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 > 第78章 完整的圆

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 第78章 完整的圆

作者:靑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03:50:49

半个月的时间,仿佛被拉长的糖丝,在刘夏焦灼的期盼与朋友们每日风雨无阻的“情报输送”中,终于缓慢而坚定地流淌过去了。拆除了那束缚他近一个月的、笨重而恼人的石膏,膝盖上换成了更贴合、支撑性更好的专业运动护膝。

在医生最终点头许可和父母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叮嘱下——从“上下楼要小心”到“课间别乱跑”,再到“感觉不舒服立刻告诉老师”——刘夏终于获得了重返校园的“许可令”。

返校的那天清晨,天际刚泛起鱼肚白,刘夏就已经醒了,并且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次入睡。他反复检查着书包里的文具、新书、还有婉宁为他精心整理的、厚厚一叠笔记,心情如同被春风鼓满的船帆,激动、雀跃,又带着一丝近乎近乡情怯的忐忑。这感觉,竟与多年前第一次背起小书包踏入校门时如此相似。

当他终于收拾妥当,一侧腋下架着单拐,另一侧被特意早早赶来的许年稳稳搀扶住(尽管刘夏一路上都在强调“我自己真的能行”,但许年那看似随意搭着的手却始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一步步向校门口挪去时,远远地,就看到那几个早已刻进骨子里的熟悉身影,正如同一排挺拔的小白杨,沐浴在初秋的晨光中,翘首以盼。

“夏哥!欢迎归队!” 陈浩永远是行动最快、情感最外露的那个。他一个箭步冲上来,张开双臂就想给刘夏一个结实的拥抱,却在最后一秒猛地刹住车,双臂尴尬地悬在半空,生怕碰疼了那只还略显脆弱的伤腿。那副想碰又不敢碰、欣喜又小心翼翼的模样,显得笨拙又格外真挚。

“慢点走,不着急,时间充裕得很。” 常明脸上带着沉稳的笑意,自然而然地伸出手,接过了刘夏肩上略显沉甸的书包,动作流畅而体贴,减轻了他身体的负担。

婉宁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递上一瓶拧开了盖子的矿泉水,眼神温柔,仿佛在说:“路上辛苦了吧?”

看着伙伴们那一张张洋溢着真诚关切的笑脸,刘夏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汹涌而出,瞬间冲垮了这一个月来因伤病隔离而产生的孤独感,以及因暂时“掉队”而滋生的一丝难以言说的自卑。他回来了,真真切切地回到了他的伙伴中间,这个认知让他鼻腔微微发酸,却又无比踏实。

走进高二(八)班的教室,瞬间便迎来了一阵善意的瞩目和此起彼伏的问候。

“刘夏,回来啦!”

“伤好利索了吗?欢迎回来!”

“夏哥,位置给你留着呢!”

同学们的目光中带着敬佩和友善。毕竟,眼前这个拄着拐杖的男生,是为学校在省联赛赛场上拼到最后一刻、负伤离场的“英雄”。就连平时不太说话的几个同学,也投来了善意的微笑。班主任陈老师也早已到了教室,见到刘夏,立刻亲切地迎了上来,仔细询问他膝盖的恢复情况,拍着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坚定地叮嘱:“回来了就好,但千万别逞强,学习和康复都要循序渐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当刘夏在朋友们的簇拥下,终于坐到那个为他保留了半个多月、擦拭得一尘不染的座位上时,他情不自禁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明媚的阳光,黑板上老师留下的清晰板书,耳边伙伴们压低嗓音的窃窃私语,甚至空气中漂浮着的、淡淡的粉笔灰的味道……这一切曾经熟悉到近乎忽略的日常,此刻却汇聚成一股无比真实而安心的力量,将他紧紧包裹。那个由他们五人小组构成的、无形却坚韧的“圆”,在缺失了一角半个月后,终于再次变得完整无缺。这种失而复得的圆满感,让刘夏的心瞬间被填得满满的。

课间的十分钟,刘夏自然成了绝对的焦点。以许年、常明、婉宁、陈浩为核心,加上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大家围在他的座位旁,七嘴八舌地向他“补课”。内容包罗万象:新来的英语老师有个有趣的口头禅;物理老师讲课速度飞快,堪比火箭;后排的谁和谁最近似乎走得特别近,苗头可疑;班上最近流行起什么新的课间游戏……信息量巨大而琐碎。

刘夏笑着,努力地听着,试图将这些鲜活生动、带着现场温度的信息,与许年这些天通过笔记和口述传递的、相对抽象的“情报”一一对应、拼接起来,让自己能更快地重新融入这个阔别半月、已然有些许陌生的集体氛围。

常明更是迫不及待地拉着一个文静秀气的女生来到刘夏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刘夏,给你隆重介绍一下,这是王珂,咱们班新发现的宝藏女孩!画画特别厉害,绝对是专业水准!”他接着又转向王珂,热情地解释道,“这就是我们常跟你提起的刘夏,画展那天也在的,不过可能没什么印象了!”

