颇具现代感、线条流畅的小笔架就出现了。

“哇!常明,你捏的这是……建筑模型吗?”许年凑过来看。

“随便捏着玩。”常明淡淡一笑。

在张鹏的指导和互相帮助下,大家的作品渐渐有了模样。许年最终放弃高难度创作,老老实实地捏了几个色彩鲜艳的小蘑菇;刘夏的“神兽”经过修改,勉强能看出是只蹲着的猫;陈浩做了一套憨态可掬的迷你餐具;张鹏自己则捏了一个咧嘴笑的卡通火锅,惟妙惟肖。

奶奶端着水果进来,看到一桌子的“奇珍异宝”,乐得合不拢嘴:“哎呦,这都是啥呀?真好看!我们明明还会捏小房子呢?”

“奶奶,这是我捏的兔子。”王珂把小白兔递给奶奶看。

“像!真像!珂珂手真巧!”奶奶接过,爱不释手。

夕阳西下,大家的作品摆了一桌子,形态各异,充满童趣。它们将被放在窗台上风干,成为这个秋天独特的纪念。

“下周末,等它们干了,我们可以给它们上色。”常明提议。

“好主意!那就更像样了!”张鹏积极响应。

活动结束后,大家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像往常一样,帮着收拾干净,然后围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深秋的傍晚已有凉意,但捧着热茶,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心里却是暖的。

他们聊着即将到来的月考,聊着对寒假的模糊计划,聊着各自班级里的趣事,也聊着一些漫无边际的、关于未来的遐想。没有特定的主题,想到什么说什么,气氛轻松而惬意。

许年忽然说:“感觉这学期过得真快,一晃都快元旦了。”

刘夏点点头:“是啊,比高一感觉快多了。”

婉宁轻声说:“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慢慢适应了吧,而且……大家在一起,时间就好像过得特别快。”

王珂小声补充:“而且发生了好多事。”

常明看着远处天际最后一抹橘红,缓缓说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这学期,也算收获不少。”

张鹏嘿嘿一笑:“最大的收获,就是咱们这个‘吃货加强力手工小组’越来越壮大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是啊,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和奖状,更是这份日益深厚的友谊,是彼此陪伴走过的每一天,是这些看似平淡却充满温暖的“秋日絮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