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94章 手艺传承,希望萌芽

天刚亮,院里还安静。李秀芬端着簸箕从厨房出来,把昨夜泡好的豆子倒进锅里。她抬头看了看郑老爷子的屋子,门关着,窗台上那套笔墨已经收走了。

她扫了扫门前的落叶,听见屋里有响动。林建华翻身下了床,靸着鞋走到外间,搓了把脸:“今天厂里加班,中午不回来。”

“知道了。”她说,“我给你留饭。”

他喝了碗粥就出门了。李秀芬洗了碗筷,正要回屋,看见郑老爷子慢慢推开房门,手里拎了个旧木箱。箱子边角磨得发白,锁扣锈了,用一根麻绳绑着。

她走过去,从灶上端了碗热豆浆递过去:“您喝口暖暖身子。”

老人接过碗,没说话,低头吹了吹热气。

“您不是答应教小强做灯笼架子?”她说,“这会儿正好。”

老人抬眼看了看她,又看看自己手里的箱子,叹了口气:“几十年没动过这玩意了。”

“可您还记得。”她说,“小强也愿意学。”

她转身叫来小强。孩子穿着补丁裤,站在门口不敢靠近。她帮他拍了拍肩上的灰:“郑爷爷教你扎兔子灯的骨架,学会了明年中秋就能自己做个会转的。”

小强眼睛亮了一下,又低下头。

郑老爷子蹲下,解开麻绳,打开箱子。里面躺着几根削好的细竹条,一把小刀,还有半卷棉线。他拿起一根竹条,在手里轻轻弯了弯,发出细微的咔声。

“这竹子要选三年以上的。”他说,“太嫩容易断,太老不好弯。”

小强伸出手想拿,又缩回去。

“拿吧。”老人把一根竹条递给他,“先摸摸。”

孩子接过,手指微微发抖。竹条冰凉,表面光滑,带着一点弧度。

“第一步是削头。”老人拿起小刀,示范了一下,“两边削成斜面,好穿线。”

他把刀递给小强。孩子接过去,手一滑,差点划到指头。李秀芬赶紧上前扶住他的手腕:“慢点,别急。”

第一根竹条削到一半,啪地断了。

小强脸一下子红了,声音发颤:“对不起……我弄坏了。”

郑老爷子皱了眉,伸手就要拿回来。李秀芬拦了一下:“再给一根试试。”

老人看了她一眼,从箱底又抽出一根。

“竹子不怕断。”她说着,撕了块软布垫在小强掌心,“你握紧了,顺着它的劲儿来。”

第二根削得慢了些,总算没断。接着绑四根竹条成圈,小强的手一直抖,线绕了好几圈才打上结。最后一个角歪了,整个架子看起来一高一低。

“不行……”小强咬着嘴唇,“太丑了。”

郑老爷子盯着那歪扭的骨架,半天没说话。李秀芬蹲下来,把架子捧在手里:“你看,它站住了,没散。”

她指着角落:“明天咱们糊上纸,挂根绳,点上蜡烛,风一吹照样转。”

小强抬起头,眼里有点光。

老人忽然开口:“手腕再低点,拇指压住线头。”他伸手调整了一下孩子的姿势,“再来一遍。”

这一回,小强稳了些。虽然还是歪,但四角都连上了。他把成品放在窗台,阳光照在竹条上,映出淡淡的影子。

李秀芬说:“我去拿张纸,记下今天学的步骤。”

她回屋翻出个本子,撕下一页,写下“第一课:削竹、打结、成型”。字写得工整,下面画了个简单的图样。

出来时,看见孙桂香站在院门口,手里提着个菜篮,目光直直盯着窗台上的竹架。

“那是……小强做的?”她问。

“是他自己动手的。”李秀芬走过去,“郑爷爷开始教他了。”

孙桂香走近几步,伸手碰了碰那歪斜的骨架。她的手指粗糙,指甲缝里还有洗不净的菜渍。她摸了很久,突然鼻子一酸:“这也能算个灯?”