王珂有些腼腆,白皙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细框眼镜,声音轻柔却清晰:“你好,刘夏。你在省联赛的比赛……很勇敢,我们都看了。”她巧妙地用了“勇敢”一词,避开了可能涉及伤痛的敏感字眼,显得格外体贴。

刘夏赶紧笑着回应,语气爽朗:“谢谢谢谢!唉,就是运气不太好,关键时候掉了链子。听说常明这小子最近画画水平大涨,原来是拜了名师啊!他以前就知道画些奇形怪状的火柴人自娱自乐。”

常明立刻夸张地反驳,引来大家一阵善意的哄笑。王珂看着这个氛围轻松、彼此间充满信任和默契的小团体,也忍不住抿嘴微笑起来,觉得这个班级,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显得格外温暖有活力。

刘夏的正式回归,如同给精密的仪器注入了最后一块关键齿轮,五人小组的日常运转模式得以全面重启。早晨,他们会约在校门口集合,然后一起上楼;课间,总会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或简单闲聊;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饭时,大家会默契地放慢脚步,迁就刘夏尚且不便的行进速度,还会主动帮他端餐盘;放学后,如果刘夏需要去医务室做简单的理疗或是复查,也总会有人主动留下陪伴。

在这个紧密的团体中,婉宁依然是那个学习的定海神针,她思路清晰,善于总结,总能将复杂的知识点梳理得条分缕析;许年则是当之无愧的气氛担当,有他在的地方从不缺少欢笑,他总能敏锐地察觉伙伴们的情绪变化,并用他的方式化解低迷;常明心细如发,像团队的大管家,记得每个人的值日、重要的截止日期,会适时提醒大家添减衣物、带齐物品;陈浩话不多,却是最踏实可靠的行动派,默默承担着体力活,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第一个无声地伸出援手;而刘夏,虽然暂时告别了球场上的奔跑跳跃,但他那份天生的乐观和如同阳光般的幽默感,依旧是维系团队凝聚力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他能迅速化解偶尔的小摩擦,用自嘲化解因伤病带来的尴尬。

当然,步入高二,每个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学业压力陡然提升了一个量级。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绝非高一时可比,老师们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尤其是在他们主动选择的理科班,数、理、化这些学科的难度更是呈现出阶梯式的增长。试卷上的题目变得更加灵活、综合,对逻辑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幸运的是,他们五个人在理科方面都具备不错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团队学习”这张王牌。常明对物理概念和数学推导有很好的直觉和理解;刘夏在化学方程和实验原理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错的悟性;婉宁自不必说,她的理科思维严谨,各科均衡且优秀;许年虽然稍显跳脱,但思维活跃,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解题角度;陈浩基础扎实,计算细心。当他们聚集在一起自习时,常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道难题,你提供一种思路,我补充一个条件,他验证一个结果,往往能在集思广益中找到最巧妙的解法。这种“1 1>2”的团队优势,在应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和挑战时,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效。

放学后的时光,也常常被学习填满。他们有时会结伴去图书馆,占据一张长桌,各自埋头钻研,遇到难题时便低声讨论。看着刘夏虽然因为腿伤暂时无法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却能沉静地坐在书桌前,眉头微蹙,认真演算着曾经可能让他头疼的物理习题或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笔尖在草稿纸上划过沙沙的声响,许年、常明他们知道,刘夏是真正将父亲那次深谈的话听进了心里,并且开始在他所选择的这条新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

篮球,依然会是他们之间永恒的话题之一,是青春记忆里最鲜亮的一笔,但如今谈论起来,更多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和共同拥有的美好回忆,它不再沉重到需要承载关于未来的全部梦想和重量。刘夏甚至会偶尔拿起一本厚厚的物理习题集,故作严肃地开玩笑:“看来以后想在‘赛场’上得分,得靠能不能攻克这道电磁学大题了。”引得大家会心一笑。

夕阳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余晖透过行道树的枝叶缝隙,在放学的路上洒下斑驳跳跃的光点。五个年轻人的身影被斜阳拉得长长的,交织在一起。他们聊着今天课堂小测的得失,商量着周末是去图书馆还是允许刘夏适度活动的户外计划,也憧憬着看似遥远却又一步步临近的高考与大学梦想。

尽管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高二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前方必然会有更多的书山题海、更多的压力考验,但在此刻,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下,他们的心中充盈着的,是好友重逢的巨大喜悦,是能够继续并肩作战的十足底气,以及对共同描绘的未来蓝图的热切期待。这个秋天,因为这个再度完整、开始缓缓向前滚动的“圆”,而显得格外的澄澈、明亮,充满了无限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