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七零:我的大杂院厨娘生活 > 第115章 备考紧张,秀芬解压

吴老蔫被放回来那天,天还没黑透。秀芬坐在自家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块木片,正用锉刀慢慢磨边角。她动作不快,一下一下,像是把心也沉了进去。

林建华还没下班,院子里安静下来。孩子们玩了一下午,这会儿都回屋吃饭了。远处传来几声锅铲响,谁家在炒菜。风从墙头吹过,卷起一点灰土,又落下去。

钱婶抱着个搪瓷缸子,站在院中间迟疑了一会儿,才朝秀芬走来。

“秀芬。”她站定在门槛前,声音有点哑,“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秀芬抬头看了她一眼,放下手里的活计。钱婶的脸色不好,眼窝发青,嘴唇干得起皮。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身边空着的板凳。

钱婶坐下了,手指紧紧捏着缸子边缘,指节泛白。

“我那孩子……撑不住了。”她终于开口,声音压得很低,“整宿整宿背书,灯都不关。饭吃得少,人瘦得厉害。前几天摔了墨水瓶,手抖得连笔都拿不稳。”

秀芬没接话,只听着。

“我知道高考重要,可再这么下去,身子要垮。”钱婶吸了口气,“他爹不在了,我就指望他有个出路。可我现在看着他,心里害怕。”

秀芬点点头:“读书是大事,但人得先活着。”

“我想让他歇一歇,他又不肯。说别人都在拼,他不能落后。”钱婶苦笑了一下,“我劝不动,也不敢硬拦。可今天早上,他站在桌前背题,突然就愣住了,喊我‘妈,我记不得了’……”

她说不下去了,眼眶红了。

秀芬起身进屋,翻出一张旧报纸背面,又拿了铅笔。她在纸上写了三条,递给钱婶。

第一条:每天清早绕院子走十圈,当活动筋骨。

第二条:晚上熄灯前听十分钟收音机,评书也好,音乐也好,让脑子松下来。

第三条:每顿饭加一小碗红枣小米粥,补气安神。

“不是让他少学,是让他学得进去。”秀芬说,“脑子像炉子,一直烧着,火反而小了。得透气。”

钱婶盯着纸条看了很久,手指微微发颤。她抬起头:“你说得对。我们光想着考不上怎么办,反倒把他逼狠了。”

“您回去就跟他说,这是调整方法,不是偷懒。”秀芬笑了笑,“他聪明,一听就懂。”

钱婶把纸条叠好,塞进衣兜,起身走了。背影有些佝偻,脚步却比来时稳了些。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秀芬就拎着扫帚出了门。她其实没多少地要扫,还是站在院子里,东一下西一下地划拉。

没过多久,钱家儿子推开门出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脸色灰黄。

“早啊。”秀芬笑着打招呼,“今天空气好,正好走两圈?”

男孩愣了一下,没说话,低头往院外走。

“一圈也就几分钟,走完神清气爽。”她继续扫地,不看他的反应。

第三天,男孩出来了,在院子里慢慢转圈。

第五天,他走得快了些,嘴里还念念有词,像是在背公式。

第七天清晨,他主动跟秀芬点头:“今儿风大,得多穿点。”

秀芬笑了:“你记性真好,连天气都管上了。”

中午时,钱婶路过李家门口,悄悄问:“这几天……他真去走了?”

“天天见人。”秀芬答,“开始慢,现在越走越精神。”

钱婶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转身走了。那天傍晚,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粥,说是熬多了,分一点。

秀芬没推辞,接过碗,闻了闻:“小米香得很。”

当晚,她煮了一锅红枣小米粥,盛了两碗。一碗给林建华留着,另一碗放在郑老爷子门前的小木墩上。

又过了几天,周建国从厂里带回一段录音带,是单田芳讲的《岳飞传》。秀芬借了收音机,晚上送到钱家门口。

“厂里新录的,放给你听听。”她说,“就十分钟,不耽误事。”

门开了一条缝,男孩接过机器,眼神闪了一下:“谢谢。”

那一晚,他第一次在十点前关了灯。

一周后,钱婶走进院子,脚步轻快了些。她找到秀芬,语气不一样了:“他昨晚自己关的灯,说‘该歇了,明天还得拼’。这话是他自己说的,我没催。”

秀芬正在煤炉旁搅动锅里的粥,听见这话,嘴角微微扬起。

“说明他明白了。”她说,“累不怕,怕的是没方向。”

钱婶站着没走,从布包里掏出半斤挂面,包装整齐,上面印着“特供”两个字。

“这是……单位发的,我不爱吃面,放着也是坏。”她把面塞进秀芬手里,“你收下吧。”

秀芬没推,认真道谢:“谢谢钱婶,我替建华高兴。”

当天晚上,她用这挂面做了两碗汤面。面条煮得软硬适中,卧了个荷包蛋。一碗摆在自家桌上,另一碗,她放在了郑老爷子门前。

老人开门看见,愣了一下,低头端起碗,没说话,吃得很慢。

第二天清早,男孩照常出门走路。走到院门口时,回头看了眼李家窗户。

秀芬正站在炉子前热奶,听见动静抬头,冲他笑了笑。

男孩也点了下头,抬脚走出去。

钱婶后来再见到秀芬,不再绷着脸。有时候晾衣服,会主动搭话:“昨儿那面,真是香。”

“材料好,做什么都好吃。”秀芬应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说话也利索了。有一次他在院里碰到孙寡妇,还顺手帮她提了桶水。

赵大妈看见了,啧了一声:“这孩子,总算活过来了。”

秀芬在门口听见,没吭声,低头继续切萝卜丝。

林建华下班回来,说起厂里有人打听高考的事。秀芬一边盛饭一边说:“读书的人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你倒是什么事都上心。”林建华夹了口菜。

“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她说,“谁还没个难处。”

那天晚上,秀芬收拾完碗筷,坐在门槛上纳鞋底。针线在布间穿梭,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院外传来脚步声,轻而急促。

门缝里塞进来一张纸条。

她停下针,捡起来展开。

字迹工整:

“谢谢您教我喘口气。我现在不怕了。”

秀芬把纸条折好,放进针线筐最底下。

她重新拿起鞋底,穿针引线。

煤炉上的水壶开始冒气,顶得壶盖轻轻跳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