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98章 地下物件,神秘猜测

天刚亮,李秀芬就起身了。她先去炉子边看了看,火苗比昨晚稳了些,但烟囱还是有点堵,风门调小后勉强能烧。她没再动,只记下这事得让林建华白天回来处理。

她出了屋,手里拿着一块旧布和一双粗线手套。菜窖口还盖着木板,昨儿收工太晚,那个铁盒子一直没来得及细看。她走到窖口,掀开板子,一股湿土味冒出来。

赵师傅已经蹲在边上,正用抹布擦一把小铲子。见她来了,抬头说:“我就知道你早会来。这盒子埋得深,位置也不像乱扔的,像是特意藏的。”

他递过一个巴掌大的铁皮盒。锈得很厉害,但能看出四面有压出来的花纹,边角一圈刻着数字,“1947”还能辨认。

李秀芬接过盒子,沉手,摇了一下,里面有点响动。她抬头时,看见郑老爷子站在自家门口,拄着拐杖,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东西上。

她走过去,把盒子举高一点:“郑伯,您看看,这是啥?”

郑老爷子没接,只盯着看了几秒,眉头慢慢皱起来。他没说话,转身回屋,一会儿拿了个老花镜出来,又慢慢走回来。

“给我看看。”他说。

三人挪到院子中间的石台旁坐下。赵师傅掏出烟袋点了一锅,边抽边笑:“我还以为是哪家藏的钱罐子,结果挖出个铁疙瘩。你说是不是老物件?”

郑老爷子戴上眼镜,手指沿着盒盖边缘慢慢摸,停在锁扣处敲了两下。声音空荡荡的。

“有夹层。”他说。

赵师傅不信:“里头能装啥?钥匙?地契?”

“不像。”郑老爷子摇头,“这种盒子,不是家用的。”

李秀芬小心用剪刀撬开锈死的锁扣,盖子“咔”一声弹开。里面没有钱,也没有首饰,只有一叠发黄的纸片,最上面压着一枚铜牌。

她把铜牌拿出来。圆形,一面刻着波浪线和一根竖线,另一面有几个字:**华北联络站·丙三**。

赵师傅凑近看:“这是……单位发的证章?”

没人回答。李秀芬翻过那叠纸,纸上是手写的字,墨迹淡了,但还能看清——“短波接收频率校验表”“每日八时通报”“信号中断三次以上即焚毁”。

她念出声:“‘若失联超七日,视为暴露,后续人员不得再启用此点’。”

赵师傅吸了一口烟,又缓缓吐出来:“听着不像正经单位的事。”

郑老爷子一直没动,这时伸手拿起那张频率表,指尖在“丙三”两个字上停了几秒。

“丙三是这儿。”他低声说。

“哪儿?”赵师傅问。

“咱们这个院子。”郑老爷子抬眼,“抗战后期,这儿是地下电台的一个接应点。丙三号,负责收发军情。”

赵师傅愣住:“你咋知道这么清楚?”

郑老爷子没看他,把纸放回去,盖上盒盖。“因为我在丙二。”

空气一下子静了。赵师傅嘴张了张,没说出话。李秀芬也没想到,这个平日不吭声的老人,竟跟这盒子有关系。

“那后来呢?”她轻声问。

“人没了。”郑老爷子说,“一九四八年春天,信号断了。我再去时,房子空了,人没影。我以为没人活下来。”

他顿了顿:“这盒子能留到现在,说明有人临走前埋了它。”

赵师傅挠了挠头:“可为啥不带走?要是重要东西,不该留下来啊。”

“可能是来不及。”李秀芬说,“或者,是想让后来的人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

赵师傅哼了一声:“知道又能怎样?都过去几十年了。”

“可这是真的事。”她说,“有人在这儿熬夜发报,冒着掉脑袋的险,就为了传一句话。现在我们住这屋子,烧煤做饭,孩子上学,谁还记得?”

