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73章 家庭小喜,缝纫升级

锅里的米糊咕嘟冒泡,李秀芬舀起一勺搅了两下,稠乎乎的糊顺着勺边往下淌。乐乐在摇篮里蹬腿,小手抓着布老虎晃,嘴里咿咿呀呀。她刚把勺子放回锅边,门被推开了。

林建华站在门口,帽子都没摘,脸上带着笑。他顺手把门关上,走过来把一张纸条放在小桌上。李秀芬瞥了一眼,是他厂里发的工资单。

“涨了八块。”他说,“五级工了。”

李秀芬没停下手中的活,嘴上应了一声:“那好啊。”

“不是光为这个。”他拉过小板凳坐下,“我想着,你天天缝衣服,手都磨红了。要不,咱弄台缝纫机?”

她抬眼看他。

“‘蝴蝶’牌的,旧的也行。赵师傅说他认识厂后勤的人,能问到路子。”

屋里安静了一下。窗外有孩子跑过,喊了一声什么,又远了。

李秀芬低头看着锅里的米糊,轻轻吹了口气。她知道这事儿不简单。一台缝纫机,得票,得钱,还得有人肯卖。更难的是,一个街道家属搞副业,用机器干活,别人会怎么看。

“你不怕人说闲话?”她问。

“怕啥。”林建华声音不高,但清楚,“我上班干活,你在家做点针线,谁管得着?再说了,你给人改衣服,哪次不是又快又好?人家还抢着来。”

她没再说话,心里却松了一截。

第二天一早,林建华出门前塞给她三张工业券。是他在厂里托人换的,加上自己攒的一点,凑了五张。李秀芬收进针线筐最底下,上面压着一块蓝布头。

中午她去供销社转了一圈。柜台里摆着崭新的“蝴蝶”牌,标价一百六十八。旁边还有台旧的,漆皮掉了几块,标着一百一十。她没问,只看了看就走了。

回来路上碰见赵大妈,拉着她说东家西家的事。她顺口提了句想买缝纫机,赵大妈眼睛一亮:“哎哟,你可算要添家伙了!我二舅家儿媳妇就有台,踩起来哗哗的,裤子十分钟一条!”

“旧的也能用?”李秀芬问。

“当然!只要轮子转得顺,针头不卡就行。实在不行,还能找人修。”

晚上林建华带回信儿,说那人答应看看有没有退下来的旧机器,下周给回话。李秀芬正给乐乐缝小褂子,听了只是点头,手里的针线没停。

她其实早就不靠手缝了。之前接的活,都是夜里等人都睡了,拿块木板垫着,学着记忆里的样子,用最简单的直线来回压。做出的衣角平整,没人看得出不是机器做的。但她知道,真要有台机器,她能做得更快,更好,还能接些复杂的活——比如童装连体衣、女式衬衫领子。

第三天清晨,她蹲在院角的尿盆前,手里捏着一根草棍拨弄。水面上浮着一层薄白。她盯着看了会儿,慢慢站起来,回屋从柜子里摸出个小本子,翻到背面一页,用铅笔写了个日期,画了个圈。

她没跟林建华说。

这几天她总觉得累,早上恶心,闻见煤烟味就想吐。昨儿煮粥时差点打翻锅。现在确认了,心里反倒踏实。她把本子塞回抽屉,顺手摸了摸小腹,还不显,但已经有点胀。

晚上林建华修工具箱,她坐在灯下拼布头。一块红,一块蓝,缝成一朵歪歪扭扭的花。她把它钉在乐乐的百衲衣边上,针脚细密。

“你又做这个?”林建华抬头看一眼。

“给孩子积福。”她说,“老话讲,百家布,保平安。”

他笑了笑,继续拧螺丝。

半夜她起夜,路过桌子,看见那张工资单还压在碗底下。她伸手把它抽出来,折好,放进针线筐。手指碰到那五张工业券,又停了一下,最后什么也没动。

第五天,林建华带回消息,机器有了,是厂工会淘汰的一台,九成新,一百块,带脚踏板和机罩。就是得自己去拉。

“周六我去。”他说,“借老周的板车。”

