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17章 峰回路转的关键一击

天刚亮,李秀芬就把昨晚整理好的几页纸又翻了一遍。票据按月份排得整整齐齐,副食本、粮票都夹在硬壳本子里,最上面是她手写的食谱记录,哪天用了多少米面、给谁送过饭,一笔不落。林建华坐在床沿上系鞋带,抬头看了她一眼:“真要一样样拿出来给人看?”

“该看的不怕看。”她把本子合上,塞进布包,“他们要是问起我为啥天天往郑家跑,总得有个交代。”

他没再说话,只把搪瓷缸里的水喝完,拎起工具包出了门。临走前拍了下她的肩:“我在厂里也说了,咱家清白。”

她点点头,送他到门口。院里已经有人在扫地,钱婶晾衣服时朝这边望了一眼,又迅速转开脸。赵大妈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半碗剩粥,压低声音:“刘主任说九点,你别迟到。”

“我知道。”秀芬回屋拿了布包,锁上门。

居委会的小屋比平时热闹。几张木桌拼在一起,刘主任坐在中间,面前摊着笔记本。吴婶站在靠墙的位置,手里攥着个灰陶罐,脸上带着几分得意。旁边还有两个常和她搭伙说话的女人,一个抱着胳膊,一个低头抠手指甲。

郑老爷子还没来。

刘主任见秀芬进门,抬了下手:“材料带来了?”

“都在这儿。”她把布包放在桌上,一层层往外拿,先递上粮票副食本,再是记账本和食谱册,“您想查哪天的事,我都对得上。”

吴婶冷笑一声:“装得挺像啊,天天送饭,还记成账本?谁信你这是为了帮人?”

秀芬没理她,转向刘主任:“我从三月初开始给郑爷爷送早饭,因为发现他炉子灭了三天,屋里冷得结霜。那天我蒸了玉米糊饼,端过去时他还穿着棉袄坐在床上。后来我就想着,做多一份也不费事,不如每天捎一碗热的。”

“那你有没有限制他出门?”刘主任问。

“他每天上午都在院里晒太阳,下午有时去街口坐一阵。孙桂香的孩子常找他画画,王霞倒夜班时也请他帮忙照看妞妞。”她翻开本子,“三月十七下雨,我送伞过去,王霞看见的;四月初二蒸豆沙包,钱婶女儿尝了一口,说甜,这些都有人能作证。”

吴婶猛地一拍桌子:“你说有人看见就有人看见?你自己写的本子能当证据?”

“我不是一个人写的。”秀芬看着她,“你要是不信,可以去问。但你现在拿出来的这个罐子——”她指向那灰陶罐,“你说是我私藏的反动物件,可这底下刻着‘丙午年制’四个字,你认得吗?”

没人应声。

“丙午年是哪一年?”刘主任问。

“一九六六年。”秀芬说,“那年郑爷爷被停了药铺的工作,这罐子是他师父传下来的,原来装枇杷膏,治咳嗽的。他藏了这么多年不敢用,不是怕犯错,是怕惹事。现在你把它说成反动东西,是不是歪曲事实?”

吴婶脸色变了变:“你……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因为他亲口告诉我的。”秀芬从本子里抽出一张泛黄的纸,“这是他写的药材单子,笔迹可以比对。如果需要,我现在就能请他来当面对质。”

话音刚落,门口传来拐杖点地的声音。

众人回头,郑老爷子扶着门框慢慢走进来。他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头发梳得整齐,手里仍拄着那根磨光的竹拐。

刘主任起身:“郑师傅,您来了。”

老人点点头,目光扫过吴婶手里的罐子,眉头一皱:“那是我的东西。”

“您能说明用途吗?”刘主任问。

“济安堂的老方子,枇杷叶、川贝、蜂蜜熬成膏,专治干咳久喘。”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我藏它不是为别的,是怕被人当成四旧砸了。这些年我没给人看过病,也没配过药,就怕沾上麻烦。可李秀芬不一样,她见我咳嗽厉害,主动帮我熬药,送饭送水,从没图过什么回报。”

吴婶突然插嘴:“你是黑五类出身,说的话能算数?”

屋里一下子静了。

老人没发火,只是慢慢转过身,直视着她:“我是旧职员,可我没偷过公家一寸布,没骗过街坊一颗糖。你呢?去年冬天偷公共煤堆的煤块,塞进你家灶膛,被赵大妈撞见;前年申请困难补助,说家里揭不开锅,结果端午节包了三斤糯米粽子——这些事,大家心里没数?”

吴婶涨红了脸:“你胡说!”

“我没胡说。”老人语气沉稳,“你要是在意名声,就别先污蔑别人。”

刘主任抬手压了压:“今天是调查会,不是翻旧账。但我要强调一点:举报必须基于事实。”她翻开记录本,“经核实,所称‘反动物件’实为普通药罐,无政治问题;所谓‘非法拘禁’,无任何目击或证据支持。现有材料无法证明被举报人存在不当行为。”

她合上本子:“本次举报内容失实,不予立案。”

吴婶僵在原地,手里的罐子差点滑落。她旁边那两个女人悄悄往后退了半步。

秀芬一直站着,这时才轻轻松了口气。她把本子收进布包,动作平稳。

林建华一直坐在角落,此刻站起身,走到她身边。他没说话,只是把手搭在她肩上。

刘主任看了看众人:“事情查清楚了就好。邻里之间,还是以和为贵。”

就在这时,吴婶忽然指着郑老爷子吼:“他这种成分的人,凭什么替她说话?你们都瞎了吗?”

“我没有瞎。”林建华开口,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听清了,“我媳妇做的事,我全知道。她不是图表现,也不是讨好谁,她是看不得老人受罪。她每天早起半小时做饭,省下细粮给病人补身子,连我家孩子都吃粗面窝头。这样的女人,你说她反动?你配说吗?”

没人接话。

赵大妈低头搓着手里的围裙,钱婶站在门口,眼神复杂地看着秀芬。

刘主任站起身:“今天的会就到这里。后续如有新证据,再另行处理。”

人们陆续往外走。有人经过秀芬身边时点了下头,有人低声说了句“不容易”。吴婶被两个同伴拉着快步离开,临出门还回头瞪了一眼。

郑老爷子拄着拐,慢慢走到秀芬面前。

“谢谢你。”他说。

“该我说谢谢。”她摇头,“您肯站出来说话,才是真的撑住了局面。”

老人嘴角动了动,没笑,但眼神松了下来。

林建华接过她手里的布包:“回家吧。”

她嗯了一声,跟着他往门口走。

阳光斜照进屋子,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尘埃在光柱里浮着,像细小的星点。

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那张拼起来的桌子,油印的会议通知还在桌上没收走,墨迹有点晕开。她的本子刚才放的地方,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

她收回目光,走出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