“能。”郑老爷子拄着拐走过来,“只要心不歪,手就不会歪。”

女人眼眶红了。她转过身,猛地抱住小强,把脸埋在他肩膀上。孩子被抱得有点懵,但没挣开。

“妈……”小强小声叫。

孙桂香没应,只是抱得更紧。

李秀芬轻声说:“以后学全了,说不定能去工艺社试试。现在街道办招人,会手艺的优先。”

孙桂香抬起头,嘴唇还在抖:“可我们……哪有钱买材料?”

“材料我出。”李秀芬说,“人肯学就行。”

郑老爷子看了她一眼,低声说:“工具我这儿还有。”

孙桂香张了张嘴,没说出话。她松开孩子,转身快步往家走。进屋前,她回头看了眼窗台上的竹架,又看了眼郑老爷子和李秀芬,点了点头。

中午太阳上来,院子里暖了些。李秀芬坐在门口小凳上补手套,针脚细密。她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窗台,那副骨架还在那儿,没人动。

郑老爷子回屋前,把工具箱合上,重新绑好麻绳。经过她身边时,停了一下:“明天教糊纸。”

“小强肯定等不及。”她说。

老人嘴角动了动,没笑,但眼神松了些。

下午赵大妈路过,探头一看:“哟,这是要做灯?”

“小强跟着郑师傅学呢。”李秀芬说。

“哎哟,了不得!”赵大妈拍大腿,“老郑多少年没带徒弟了,这可是大事!”

她踮脚看了看那歪扭的骨架:“虽说不太齐整,可真是孩子自己做的?”

“一根根削的,线也是他自己绑的。”

“不容易啊!”赵大妈摇头,“以前谁敢想,孙家小子还能学手艺?”

她嘀咕两句走了。没过多久,又折回来,塞给李秀芬一小包黄砂糖:“给孩子冲水喝,补力气。”

李秀芬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傍晚林建华回来,看见窗台上的竹架愣了一下:“这是……?”

“小强做的。”她说,“今天第一天上课。”

男人走近看了看,伸手碰了碰骨架:“歪是歪了点,可还真没散。”

他转身进屋,拿出个小铁盒,打开是些螺丝钉和铜丝:“拿这个绑角,比棉线结实。”

李秀芬笑了:“明儿带去给小强用。”

夜里起风,她出门把竹架收进屋,放在桌上。油灯下看,那几道接头歪歪扭扭,像小孩画画。她找来一张白纸,重新画了幅更清楚的图,写上“第二课:糊纸准备”。

第二天一早,小强第一个到。他穿了件干净褂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郑老爷子打开箱子,取出几张素纸。

“纸要薄而韧。”他说,“先裁成条,四周留边。”

他示范怎么刷浆糊,怎么贴边。小强看得极认真,连呼吸都放轻了。

李秀芬站在旁边,手里攥着那张新画的图纸。她没说话,只是看着孩子一点点把纸糊上去。

最后一角贴好,灯笼模样初现。虽然纸有点皱,边也不齐,但它立住了。

小强双手捧着,像是捧着什么宝贝。他跑到孙桂香面前:“妈,你看!”

女人正在拆一件旧毛衣,手指冻得通红。她放下毛线,接过灯笼,翻来覆去看。

“真成了?”她问。

“是我自己做的!”小强声音发颤,“明天还能学糊眼睛!”

孙桂香没说话,低头继续拆毛线。可李秀芬看见,她手抖得厉害,一根蓝线缠在指头上,半天没解开。

郑老爷子站在檐下,手里摩挲着那支旧毛笔。阳光照在院子里,风吹过晾衣绳,一块蓝布轻轻晃动。

李秀芬坐回小凳,拿起手套继续缝。针穿过布料,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小强把灯笼小心包进旧报纸,放进书包最里层。他背起书包要走,又跑回来,对着郑老爷子深深鞠了一躬。

老人愣了一下,抬手扶了扶眼镜。

孩子跑出院子,书包一颠一颠。阳光落在他背上,那包着灯笼的报纸角露在外面,被风吹得微微翘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