李秀芬点点头:“我蒸点包子,你带路上吃。”

那天早上她起了个大早,和面调馅,包了三十个菜肉包。临走塞进饭盒,又放了两个煮鸡蛋。林建华背着工具包出门时,天刚亮。

她在家里收拾屋子,把西墙腾出来一块地方。原先堆的旧箱子搬开,扫干净,铺上一层油纸防潮。然后量了尺寸,画了个方框在地上。

中午他回来了,脸通红,额头上全是汗。身后跟着一辆板车,上面盖着帆布。她赶紧迎出去,两人一起把机器抬下来。

是个深绿色的“蝴蝶”牌,机身擦得发亮,只有底座有一点锈。打开机罩,里面干干净净,针头锃亮,轮子一转就滑。

“人家保养得好。”林建华一边卸车一边说,“前任主人是女工,退休了才让出来的。”

她没说话,蹲下身子,手指摸过机头,凉的。她试着踩了一下踏板,轮子转起来,发出均匀的嗡声。

她笑了。

当天下午,她拆了两件旧衣,调好针距,先练直线。布料送进去,针脚整齐,速度平稳。她又试了转弯,拐角利落,没歪一点。

晚饭后,她把机器盖上罩子,忽然想起什么,从针线筐里拿出那朵布花,用夹子固定在机头侧面。

“干嘛?”林建华问。

“好看。”她说。

他没再问,帮她把工具箱挪到墙角,空出更多地方。

夜里她睡不着,翻身看向那台机器。月光照在机罩上,映出一道浅影。她把手放在肚子上,轻轻按了按。

第二天一早,她拆了床单,裁成四块,准备做新被套。这是第一次用机器做大件。布料铺开,她对齐边角,压上线。踏板一下一下踩下去,布料匀速前进,针脚密实。

林建华站在旁边看:“你挺熟啊。”

“以前看过。”她答。

其实她是凭记忆一点点调的。线太紧会断,太松会跳针。她试了三次,终于找到合适张力。

做到第三个被套时,针突然卡住。她停下,掀开机头检查,发现线轴缠住了。她拆开重绕,重新穿线,再试,顺畅了。

“你比裁缝店的还稳。”林建华说。

她没应,低头继续缝。

中午她做了顿面条,炸了点葱花酱。吃完饭,她洗了手,坐在小凳上,从抽屉里拿出那个小本子。翻到空白页,写下:“1978年4月12日,缝纫机到家。”

下面一行,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写上了:“怀上了,约两个月。”

合上本子,她把它塞进最里层的夹层,压在一堆旧布头底下。

傍晚,她正在收晾着的被套,林建华从厂里回来,手里多了半斤瘦肉。

“发劳保。”他说,“今晚炖肉?”

“行。”她接过肉,“切点萝卜一起炖,不腻。”

他进屋放下包,忽然回头:“你这两天是不是不舒服?脸色有点白。”

她正叠被套,手停了一下:“没事,天热,有点累。”

他“嗯”了一声,没再问。

晚上吃饭时,她夹了一筷子萝卜,慢慢嚼。肉香混着汤味,她忽然觉得饿。又夹了一块肉,吃了。

林建华看着她:“你最近饭量大了。”

她低头扒饭:“活多了,耗力气。”

他没说话,把碗里的肉全拨到她碗里。

夜里,她靠在床上,手摸着肚子。外面安静,只有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她闭上眼,听见自己心跳,稳稳的。

明天她打算接孙桂香的活。孩子要上学,得改两件外衣。以前用手缝,得两天。现在,一天就能做完。

她想着怎么排布料,怎么省线,怎么让袖口更服帖。想着想着,眼皮沉了。

最后一丝清醒时,她听见林建华在床那边翻了个身,轻声说:“机器响了一天,听着踏实。”

她没应,嘴角动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她起床烧水,准备烫布料。刚把锅坐上,肚子忽然一阵发紧。她扶着灶台站了几秒,等那股劲过去,才继续往炉膛里添柴。

水开了,她拎起壶,往盆里倒。蒸汽扑上来,她眯了下眼。

盆里的布料浸透,她伸手按了按,温度正好。拿起剪刀,对着纸上画的样,开始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