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71章 郑老秘方,强强联手

刘主任走后,李秀芬没立刻进屋。她站在门口,听着锅里粥还在咕嘟响,手里的缝衣针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又收进了布枕。她转身回屋,把那张写着“酱菜、麻花、改衣”的纸折好,压在工业券下面。

第二天一早,她照常生火做饭。刚把小米倒进锅里,就听见隔壁传来咳嗽声。是小强的声音,一阵接一阵,听着不像普通的感冒。

她掀开锅盖看了看,粥还没熟。她顺手舀了点热水,加了红糖和姜末搅了搅,端着碗去了孙桂香家。

门没关严,她推了一下就开了。屋里光线暗,小强蜷在炕上,脸有点发红。孙桂香正用湿毛巾给他擦额头。

“又烧起来了?”李秀芬把碗放下,“刚才咳得厉害。”

“夜里就开始咳,早上更重。”孙桂香声音发紧,“药也吃了,就是不退。”

李秀芬摸了摸孩子额头,又看了眼舌苔。“这不光是风寒,像是底子虚,扛不住。”

“能怎么办?我们这种人家,哪敢三天两头跑医院。”孙桂香低头搓着毛巾,“他爸走得早,我一个人拉扯他,就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李秀芬没说话,坐下来轻轻拍着小强的背。等孩子喘匀了,她才说:“我知道你难。可孩子总这么病着也不行。咱们得想办法让他身子壮起来。”

孙桂香抬头看她一眼,眼里全是愁。

从那天起,李秀芬开始留意小强的情况。她发现这孩子不仅容易感冒,还爱出汗,饭量小,走路没力气。她心里明白,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好的事,得调养。

她想到了郑老爷子。

那人独居多年,不爱搭理人,但她记得有次小强发烧,她煮了姜汤喂他,郑老爷子正好路过,说了句“加片陈皮”。她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老人懂的东西可能不少。

她没直接去问。第二天清早,她打好一壶热水,放在郑老爷子门口的小凳上,旁边压了张纸条:天冷,您泡脚暖和。

第三天,又是一壶。

第四天早上,她再去送水时,门开了。郑老爷子站在门口,穿着旧棉袄,手里拿着搪瓷缸。

“以后不用送了。”他说,“我自己能打。”

“您住得远,我顺路。”李秀芬笑了笑,“水烧开了,凉一会儿正好。”

老人看了她一眼,没再推辞。

过了两天,小强又咳得睡不着。晚上十点多,李秀芬抱着孩子在院里走动,想让他顺气。郑老爷子屋里灯还亮着,窗户上映出他坐着的影子。

她走过去,在窗台边停下。“郑叔,小强这咳嗽老不好,您见得多,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他少受罪?”

屋里静了几秒。老人拉开一条门缝。

“不是所有咳嗽都能用药压住。”他说,“有些是肺气弱,得养。”

“怎么养?”

“饮食要温,不能吃凉的。早晚喝点山药糊,加点莲子。屋里别太闷,但也不能吹风。”

李秀芬认真听着,一句句记下。

“还有,”老人顿了顿,“他是不是总出虚汗?”

“是。”

“那是气没根。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泡脚,加点艾叶。白天让他自己搓耳朵,从上往下,每天搓热。”

她说:“我教他。”

老人点点头,把门关上了。

这些法子她都试了。山药莲子熬成糊,每天早晚给孩子吃。她还特意买了小铜盆,烧热水给小强泡脚。几天下来,咳嗽轻了些,夜里也能睡整觉了。

但她知道,这还不够。

一天下午,她帮郑老爷子补窗纸。冬天快到了,北风一刮,窗户漏风。她踩着小板凳贴纸,老人坐在炕上看着。

“您这屋子挺干净。”她说,“东西都归得齐整。”

“活了一辈子,就这点习惯。”老人低声说。

她顺手整理他桌上的杂物,看见抽屉没关严,里面露出一本旧本子,封面发黄,写着“养生琐记”。

她没多看,合上了抽屉。

第二天,她煮了一碗小米红枣粥,盛在瓷罐里送去。“听说您胃不好,这个暖胃。”

老人接过罐子,打开闻了闻,没说话。

过了两天,李秀芬再去时,老人从抽屉里拿出那本子,翻到一页,递给她。

“这是调理虚劳的方子。”他说,“山药、莲子、百合、芡实,四样为主。要是出汗多,加点浮小麦。熬的时候火要慢,至少一个钟头。”

她接过本子,手指碰到纸页,发现边角有磨损,字迹工整,像是抄过很多遍。

“我能抄一份吗?”

老人盯着她看了很久。“你拿去看吧。但别到处说是我给的。”

“我明白。”她点头,“我就为小强用,绝不外传。”

她回家后,把方子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每味药都核对清楚,用量也记准。她按方子熬了第一锅,颜色清亮,味道微甜。小强喝完,当晚就没咳醒。

一个月过去了。小强脸色渐渐红润,饭量大了,上学也不用孙桂香送了。有天早上,他自己背着书包出门,路过李秀芬家门口,大声喊:“秀芬婶!我今天不冷了!”

她正在院里晾晒陈皮,听见声音抬起头,笑了。

孙桂香后来登门道谢,眼圈发红。“以前总觉得日子熬不出头,现在看着孩子能跑能跳,我这心里才算踏实了。”

李秀芬说:“以后还得注意保暖,别让他累着。夏天也别贪凉。”

“我都记着。”孙桂香拉着她的手,“你是我们娘俩的贵人。”

这事在院里慢慢传开了。赵大妈说:“秀芬不光会做吃的,还会调理人。”吴婶也嘀咕:“难怪她家孩子从来不生病,人家是有讲究的。”

只有郑老爷子依旧沉默。但他门口的热水,她继续送。有时他开门接,有时只把空壶放回原处。

这天傍晚,李秀芬在院里整理晒干的枸杞和陈皮,准备下周再熬一锅补汤。她把药材分装进小布袋,一边数着份量。

郑老爷子坐在屋檐下的小椅子里,手里摩挲着那本旧笔记。太阳快落了,光线斜照在他脸上。

她走过去,把手里的棉护膝递给他。“天要冷了,您膝盖怕风,这个垫着暖和。”

老人接过,没说话,低头看了看。

“小强能好起来,全靠您那方子。”她说,“您教的不只是药,是救人的本事。”

老人抬眼看了她一下,嘴唇动了动,还是没出声。

她转身要走,听见身后有动静。回头一看,老人从茶杯底下抽出一张折好的纸,放在椅子边上。

“这个,”他说,“是冬季防咳的配伍。你拿去,要是有用,就用。”

她走过去拿起纸条,展开看了一眼:橘红、茯苓、炙甘草、炒白术。

她把纸条小心叠好,放进围裙口袋。

“谢谢您,郑叔。”

老人没应,只是把茶杯拿起来,吹了吹热气。

她回到自家灶台前,锅里正熬着下一锅山药羹。她掀开盖子看了看,米粒已经化开,汤面起了细泡。

她调小了火,转身去拿勺子。

院外传来脚步声,小强背着书包跑进来,脸蛋通红。

“秀芬婶!”他站在门口喊,“我今天体育课跑了八百米,老师说我进步最大!”

李秀芬笑着应了一声,端起锅边的碗,舀了一勺羹。

热气升起来,扑在她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