赵师傅不说话了。

郑老爷子把盒子推回她面前:“你收着吧。我不碰这些了。”

“不能放您那儿吗?”她问。

“我不想再想起。”他说完,站起来,拄拐往屋走,背影有点晃。

赵师傅抽完最后一口烟,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老郑这些年,从没提过以前的事。你这盒子,怕是勾起他心事了。”

“我不是故意的。”李秀芬说。

“他知道。”赵师傅摆摆手,“就是没想到,真有人把东西留到今天。”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李秀芬把盒子包进布里,抱在怀里。

“我得问问街道。”她说,“这种东西,不能私留。”

“该交就交。”赵师傅点头,“不过……也别说得太玄乎。现在人一听‘地下’‘电台’,容易想多。”

“我知道。”她应道。

赵师傅起身要走,走到门口又回头:“秀芬,这事你处理得对。换别人,说不定偷偷打开看,或者扔了。你没乱来。”

他拍了下她肩膀:“年轻人里,你能稳得住。”

人走了,院子里安静下来。李秀芬坐在石台边,手里还抱着盒子。阳光照在布包上,暖的。

她正想着怎么跟街道说,钱婶忽然探出头:“秀芬,你们刚才说啥‘地下电台’?”

她吓一跳:“你怎么听见了?”

“窗户开着。”钱婶走出来,脸色有点紧,“那东西……不会惹麻烦吧?”

“就是个老盒子,记录本。”李秀芬说,“准备交给街道备案。”

“可别牵连大院。”钱婶压低声音,“现在查得严,万一说是特务遗留物……”

“不是特务。”李秀芬说,“是抗战时的情报员。”

“那也不好说。”钱婶摇头,“你赶紧处理,别传开。”

她刚想解释,吴婶也在窗口嚷起来:“哎哟,不会是藏金条没挖全吧?我看你们神神秘秘的!”

李秀芬没理她,抱着盒子回屋。她把盒子放进五斗柜最下面的抽屉,又用针线筐压住。

中午林建华回来吃饭,她把事情说了。他听完,盯着抽屉看了会儿。

“我下午上班带去街道办。”他说,“让他们登记一下。”

“嗯。”她点头,“别说是从咱院挖出来的,就说路上捡的。”

“行。”他夹了口菜,“这事儿别再提了。”

饭吃完,林建华去上班。李秀芬洗了碗,把棉被抱出来晾在院绳上。阳光好,她打算晒完被子再把炉子烟囱清一遍。

她正搭梯子,赵师傅又来了。

“街道那边我打听过了。”他说,“你家老林送去的盒子,值班员记了编号,说要上报区里。”

“他们怎么说?”她问。

“没多问。”赵师傅说,“就是让写个发现经过。老林写得简单,就说家属院修储物坑时出土,无其他线索。”

“那就好。”她松了口气。

赵师傅看着她挂被子,忽然说:“你知道老郑为啥不肯再提那年的事吗?”

她摇头。

“丙三号的人,是他弟弟。”赵师傅声音低下去,“他找过很多年,一直不知道是死是活。这盒子一出现,等于证明人没了。”

李秀芬手停在半空。

“他不说,是因为不敢信。”赵师傅叹气,“现在信了,反而更难受。”

她没说话,低头继续拍打棉被。灰尘在阳光里飞。

下午三点,阳光斜了。李秀芬把被子收下来,折好抱回屋。路过厨房时,她顺手拎起炉钩和小铲子。

她蹲在炉子前,拆开第一节烟囱管。里面果然积了不少黑灰,她一点点掏出来,装进旧报纸里。

正干着,林建华回来了。

“街道回话说,盒子列为历史资料,不涉政,没事了。”他说。

“那就好。”她擦了擦手。

“老郑今天去街道了。”林建华说,“他看了登记本,确认了盒子编号,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她点点头。

林建华蹲下来看炉子:“这烟囱得全拆一遍,光清这一节不够。”

“明天再弄吧。”她说,“今天够累了。”

他应了声,起身进屋。她最后检查了一遍炉膛,合上炉门。

外面天还没黑,风小了。她站在院里,看着各家窗户透出的光。

晚上七点,她正切白菜准备熬粥,听见外面有动静。

抬头一看,郑老爷子站在菜窖口,手里拿着一张纸。

她走出去。老人把纸递给她。是一张手绘的图,画着院子布局,标了几个点。

“这儿。”他指着一个角落,“以前架过天线。下雨天容易漏电,得绕开。”

“您是说……还能用?”她问。

“早就拆了。”他说,“但我怕你们修别的时候,挖到电线桩。”

她看着图,突然明白:“您是怕别人再伤着。”

老人没点头,也没说话,转身慢慢往回走。

她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张图。

院灯亮了,风吹动晾衣绳上的毛巾,轻轻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